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闻
学生创新, 新兴小型企业, 青年创业, 创业, 商业, 企业管理, 可持续性
来一瓶面包酿的啤酒
四名科大学生善用卖不出的面包酿制手工啤酒,转废为食,为环保出力。
新闻
STEM教育, 教与学, 合伙
科大伙拍恒隆地产举办恒隆数学奖
恒隆数学奖有助发掘及培育香港中学生的数理潜能和创意,现在开始接受报名。
新闻
学生交流, 学生大使, 学生发展, 研究, 校园生活, Campus Scenery
求学在科大?跳出舒适圈的第一步
「求学在科大」系列分享几位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离开家乡的舒适圈到科大升学,并在这里突破自我的点滴经历。
新闻
海洋科学, 化学生物工程, 污染, 海洋生物
智能檢塑魚保衛海洋
机械鱼快捷有效检测微塑胶,帮助改善海洋污染。
新闻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纳米技术, 创新, 科技, 研究及科技
郭海成教授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NAI Fellow)
Prof. KWOK Hoi-Sing,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has been elected a 2020 Fellow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 the highest professional distinction accorded solely to academic inventors.
新闻
机构拓展
弃脱口秀深耕学术:汪扬谈际遇和目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科大新任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的人生写照。年轻时一心投身笑话创作的他,最终选择在学术领域驰骋,成就斐然。在访问中,他除了笑谈事业上的际遇,也阐述了就任新职后的抱负和目标。 1978年,年轻的汪扬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可惜入学体检证实他患有色盲,令一心修读物理学的他无法如愿,只好改修数学。自此,小伙子开始在数字世界打拼,1989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加入乔治亚理工学院。只要顺势而为,这位年轻学者大概会顺理成章地埋首教研工作,成为著作等身、享誉国际的数学家。然而,当时他对于自己是否要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始终举棋未定。 汪教授笑说:「我那时还真的未有立定主意,心里总希望多作尝试。我认识一位哈佛同学,一边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一边受聘为David Letterman(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撰写笑话,而且老是吹嘘笔耕比从事科研更易赚钱!我当时心里嘀咕,自己的幽默感还要胜他一筹呢! 」

2020

新闻
大学发展, 大学事务
大学策略发展计划 2021-2028
科大在迈向第四个十年之际推出全新大学策略发展计划。
新闻
创业, 研究, 生命科学, 健康, 生物医学
采中草药精髓防脑退化于未然
眼睁睁看着敬爱的姨妈因罹患阿兹海默症而性情大变,原本精神矍铄的七旬长者渐渐变得思绪紊乱,身为神经科学家的叶翠芬博士深知此乃不治之症,说时亦难掩沮丧。 中草药容易受环境和气候影响,团队用了超过两年时间,寻找每种草药的最佳来源地。 她说:「姨妈退休前是中学老师,头脑敏锐,我小时候常常得她指导功课。可惜她现在记忆力退化,有时说起话来语无伦次、毫无条理。」叶翠芬博士矢志寻找脑退化治疗之法,在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兼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叶玉如教授指导下,于1993年起联同科大生命科学部的傅洁瑜研究助理教授进行相关研究。这个铁三角不久已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向来由西方医药主导的范畴中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