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闻
弃脱口秀深耕学术:汪扬谈际遇和目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科大新任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的人生写照。年轻时一心投身笑话创作的他,最终选择在学术领域驰骋,成就斐然。在访问中,他除了笑谈事业上的际遇,也阐述了就任新职后的抱负和目标。
1978年,年轻的汪扬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可惜入学体检证实他患有色盲,令一心修读物理学的他无法如愿,只好改修数学。自此,小伙子开始在数字世界打拼,1989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加入乔治亚理工学院。只要顺势而为,这位年轻学者大概会顺理成章地埋首教研工作,成为著作等身、享誉国际的数学家。然而,当时他对于自己是否要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始终举棋未定。
汪教授笑说:「我那时还真的未有立定主意,心里总希望多作尝试。我认识一位哈佛同学,一边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一边受聘为David Letterman(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撰写笑话,而且老是吹嘘笔耕比从事科研更易赚钱!我当时心里嘀咕,自己的幽默感还要胜他一筹呢! 」
2020
新闻
采中草药精髓防脑退化于未然
眼睁睁看着敬爱的姨妈因罹患阿兹海默症而性情大变,原本精神矍铄的七旬长者渐渐变得思绪紊乱,身为神经科学家的叶翠芬博士深知此乃不治之症,说时亦难掩沮丧。
中草药容易受环境和气候影响,团队用了超过两年时间,寻找每种草药的最佳来源地。
她说:「姨妈退休前是中学老师,头脑敏锐,我小时候常常得她指导功课。可惜她现在记忆力退化,有时说起话来语无伦次、毫无条理。」叶翠芬博士矢志寻找脑退化治疗之法,在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兼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叶玉如教授指导下,于1993年起联同科大生命科学部的傅洁瑜研究助理教授进行相关研究。这个铁三角不久已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向来由西方医药主导的范畴中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