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9
新闻
科大举办一连串活动支持香港金融科技周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科大商学院)宣布为学生和业界推出一连串活动,以示对今天开展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全力支持。
作为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周的周边活动,科大商学院伙拍香港金融科技协会,于11月1日率先举办行业研讨会。活动主题为《银行4.0与金融服务之未来》,邀请到五位行业专家,讨论最新科技发展及其对银行和金融服务界的影响。活动于科大商学院中环中心举行,吸引超过一百位校友和业界人士参与。
紧接研讨会的另一项活动于11月2至3日在科大校内举行,活动名为Bizkathon@HKUST,是香港首个虚拟银行黑客松,欢迎香港专上院校所有学生和校友参赛,共吸引了25支队伍、超过120人参与。具金融科技背景的校友和业界人士为参赛队伍提供意见,协助各队在24小时内制订创新方案,帮助虚拟银行取得客户信任,并提供自动化运作建议。比赛获三间虚拟银行赞助,分别是平安壹账通银行、WeLab和众安银行。活动令参赛者有机会打好基础,共同迎接香港虚拟银行服务,并提早建立行内人脉。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身兼一项由研资局拨款的主要金融科技研究项目负责人,他表示:「商学院乐意分担推广金融科技发展的重任。金融科技涉及跨学科专业,作为一所科技学府下的商学院,我们处于有利位置推动业界知识,并为金融业培育新一代人才。」
除了以上已举办的项目外,作为配合香港金融科技周的压轴活动,科大商学院将与HashKey Digital Asset Group携手于11月22至23日为学生举办另一项比赛 ─ 区块链商业挑战赛。从事区块链研究的HashKey总部位于香港,在金融科技界具领导地位。是次活动旨在加深参赛者对区块链科技及其应用的认识,欢迎科大以至其他本地大学的团队参与。挑战赛将为有志从事金融科技工作的学生提供了解行业的良机,并促进香港金融科技发展。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
香港科大商学院是一所年轻、创新和致力推动全球商学教育的学院。其卓越的研究成就和高质教学课程,广获各界认同,并于全球排名榜上名列前茅。有关商学院更多资料,请浏览www.bm.ust.hk。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伙拍微软 推出香港首个AI相关工商管理硕士选修科
微软香港今日宣布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大商学院)合作推出香港首个设有AI(人工智能)选修科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课程可协助企业管理层和机构培养重要技能、知识及文化,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做好准备。该课程内容为微软全球人工智能商学院(AI Business School)旗下的项目之一,由微软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合作编写,为学生提供以AI革新商业模式的新思维。为科大商学院MBA学生提供的AI课程将于2020年初正式在香港推出。本地企业和机构的管理人员亦将有机会透过科大的行政人员公开课程修读相关课程,为迈向AI时代作好准备。历代的工业革命成功推动社会和企业就工业技术的发展需要,改变原有生活和工作模式。同样地,要在AI及数据主导的数码时代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拥有一套相应的专业技能。微软与国际数据信息( IDC )近期进行的一项研究《 迎接未来商业:利用AI 评估亚太增长潜力》 指出,尽管87%的企业表示在未来会优先协助员工学习新技能和重新培训他们,但仍有 73%的企业尚未开始推行相应的培训计划。除此以外,报告亦指企业管理层亦必须抱有持续进修学习的态度,以确保能在瞬息万变的AI时代下克服各种挑战。微软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陈珊珊女士表示:「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决定性的科技和发展要素。随着各种机器和系统日益进化,智能协作效能亦不断提升,这改写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同时亦意味着文化将迎来转变。在数码时代下,AI的应用将成为本地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根基。我们很高兴能与全球顶尖学府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帮助香港企业管理层装备技能,成就他们在AI 时代取得成功。」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亦表示:「我们正在见证AI如何为企业员工和工作环境带来彻底改变。同时,我们亦留意到越来越多MBA同学对AI如何优化商业决策、过程及生产力感兴趣。透过与全球AI 技术领航者微软合作,相信定能协助同学充分掌握及释放AI的潜力。」
新闻
以土木工程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去年,香港有港珠澳大桥及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两项超大型基建落成,另外六个项目则在施工阶段。无论公路或铁路,公共服务一般少不了土木工程师的参与,但土木工程学与市民生常日活的密切关系,却或许非修读其他学科的学生所能尽知。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胡惟忠教授深知,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对土木工程学一无所知的年轻学子,更须尽力协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胡教授于2016年初接掌「土木工程与现代社会」课程后,这项「共同核心课程」已跃升为科大最实用、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不论修读什么本科,同学都可以从中了解如何透过土本工程解决香港的迫切问题。
有此成绩,当然绝非幸致。授课者除了要对科目有深厚认识,亦须充满教学热诚。胡教授两者兼备,在2014至2017年间,更连续三年成为学系内获本科生给予最高评分的老师;因此,他最近获大学颁发「2018年共同核心课程卓越教学奖」,实至名归。
修读上述核心课程的学生接近二百人,专长各异。为了增强同学的学习兴趣,胡教授制定课程范围时,必须超越平常的土木工程课题,甚至要花时间逐一细心了解学生的背景,设定适合他们的专题研习,因材施教。其课程内容全面,涵盖不同范畴,而且与时并进,触及有关城市规划及发展、法律及政策事宜、财务分析等最新知识。
举例说,由于兴建沙中线土瓜湾站,当区居民忧虑沉降问题会危害其物业的结构安全。为了让学生了解沉降的真正含意,胡教授带领他们到土瓜湾站附近不同地点量度沉降幅度,搜集第一手资料。在他眼中,这是「体验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胡教授认为不管学生主修什么科目或毕业后有何志向,掌握基本土木工程知识,对自己以至香港皆有好处。他说:「我讲解的土木工程和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处理房屋短缺、楼价过高等社会问题。归根究柢,这些现象是因政府高地价政策和物业发展成本昂贵而起。一方面降低发展商须要支付的地价,另一方面让置业者分三十至四十年向政府补回地价余额,如此一来,港人既可自置居所,政府亦不致损失卖地收益,是真正的双赢方案。」学生通过小组专题研习方式应对真实个案,不但可以获取实用经验,亦能窥探如何学以致用,改善民生。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推出跨学院金融科技理学硕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商管理学院、工学院和理学院携手合作,共同推出香港首个跨学科金融科技理学硕士课程。
科大金融科技理学硕士课程分为一年全日制和两年兼读制,旨在为金融科技行业引入人才。课程将透过三所学院多位教授的多元化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与流行金融科技及其工程和金融原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在多领域及日渐蓬勃的金融科技领域中的市场竞争力。第一届学生由60位主要具有金融和科技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
课程启动礼在上星期六(8 月17日)举行,由科大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工学院副院长(研究及研究生教务)苏孝宇教授及理学院副院长(招生)梁承裕教授主持。
科大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说:「凭藉科大的世界级工商管理、工程及理学教育,此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以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取得成功。课程亦充分体现了科大勇于创新的独特定位。」
科大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及金融科技理学硕士课程联合主任许佳龙教授表示:「此课程满足了市场的迫切需求,而第一届同学的卓越能力及多元化背景正正体现了这一点。这些学生学历优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院校,当中不乏经验丰富的银行、金融及科技行业管理层和专业人士。他们均致力于学习、发展和引领全球的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
WeLab集团资深顾问、虚拟银行董事局主席及科大财务学系客席教授陈家强教授以「香港及大湾区的金融科技教育」为题于课程启动礼发表主题演讲,指出香港作为金融科技人才教育枢纽的优势。其后,启动礼举办以「虚拟银行与金融科技业的未来」为题的论坛,进一步阐明金融科技在金融业的整体发展的关键作用。论坛嘉宾包括大华银行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叶杨诗明女士、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先生、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合规总监杨冠熹先生,各人同为科大校友,均在论坛中分享他们对金融业的宝贵知识和见解。

新闻
从镜头学习人文价值
非文科本科生经常抱怨被迫修读跟他们的主修范畴以及职业生涯毫无关系的人文学科。然而,人文学部副教授渡言并不认同这个想法。渡教授认为,科学家以及工程师也应该修读文科及人文学科,才能了解他们的发明能为社会和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渡教授希望更多学生能够透过她的课堂培养同理心、批判性和创意思维。
「人文学科是一种软实力。它对人类的影响有时甚至比科学发明更深远。」她以历史上的著名作家莎士比亚以及鲁迅为例子,后者为中国的文坛大师,因为坚信文字的力量远大于医学,故决定弃医从文。
现今的学生都喜欢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因此他们都无图像不欢。正如渡教授所言,电影和动画这个媒介比文学让人感觉更自由,亦比书本更受欢迎和更容易接近。 因此她认为,「电影和动画是灌输学生人道主义价值观一个很好的媒介。」
渡教授是研究中国动画的著名学者,她最先发现中国动画电影在二战时期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建立为一个主流研究范畴。渡教授醉心研究动画,源于她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发现动画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议题。但同时她亦对其友侪只谈论日本动画的行径感到好奇,促使她决定深入研究中国动画这一个前人未曾涉猎的研究领域。
渡教授于2012年完成她的博士论文,发表中国动画对日本动画的影响,以及中国动画在50至70年代毛泽东领导下蜚声国际。今年,渡教授出版了她的英文著作《Animated Encounters: Transnational Movements of Chinese Animation, 1940s-1970s》。
渡教授还认为,因为人们对科技的看法不断改变,所以现今不论修读什么科目的学生都应该修读人文学科。日本动画对科技的描述就是最佳例证—在60年代,科技在动画里头都是好帮手,造福人类。然而,近代动画却经常刻划疯狂科学家创造能够摧毁人类文明的怪兽机器,展现出对科技的恐惧。
她表示:「科学发展存在失控的可能性。虽然机械人能为人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破坏。我希望学生以人道关怀和价值为做事原则,这样才可确保科学和技术用于正途。」

新闻
科大推出全港首个海洋科学与技术本科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海洋科学系将于今年九月推出香港首个海洋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士课程,以培育年轻一代、具有实际经验的海洋环境研究、保育和管理人才。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共同开展了越来越多的海洋探索和研究项目,不仅希望寻找新资源,更希望在科学研究上寻求新的突破。过去数十年中,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而探索新资源的任务变得益发重要。为了培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人才,科大即将推出新的本科课程「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科技),锐意培育学生在环境范畴的技能和特质,使他们能在这个对人才需求若渴的领域发挥才干,成为教育家、海洋科学家、技术人才或其他专业人士。凭借跨学科的教授团队以及强大的海洋研究背景,科大具备了成立一个综合而全面化的海洋科技课程的实力。有关课程不仅涵盖海洋科技的基础知识、渔业和保育等方面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亦涵盖了多个技术层面如数据挖掘技术和管理、海洋动力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污染追踪技术,以及可应用到不同工业范畴的海洋活性化合物的挖掘技术等。课程非常重视同学的实践经验,将会与内地、台湾、日本及世界其它地区顶尖的海洋研究机构和在海洋产业拥有显著地位的地区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总整课程(capstone projects)、实习和海外交流机会。
2018

新闻
科大工学院计划将「体验式学习」 课程 订为工程学生必修科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今天(2018年12月4日)宣布,计划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将「体验式学习」课程订为必修科,日后每年入读工学院的800位本科一年级学生,均需修读「体验式学习」课程,动手制作工程作品,学习跨学科的工程知识,贴近现实需要。
工学院院长郑光廷教授说︰「现时市场上日益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只懂一个范畴的工程师,而是拥有不同工程学科知识的工程师。我们希望透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用自己一双手设计一些创新发明,汲取跨学科的知识,建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成为贴近社会需要的人才。即使学生在毕业后长期投身社会不同岗位,也能适应和继续创新。」
科大工学院正式引入「体验式学习」课程已六年。现时,每年约有180位本科一年级学生报读「首年基础工程设计课程」;另外约有130位本科生在不同教授的指导下,参加本地及海外的工程设计比赛。他们均需亲手设计和制作工程作品,例如飞船、小型智能车和水底机械人等。工学院计划在两、三年内将「体验式学习」课程订为必修科,日后每年入读工学院的800位一年级学生,必需修读「体验式学习」课程,从而学习跨学科的工程知识,获取实战经验。
为配合「体验式学习」,工学院特别为学生提供了每天24小时开放的「学生主导体验式学习实验室」。该实验室可随时组装变身成为设计、制造样板或作仿真展示等用途的工作室,并设有激光切割机、高效3D扫描系统和动态捕捉系统等设备。实验室由担当「学生技术顾问」的高年级工程学生全权管理。此外,工学院亦刚刚开设全新的「Dream Team Open Lab」,让更多学生能制作自己的工程作品,参加比赛。
工学院院长郑光廷教授补充︰「由学生主导、让他们动手创造及制作工程作品是全球工程教育的趋势。科大是一所年轻的大学,我们在教学方面勇于创新。工学院于本科生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投放大量资源和人才,继续确立科大工学院在工程教育创新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