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闻
大规模开放线上课堂, 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
收集大数据及数据挖掘技术为近年热门的研究领域,不少跨国企业,如英特尔(Intel)、谷歌(Google)及阿里巴巴等,每年均投放大量资源,挖掘和分析大数据,从而调整经营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主任、新明工程学教授杨强教授一直致力研究大数据及其实际应用。杨教授于2012年获华为邀请参与创办从事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研究的诺亚方舟实验室,其后于2013年返回科大继续埋首科研。他指出,应用和分析大数据有助不同机构作出更有效决策,在不同范畴,如教育、医疗、政策制定上都能有所应用,涉及范围十分广阔。 「各行各业其实都可以把大数据付诸应用,在今时今日,我们不应该只把大数据当是一门资讯科技的专修科。不同学科的学生也可从学习大数据中获得益处,为他们日后在不同领域带头领导做好准备。」杨教授说。 大数据中蕴藏大量未曾应用的资料,若企业和机构能从中找出新的商业模式,付诸实行时往往能震撼整个业界。杨教授认为在中国金融业就是一个好例子: 新晋企业带来的思维和竞争带动了整个业界的改革。「中国政府让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及腾讯等开设网上付费平台的决定,冲击了不少传统金融机构。」杨教授说。「面对挑战,传统机构不得不从其他互联网企业引入新思维,而这些新思维日后就改变了整个行业的习惯。这是竞争带来的好处。」 本港的专上教育界也不乏应用大数据的例子。科技大学提供的大规模线上课程(MOOC)收集大量数据,校方在分析数据后会作出各种调整,使课程内容更贴合学生需要; 科大电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现正计划于2016-17的学年推出大数据副修课程供全校学生选读。离大数据教育于本港大专院校普及之时已不远了。
新闻
教育, 工程学
香港科技大学与滑铁卢大学合办工学博士双学位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滑铁卢大学推出工学博士双学位课程,让获选的学生可同时获得两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滑铁卢大学是加拿大的优秀学府,在科技创新范畴尤为出色。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与滑铁卢大学校长Feridun Hamdullahpur教授于10月7日在滑铁卢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意开办工学博士双学位课程。这项合作将于明年展开,两所分别领先亚洲及北美洲的大学将建立强大的学术联系。 Hamdullahpur教授表示:「这项合作结合两校的创新思维去培育年轻学者,为来自两校顶尖工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建立基础,推动学术及研究合作,我们对此感到骄傲。」 陈繁昌教授指出:「科大是全球跃升得最快的大学之一,而滑铁卢大学工学院在北美洲首屈一指,在不少范畴更领先全球。这个合办的博士双学位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在两所排名甚高的工学院中学习,亦能接触两所学府的独特文化及创业环境,让学生有所禆益。」 这课程会于2016年1月展开,博士研究生将于两所院校学习相约的时间,分别接受两校工学博士导师的指导。 滑铁卢大学工学院院长Pearl Sullivan教授表示:「滑铁卢工学院为博士研究生未来的研究及事业发展作好准备。世界领先的研究型机构及实验室期望博士毕业生接触不同文化,并能够灵活适应各实验室的环境,以及将研究成果加以应用,造福社会。滑铁卢工学院博士教育课程重视加强实际的应用技巧,以扩展毕业生的就业发展空间。」 修读课程的学生需要达到两所院校的课程要求,并要完成一份博士论文及一次论文答辩。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将获两校分别授予博士学位。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新闻
教育, 大规模开放线上课堂
科大开办网上「全端网站开发」课程 加强职业相关教育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将于9月15日,在全球最大的网上开放式教育平台Coursera,开办一系列由科大资深学者执教的「全端网站开发」专项课程,任何有兴趣人士均可到此平台报读。 (https://www.coursera.org/specializations/full-stack-mobile-app-development?utm_medium=listingPage) 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的梅伯乐教授及David Rossiter教授授课的「全端网站开发」专项课程,能让学生学习先进科技及网页编写技能,并透过全面的专题项目实践所学。专项课程涵盖以Javascript为本的「前端」(Front-end)及「伺服器端」(Server-side)科技,当中包括NodeJS及AngularJS等业内广为熟悉的的程式编写平台。 梅伯乐教授介绍时指出,以流动装置作为上网的平台是近年趋势,因此课程会针对教授有关知识:「是次课程会涵盖两个发展迅速的流动装置应用程式编写平台:Cordova及Ionic,为学生投身这个热门行业作充足的装备。」 科大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创新教学与在线学习)庞鼎全教授指:「透过提供大规模网上学习(MOOCs)及混合式课程,科大已成为亚洲地区发展网上教学的领先学府。全球只有两所大学能获选在Coursera平台开办此专项课程,我们很高兴科大能够成为其中之一。」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认为,今次能成为提供专项课程的院校之一,充分肯定了科大在创新电子教学的成效:「科大是发展大规模网上学习的先驱,于2012年成为亚洲首批加入Coursera等两大主要网上学习平台的院校,大学一直致力推动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并揉合传统教学,务求以崭新的网上学习,让全球更多年轻人受惠。」
新闻
社区, 学生发展, 教育, 本科生
科大新课程结合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 为柬埔寨贫困地区改善药物运送及医疗纪录系统
香港科技大学致力培育学生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并且对社会有承担,跨学科课程事务处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部最近推出新课程,让学生将想象力转化成创意方案,解决世界发展中地区的医疗卫生问题。 由科大化学及生物分子工程学系兼生物医学工程学部周迎教授领导的「视野无界」课程,让同学透过与志愿组织沟通,了解当地最迫切的医疗卫生问题,设计可行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行。大学教授职员来自不同专业的顾问,向同学提供宝贵意见,为计划开拓更多可能。 「视野无界」与来自纽西兰的非牟利组织One-2-One合作,拣选出两个同学方案,为在当地贫民窟服务的流动医疗队解决因缺乏工具和系统以及恶劣天气而引起的种种问题。其中流动医疗箱的方案,有助改善医疗队于运送和储存药物的困难; 而电子医疗纪录系统则减省医护人员于落后地区运送沉重文书纪录的麻烦,其指模扫瞄功能更能辨识没有身份证明文件的病人,提高病人认证的准确度。系统搜集得来的数据,能够改善当地医疗质素。 周教授希望课程以简单的科技带来重大的改变,她表示﹕「我们教导学生于设计方案时以受助者的需要为中心,并充分发挥每位队员所长,制作能切实改善生活质素的产品。这不单是一个学习设计的课程,亦非单纯的社会服务计划,而是结合两者。我们以创新服务社会。」 两学生队伍本年六月将产品运送到柬埔寨,其中流动医疗箱设计轻便、实用、组件易于替换,可充当一个独立的小型流动药房。医疗箱虽以普通物料造成,设计简单,但有效协助当地医疗队省却每次抵达医疗站需重新整理药物的麻烦。 另一组同学设计的电子医疗系统,同样大获好评,系统安装于募捐得来的手提电脑上,不但将文字档案电子化,亦能整理药物库存纪录。学生、教授及职员于柬埔寨逗留九日期间,帮助当地医护人员适应新系统运作,并设立连结,以便日后遥距跟进操作上的技术问题。

2014

新闻
学生发展, 国际
跨越地域及文化界限
国际化及多元文化是大势所趋,独立及多角度思考至为重要。刘天霖(Vanessa)及邓传毅(Matthew)最近有机会到美国众议院议员办公室实习,扩阔他们的国际视野。 在科大的支持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建立协议,两位环球中国研究学系的同学自今年一月起,分别于芝加哥民主党议员Bobby Rush及阿拉斯加共和党议员Don Young的办公室担任实习生。 除了应付办公室日常的行政事务,Vanessa及Matthew于担任实习生期间,获得了难能可贵的经验。Vanessa拜访了逾30个州份的办公室,对各地不同的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边厢,Matthew增进了不少有关美国现时政治议题的知识,那些议题在香港并不常见,透过进行背景资料搜集,他能够从非公民身分去了解及分析当地时事。 适应当地文化和语言往往是连系不同文化的桥梁,Vanessa及Matthew于日常生活中放开怀抱,适应新环境,从而克服这个挑战。他们不仅取得宝贵的工作经验,更就他们的工作称职获得嘉许。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习到以多角度思考模式去分析全球时事。 踏入第三年,环球中国研究学系将继续透过其课程及专题项目,为同学提供更多全球学习机会及全方位教育,务求提升他们对中国及全球的认知。
新闻
MOOC打破学习疆界
科大生命科学部教授周敬流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正为教育开拓新领域,课程开放给全球报读,并将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科大正是其中一间参与MOOC发展的亚洲机构。周教授说:「以往大学生只会在小组报告时与身边同学讨论。现在我看见高中生、毕业生、考古学者与家庭主妇一起讨论食谱。」 周教授是MOOC<<烹饪的科学>>其中一位教师。课程透过Coursera这个国际平台作全球招生。Coursera与超过一百间顶尖大学及机构合作,提供免费的网上课程。周教授的课程於去年首次推出时,已吸引超过八万三千人报读,学生来自全球超过100个国家。有见及此,课程於今年三月再次推出,这次就读科大的学生更有机会取得学分。 带领学界发展 MOOC被视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类课程已吸引全球数千万人就读,令更多人能接触大学课程,实践终身学习。这些课程大多是由国际知名的大学所提供。在线学习工作小组主席及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创新教学与网上学习)庞鼎全教授指MOOC与传统遥距学习有明显分别。他留意到遥距学习的学生须付款以使用教学录影片段或功课,但大部分MOOC则完全免费。而且MOOC平台可以一次过吸引全球各地数以千计的人报读同一个课程。更重要的是,MOOC的教学经验可应用至科大课程,令学生有所得益。 科大是第一间加入Coursera的亚洲大学。至今,大学已将四个课程放上Coursera平台,内容包括中国社会的科学与科技、新中国的新史学以及「烹饪的科学」,总报读人数超过十四万。大学亦加入了另一个由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发的大型MOOC平台edX,并将於未来数月上载三个课程。课程包括Java程式、讯息系统及亚洲商务英语会话。这些课程均能应对现时市场需要,并在世界各国具相当吸引力。其他提供MOOC的著名机构包括耶大学、普林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及东京大学,所提供的科目包括语文、艺术、法律、工程及医学等。
新闻
大学发展
Experiencing the excitement of discovery Through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
Lam Ho Tat Year 2, major in Physics HKUST is well known for it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 (UROP), which encourages students to gain early research experience with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UROP is not officially open to freshmen. However, in the first week of the first semester in Year 1, I decided to email Prof Kwok Yip Szeto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to express my interest. Very fortunately, he decided to accept me and I started doing theoretical physics research under his supervision.
新闻
教育, 商业
香港科技大学创新课程教授公益投资 推动学生、慈善基金及社企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商学院开办崭新的公益投资学分选修课程,让学生积极与社会企业及慈善基金携手合作,直接参与和投资于真实的社企投资项目,并运用商业知识和技巧,协助社企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接受各学系的本科生及硕士生报读。 自2013年起试办的「公益创业及慈善投资」,获叶氏家族慈善机构拨款支持。课程主要透过由学生主导的「慈善投资基金」,以50万港元为资本,让他们同时担当真实创业社企顾问及投资者,发掘及针对切身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为社企业务制订可持续的投资方案,为社会带来禆益。同时,同学要参与基金投资的决策,与独立专业评审和教职员代表,共同选出受助的社企合作伙伴。 科大商学院兼任副教授及该课程导师周尚颐教授表示:「课程为学生提供难得机会,与从事公益创业及慈善投资的专业人士直接交流接触,了解行业的特色及最新发展。慈善基金提供的投资款项让学生与社企合力解决现实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协助缺乏经费的社企成长和持续发展。」 叶氏家族慈善机构主席冯叶仪皓女士表示:「叶氏家族慈善机构拨款委员会认为,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需建构有效的平台,以开拓公益创业空间,鼓励跨界别协作和积极参与。我们对有教育机构乐意以开放的态度、灵活的方式及创新的思维,与基金共同实践抱负,感到十分高兴。」 课程结合课堂讲学、业界专家分享,以及与社企合作制订投资方案三大元素。在完成为期约三个月有关公益创业及社会价值投资的课堂,学生分成不同组别,并与一间经甄选的社企,合作制订业务发展和融资方案,以比赛形式角逐基金投资款项。完成比赛后,学生可参与受助社企制订实践计划,或选择继续与原先社企合作,研究其他融资方案。 今年,伙拍回收(香港)有限公司(HK Recycles)的科大本科及硕士课程学生队伍在比赛中获胜,成功为该刚起步的环保社企争取了25万港元投资,扩充其回收物流业务。资金将用作市场推广、购置设备,以及聘用更多弱势社群人士协助回收废物,推动循环再用。按学生队伍进行的财务及社会价值回报分析报告估算,到2015年有关投资将可鼓励共7,500名新用户使用HK Recycles的回收服务,有助纾缓近期备受争议的垃圾堆填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