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香港科大故事
国际, 创新
世界经济论坛「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 科大访问团以革新发明启迪全球
在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的「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科大首席副校长、享誉国际的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学者郭毅可教授分享,AI科技于艺术领域可望更趋人性化,而生成式AI技术更可与艺术发展相得益彰。此外,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邵敏华教授、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范智勇教授,亦随同郭教授出席此项全球盛事,并于场内展示了其创新发明品。而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讲座教授许彬教授,亦以「元宇宙全球未来委员会」成员身份,一同参与是次活动。 夏季达沃斯论坛又名为「新领军者年会」,今年活动于六月底在中国大连举行,云集了分别来自近80个国家和地区、约1,600名政府高官及不同界别的全球领袖。   在AI世代重塑艺术创作 今年的论坛主题为「未来增长的新前沿」,其中焦点落在创业与创新范畴。在「传媒无极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媒体行业」的专题讨论中,郭教授向观众阐述了有关生成式AI技术如何转化艺术创作的精辟见解。 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郭毅可教授获邀在「传媒无极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媒体行业」的专题讨论中发表演说。(相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2023

新闻
科大与世界经济论坛首个大中华区领导力发展课程圆满结束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于上周接待了40位来自包括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等22个国家及地区,专业领域涵盖法律、科技、媒体、公共行政、投资银行和人道援助等领域的年轻管理人员和公司创办人,成为大中华区首间举办「全球青年领袖论坛领导力发展课程」的大学。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校长叶玉如教授、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以及科大其他教授,均就其各自专业于课程活动中分享及讲授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话题。 叶玉如教授在欢迎午宴中表示科大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均走在前沿。大学致力参与尖端人工智能研究,并开发先驱性技术。是次课程除邀得科大顶级学者,就AI最新发展及该技术对环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授课,亦邀请了香港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的世界级学者讲授课程。大学亦响应「香港夜缤纷」,安排学员参观尖沙咀海滨等景点,体验香港国际大都会气氛,又带同学员走访香港与内地的初创企业和科技巨头,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课程参与者与大湾区创业者、研究员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流。参与是次课程的青年领袖来自不同背景,包括巴西政党、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美国有线新闻网络和里约热内卢州检察官办公室等。 多国大学如哈佛、普林斯顿、剑桥和牛津等,均曾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举办「全球青年领袖论坛领导力发展课程」,探讨包括能源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重要议题。

2022

新闻
工商管理硕士, 艺术与创意, 艺术
女性眼中的艺术世界
在《打破无形障碍系列》的最后一篇,香港艺术家何博欣(Vivian)(科大工商管理硕士2018校友)分享她的艺术家发展历程,以及如何以女性身分在本地艺术界一展所长。  一家知名画廊的东主曾时我说,他不会投资在年轻女艺术家身上! 2012年, Vivian 于美国卫斯理大学修毕艺术课程,学成归来准备在艺术界开展事业,刚起步便经历挫折。  「我曾接触一家知名画廊,那东主摆出的态度是:『我为什么要投资在一位年轻女艺术家身上? 反正她将来都会结婚然后退出艺术圈。 』当时我刚从一所尊重跨性别的大学校园踏足社会,便遇上这位男士以我是否要嫁人来作为衡量标准!」  这次经历虽然让Vivian非常诧异,但丝毫无碍这位年轻艺术家奋勇前行。尽管出师不利, 但Vivian往后在艺术界的发展却平步青云。 她的作品现正于西九文化区的 M+ 博物馆展出,晋身「博物馆艺术家」的梦想终于成真。 另外,她的画作亦走入社区,出现在将军澳尚德街市、大围显径街市等「非一般」的展览场所。 现时,巴黎一家艺廊正为她举行画展,只是碍于疫情,她无法亲身出席。  Vivian画风鲜明生动,作品以霓虹灯招牌、茶餐厅、鱼头等香港生活中常见的影像和事物为主题,写实中带点超现实意味。她在康涅狄格州的卫斯理大学主修视觉艺术和经济学,校风自由开放,鼓励学生自行「规划主修课程」,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就在此时开始形成。 Vivian亦不讳言自小热爱插画和日本漫画,对她的风格也影响深远。  在性别共融的大学校园里,Vivian先后跟随多位女导师学艺,她特别提到一位「绝顶聪明」的油画教授Tula TELLFAIR。Tula的「想像派」风景画启蒙了 Vivian毕业后的艺术风格。另外,英国当代画家Jenny SAVILLE也对 Vivian 的作品有莫大影响,在Vivian 眼中,她「也许并非高调的女权主义者,但在这议题上有非常勇敢的见解」。  我曾经非常讨厌一切涉及商业的东西,现在才明白在艺术界好好管理金钱的重要性。
香港科大故事
STEM女教授的至理明言
八位科大女教授分享她们打破性别偏见的故事,以及怎样透过科研为社会带来改变。

2021

新闻
研究, 经济学
影响力系列:亚洲经济发展的推手
https://30a.hkust.edu.hk/zh-hans/our-impact/asias-economy-good-hands
香港科大故事
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研究
专家系列:探索最暗黑之谜
六十年前,人类首度踏足太空,震撼世界;多年来,数以百计的太空探索任务不断出现,人类得以对宇宙加深认识和瞭解。在科学家希望解开的芸芸太空疑团中,黑洞为最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天文现象,我们对它的认识十分有限。 经过数十年努力,科学家终于在2019年首次摄得黑洞真貌,本年初再下一城,得到一张影像更细緻的照片,为黑洞研究写下重要里程碑。这些划时代的影像证明了在距离地球约5,400万光年的M87星系中心,存在一个相等于65亿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
新闻
可持续智慧校园, 可持续性, 环球社区参与, 创新
大学可以成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实验室”
校长史维教授撰文探讨大学在推动可持续未来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新闻
人工智能, STEM教育, 自动化技术, 健康
专家系列:拥抱人工智能还是保持警惕?
​「机器有思考能力吗?」早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计算机科学先驱艾伦 ‧ 图灵已提出上述问题。自此,围绕机器学习的议题至今未止。近十年来,人工智能(AI)的应用一日千里,人类应如何面对AI的不确定性?身为这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冯雁教授一向致力提倡在符合道德的大前提下广泛使用AI。在这篇专访中,冯教授阐释了AI的优点和潜在威胁;但叫她关心的是大众对AI的一些常见谬误,可能会窒碍这个领域的发展甚至人类的进步。 AI 创造而非淘汰职位 AI 高速发展,促成工业增长和自动化,不少工种因而消失或式微,像消毒机械人取代了清洁工人、机器代替了收银员等。这股威胁尽管看似来势汹汹,但冯教授认为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足为虑。 她说:「一如工业革命,我们身处的数码年代也在创造新的职位,程式设计员就是最佳例子。  智能手机出现前,这种工作并不存在。应用程式兴起,便催生了以千万计的相关工作机会。   「我们必需把 AI视为改善生活质素的工具,善用 AI,不是抗拒它。」 就像各种针对新冠肺炎疫苗注射计划的阴谋论,冯教授认为:「社交媒体充斥着大量有关新科技的错误资讯和谣言。人们作出毫无根据的揣测,不少都是子虚乌有。我有些家人也深信不疑。放眼全球,反疫苗的人其实是将人类置于险境。」 她说:「机器本身没有意识。这年头,很多人抗拒学习新知识,实属不幸!如你愿意多听多看,就会知道大部分谣言缺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