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香港科大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携手 共建「医工交叉联合创新中心」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携手设立「医工交叉联合创新中心」,今日正式于科大校园揭牌,标誌着双方在医工结合领域迈向全新里程。此次合作聚焦超声波、病理及放射等核心项目,通过人工智能(AI)与医疗影像的深度融合,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为全球医疗进步注入新动力。
揭牌仪式由武汉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教授、党委副书记汪宏波教授等一行人亲临科大校园出席,与会的科大代表则包括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工学院副院长(研究及研究生教务)锺志成教授等。一众嘉宾更参访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并与科大的学者交流,商讨中心的发展计划,并就创新项目基金及医学生与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
根据协议,联合创新中心将以医工交叉为核心,聚焦AI赋能医疗技术研发,并通过学术互访、师资培训、联合申报项目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深化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双方将致力于在放射、超声波及病理领域方面,加快推动多模态医疗大模型的研发,推动智能诊断系统、精准诊疗及智能医疗装备的创新。
郑光廷教授表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是推动医疗创新的的重要力量,而医学与工程学、数据科学等前沿学科的深度融合,为疾病预防、诊断、监测,照护及治疗开闢全新的发展方向。科大在数据融合、创新算法及超算基建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与武汉协和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相结合,将加速AI医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此次合作不仅彰显跨学科跨地域协作的巨大潜力,更将推动智能诊断、精准医疗等前沿应用成果转化落地,为全球医疗健康贡献创新解决方案。」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与阿斯利康签署合作备忘录 携手推动生命科学及医疗创新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阿斯利康香港(阿斯利康)今日宣布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加速本地生命科学生态圈的研发进程以及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双方过往的长期合作基础。签署仪式于科大独角兽日2025上举行,该活动汇聚一众企业家、投资者及业界领袖,作技术知识交流与合作。
是次合作备忘录在科大校长及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叶玉如教授,以及阿斯利康香港及澳门总经理吴珊女士的共同见证下,由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及阿斯利康香港医学事务负责人(生物制药及罕见病)黄天鸿先生正式签署。
是次合作同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框架,促进双方在医学、生命科学及医疗保健领域的研发机会,最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质效用,推动医学进步。
合作的另一核心是结合阿斯利康深厚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科大在计算生物学的领先研究,将尖端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借助这些新颖技术,医疗诊断及病理图像分析的效能将得以提升,为完善精准治疗(precision treatment)、生成高质量的真实世界证据(real-world evidence)及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强大助力。
此外,是次备忘录发挥的协同效应将对撷取医疗数据至关重要,特别是复杂的多组学及临床数据。这些数据会被转化为可行的洞见,为呼吸系统、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等代谢相关疾病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当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衰竭、慢性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
建基于双方已有的合作基础,是次合作亦会在癌症治疗领域开推动更先进和精准的治疗方法,涵盖从筛查、分子诊断到监测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双方会共同为其他罕见病研发创新的治疗方案,旨在找出新的治疗标靶点、路径及抗药性机制。
阿斯利康香港及澳门总经理吴珊女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香港科技大学在长久的合作基础上更进一步,共同推动生命科学的进步。凭借多年的共同研究经验,我们将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为主要代谢疾病研发创新治疗策略,以提升诊断准确度、个人化治疗、及整体病人护理水平,同时推进我们在癌症及罕见病研究的合作。这份合作备忘录发挥的协同效应对为病人创造新的效益至关重要,并将为香港医疗研发的生态系统提升至新水平铺路。」

香港科大故事
跨越鸿沟:构建全球健康公平新格局
当全球仍忙于应对新冠疫情的余波,健康不平等的现象持续加剧,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亦未见缓解,揭示了全球医疗体系的短板。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在2025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上倡言:「然而,这些严峻挑战的背后,蕴藏着前所未有的合作和创新机遇。」作为主题演讲嘉宾,她指出大学能够在构建更公平及可持续的医疗体系进程中发挥应有的角色。
叶如玉校长强调,大学并不仅是学术机构,更在全球科技前沿地位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具备独特优势——既是连结全球的桥梁和中立平台,也是驱动创新的强劲引擎,能跨越学科、产业和国界之间的隔阂,促进合作共赢。」
三策并进 共筑康衢
叶校长进一步阐述,大学可通过三大相互关联的途径推动医疗体系变革。首先,她指出本港急需融合科技与创业思维、跨学科复合型的人才,推动医疗创新。世界各地大学已洞悉此趋势,积极将人工智能及数码健康纳入课程中。叶校长解释说:「这种跨领域培训可让学生研发出遥距医疗平台、预防诊断工具等创新方案,提升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尤其能惠及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
其次,大学是推动前沿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平台。叶校长指出︰「大学提供空间让我们不断验证和完善大胆的构思。」以科大孵化的初创企业为例,它们致力研发对准社会需要的创新技术,例如PanopticAI这款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结合先进人工智能及信号处理技术,并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

新闻
香港科大与溢达集团开展五年合作计划 赋能学生推动可持续创新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溢达集团携手推出一项为期五年的创新研究计划,旨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湾区可持续发展进程。根据合作协议,科大学生将在教授指导下,每年两度到访溢达集团位于桂林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十如」(Integral)进行实地考察,就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该园区占地逾50万平方米,去年更获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选为「二十年二十佳」可持续发展案例之一。
工业与自然融合的生活实验室
坐落于中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桂林,「十如」呈现了纺织服装行业开创性的发展模式,结合文化承传、优质就业、创新理念和环境永续,展示了制造业与大自然可以和谐共存。园区融合了绿色能源应用、零废水排放系统与创新染色技术,更拥有国内首个天然染料植物专类园与天然染色研发中心,成为「未来工厂」的新典范。
在此五年合作框架下,科大学生团队将在桂林启动沉浸式研究项目,透过收集如碳足迹和能耗等量化环境指标与质性生产流程资料,并进行生物采样,团队会撰写分析报告,以评估「十如」制衣工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供建议,促进纺织及制衣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
科大与东华学院携手合作 共同推进跨学科医疗健康教育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东华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加强双方在跨学科医学教育、创新研究、知识转移及社区外展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优势互补 协同创新凭藉科大在科研创新的雄厚实力,以及东华学院在培育护理及辅助医疗业等人才的优势,双方的合作将聚焦五大重点范畴:(一)为双方学生提供学习与临床实习轮换机会;(二)开发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跨专业创新课程,培育面向未来的医疗人才;(三)推动前沿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四)推广社区服务发展;(五)共建卓越中心,促进医疗教育、研究转化及临床护理方面的突破。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感谢东华学院的支持,她表示:「未来的医疗发展有赖不同医疗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当医生、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和相关领域的人员联动起来,便能构建一个高效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在科大,我们重视前沿研究与成果转化,为应对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等社社会挑战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人工智能诊断、智能康復和数据分析融入培训,我们正培育能应对现代医学複杂性的新一代医疗人才,为香港及其他地区的跨专业教育树立典范。」东华学院校长陈慧慈教授表示:「这份合作备忘录让我们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互相汲取经验,为双方院校带来正面的影响。就东华学院而言,是次合作关係不仅为学生开拓了更多学习和参与前沿科研的机会,以装备他们成为全面的医疗专业人才,还促进我们的教职员与科大同侪之间的交流,分享知识,一起应对医疗界的重大挑战,携手改善社会大众的健康。我们正锐意发展成一所私立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今天与科大签订的协议,彰显了院校合作的多元模式和深远影响 —— 汇聚传统研究型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的优势,推进学术发展,共创新里程。」

新闻
由科大培育之医疗科技初创企业 PanopticAI及SmartCare与港怡医院率先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病人护理方案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培育的本地医疗科技创新公司-全境智能有限公司(PanopticAI)及SmartCare 与港怡医院缔结重要的合作里程碑。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由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 、IHH医疗集团首席执行官 Prem Kumar NAIRs医生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刘会平博士见证,标志着三方在人工智能驱动护理方面的策略性合作,共同发展并应用智慧诊所方案于港怡日间医疗中心,而该中心将于2025年年底启用。此项合作体现了科大和港怡医院致力将卓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透过大学强大的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医疗领域的进步。
在此项合作协议下,PanopticAI(科大的衍生公司)和SmartCare(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孵化创立)将会结合各自的尖端技术,并应用在位于金钟、全新的港怡日间医疗中心。三方旨在透过开发及推行人工智能辅助的数字化临床工作流程,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从而提升服务及营运效率,并提供无缝衔接的个人化病人体验。
此项三方合作将结合PanopticAI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及SmartCare应用多模态语言大模型、以病人为本的诊疗平台,为港怡日间医疗中心开发一套整合方案。在合作首阶段,智慧诊所方案的主要功能包括病人求诊前的相关人工智能流程,例如网上客户服务、网上预先登记、病人分流等,港怡日间医疗中心将会试行方案,并作为未来或扩展至港怡医疗网络诊所及其他服务之蓝图。
作为全球创新及创业的领导者,科大透过其企业孵化计划、创业指导及种子基金,为两间初创公司提供重要支援。PanopticAI 源于科大在生物医学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而SmartCare则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浩教授领导的智慧医疗实验室(SmartLab)开发,充分运用大学在多模态语言大模型及改善临床工作流程方面的突破技术。

新闻
科大伙拍毕马威及格里菲斯大学推出亚洲首个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硕士专修课程
为满足全球金融业对在金融罪行和法证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毕马威(KPMG)及澳洲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携手合作,于科大会计学理学硕士(MSAC)课程推出「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专修」,为亚洲首个聚焦此关键领域的专修课程。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数据,金融罪行及洗黑钱活动每年为企业、政府及个人造成的损失高达1.45万亿美元。科大会计学硕士新设「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专修」,将提升香港在预防及打击金融罪行方面的人力资本,为构建更安全的金融体系作出贡献。
透过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此专修将成为亚洲首个于会计硕士课程中,专注于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的学术专项。课程将新设五门全新专业选修科目。
是次合作汇聚三方在会计教育及会计专业的独特优势,由科大设计选修科目的课程框架、格里菲斯大学则结合在金融罪行调查与合规方面的专长开发教材、而毕马威的资深专业人员则担任讲师,通过融合理论与实务,协助学生掌握业界所需的实战技能。学生须修毕所有五门新选修,才可获得此专修资格。
新专修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放予所有会计学硕士生报读,旨在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为投身金融罪行调查、法证会计、打击洗黑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等领域作好准备,同时培育业界专才,以推动金融界更健全、更符合道德规范的发展。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许佳龙教授表示:「业界对金融罪行防治专才需求殷切,创新的会计专修正好填补此关键人力资源缺口。这项策略性合作,汇聚顶尖会计教育及行业专才,将有助培育新一代专业人才,助力香港及全球金融业应对迅速转变的挑战。」

新闻
科大获AGC Asia Pacific Pte. Ltd.及SKSE Inc.捐赠 支持智能建筑集成光伏系统(BIPV)研究计划(只供英文版本)
HKUST has received an in-kind donation from AGC Asia Pacific Pte. Ltd., a global leading glass supplier, and SKSE Inc., a Korean leading manufacturer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BIPV). This collaboration was formalized during a signing ceremony held at HKUST on April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