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2
2021
2020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推出本港首个学士延伸主修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即将推出一个崭新的课程架构「Major + X」,为本科生提供一个额外的学位课程选择。揉合传统主修课程和新兴热门主题如人工智能(AI),这个全新的课程架构不但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灵活度,并可让大学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令现存学科与新兴知识达至更佳融合,切合当下社会需要。 在这全新架构下,大学将于2021/22学年推出两个新课程,分别是理学A 组* -延伸主修人工智能(理学A组+AI) ,以及工程学—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工程+AI)。获上述两个课程取录的学生将会于大学第二年选择理学A组或工程的主修课程,如物理、数学、计算器科学、土木工程或海洋科技等,并同时修读AI课程作为「延伸主修」。
科大本科入学小组委员会主席庞鼎全教授(左)和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处长刘梦琳教授,介绍新课程架构「Major + X」的独特之处。
科大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表示:「在这数据时代,新科技和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蜕变,我们需把包括AI这种新知识融入现有体系中,让同学懂得如何于现实层面应用这些新兴技术。但就每一个新兴领域推出新课程未必最为有效,以主修物理的学生为例,他们会想学习如何利用AI分析数以十亿计、一瞬即逝的粒子数据;而主修土木工程的学生则希望透过AI找出最适合建筑计划的地点、物料及其相关风险等,这也是我们推出Major+ X的主要原因。」

新闻
科大安装全港最大型太阳能发电系统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直致力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驱,今日宣布将于校内逾50个地点建设一个达8,000块太阳能板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完工后将为本港最大规模的同类型发电系统。
科大会于校园内超过50个地点安装8,000块太阳能板
这个系统将于未来25年间,每年产生300万度(千瓦时)电,相当于香港900户三人家庭一年的用电量1 ,并减少约150万公斤碳排放。透过参与中电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计划 (FiT)2,项目从今起至计划于2033年终结为止,将带来高达1亿6000万港元的上网电价收入; 扣除安装太阳能电板的成本,科大每年平均收入为400万,收益将投放至大学其他节能减排的措施上。此外,科大亦会划出部分太阳能板作实验用途,让科大成员测试与太阳能板相关的意念及研究项目。发电系统第一阶段工程,已于本年七月展开并将持续至2021年。

新闻
科大推出香港首个电子证书认证平台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近日推出科大「区块链证书」平台,为毕业证书、学业成绩单等认证提供了一个方便、安全可信的系统,有助打击伪造证书,并籍此推广无纸化与可持续发展校园。现时,毕业生每需要一份纸本毕业证书,均需向大学提出要求并付款,既不环保又费时,为毕业生与雇主双方带来麻烦。作为香港首间大学推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学位认证系统,科大希望带领潮流,逐步取代传统的打印本证书,并期望此认证平台能有助遏止伪造学历等非法活动。 科大毕业生将于本月底开始收到校方经电邮发送、获加密签署及具防篡改功能的电子毕业证书。大学亦会于本年11月向毕业生提供电子学业成绩单﹔有需要提前取得电子成绩单的学生也可自9月份起向校方提出个别申请。

新闻
科大研发出世界首只具有三维视网膜的球状人造眼
一支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近日研发出全球首款3D人造眼,其功能不单比现时的义眼优胜,于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够超越人眼,为视障患者、失明人士以至人型机械人获取视力带来新希望。
目前的义眼技术数据源:采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希尔马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 Inc.
多年来,科学家尝试复制与人眼结构及清晰度相符的生物眼,惟目前义眼技术仍主要停留在附有外置电线的眼镜模式,而所应用的是2D平面感光器,影像像素亦低。然而,由科大研发的「电化学仿生眼」,不仅首次复制了人眼的结构,更可能于不久的将来,提供比人眼更清晰的视力,以及包括红外线夜视等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