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闻
金融科技, 企业管理, 商业, 调查
香港首个金融科技业人力资源研究归纳13项人才关键能力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科大商学院)公布一项名为《金融科技业界专才发展、能力与人力资源》的研究结果。鉴于香港对金融科技专才的需求日益殷切,这项深入的研究就业界现况和人才发展总结出十项观察和提出十项建议,以及罗列出十三项业界最重视的能力。该研究是香港首次同类项目,获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和虚拟银行等超过八十间金融科技机构支持和参与,以加深了解香港的金融科技专才供应。研究结果已归纳成报告,详细列出主要观察所得和提出多项建议,内容包括有关培训与教育、专业资格、规管框架与政策等。研究目标对象为香港金融科技界的专业人士,分三个阶段于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间进行,包括 (1) 访问行政人员、(2) 业界问卷调查,以及(3) 验证环节。研究亦罗列出十三项业界认为最关键的核心能力,有助本地金融科技人才成功发展。 与人才相关能力与商业与客户相关能力与工作方式相关能力- 创业精神- 学习敏锐度- 应对不确定情况- 创新导向- 文化创建
新闻
商业, 数据,知识及资讯管理, 合伙, 资讯科技, 跨学科
科大成为安永Advanced Technology Tax Lab亚太区首间合作学府
[香港,2020年5月27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宣布与安永的Advanced Technology Tax Lab建立伙伴合作关系,汇聚数据、机器学习、商学专家及国际专业服务精英,携手研究透过先进科技应用解决复杂税务问题。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科大与安永将成立协作平台,就不同的实际税务需要,共同探索和研究新兴科技应用及发展相关技术,并推动包括税务科技案例研究项目、科大学者与安永合伙人演讲、学生实习,以及毕业生就业计划等不同机会。负责这次合作项目的科大团队包括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会计学系黄昊教授,以及工学院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郭天佑教授 。这支科大专家组合彰显跨学科和科技在新数码经济下的重要性。谭教授表示:「我们很荣幸成为安永Advanced Technology Tax Lab亚太区首间合作学府。我们研究人员和学生可在这次合作中与商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有更多机会参与应对业界面对的实际挑战。」 

2019

新闻
人工智能, 商业, 企业管理, 大数据
香港科技大学伙拍微软 推出香港首个AI相关工商管理硕士选修科
微软香港今日宣布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大商学院)合作推出香港首个设有AI(人工智能)选修科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课程可协助企业管理层和机构培养重要技能、知识及文化,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做好准备。该课程内容为微软全球人工智能商学院(AI Business School)旗下的项目之一,由微软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合作编写,为学生提供以AI革新商业模式的新思维。为科大商学院MBA学生提供的AI课程将于2020年初正式在香港推出。本地企业和机构的管理人员亦将有机会透过科大的行政人员公开课程修读相关课程,为迈向AI时代作好准备。历代的工业革命成功推动社会和企业就工业技术的发展需要,改变原有生活和工作模式。同样地,要在AI及数据主导的数码时代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拥有一套相应的专业技能。微软与国际数据信息( IDC )近期进行的一项研究《 迎接未来商业:利用AI 评估亚太增长潜力》 指出,尽管87%的企业表示在未来会优先协助员工学习新技能和重新培训他们,但仍有 73%的企业尚未开始推行相应的培训计划。除此以外,报告亦指企业管理层亦必须抱有持续进修学习的态度,以确保能在瞬息万变的AI时代下克服各种挑战。微软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陈珊珊女士表示:「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决定性的科技和发展要素。随着各种机器和系统日益进化,智能协作效能亦不断提升,这改写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同时亦意味着文化将迎来转变。在数码时代下,AI的应用将成为本地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根基。我们很高兴能与全球顶尖学府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帮助香港企业管理层装备技能,成就他们在AI 时代取得成功。」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亦表示:「我们正在见证AI如何为企业员工和工作环境带来彻底改变。同时,我们亦留意到越来越多MBA同学对AI如何优化商业决策、过程及生产力感兴趣。透过与全球AI 技术领航者微软合作,相信定能协助同学充分掌握及释放AI的潜力。」
新闻
研究, 物理学, 人工智能
科大研究团队研发全球首个全光学多层神经网络 有助研发新一代人工智能硬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可用作深度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全光学神经网络,不但能让人工智能在处理较复杂的问题上﹕例如辨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风险评估等范畴,进一步追近人类,更可在能耗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以光速进行运算。一直以来,光学网络操作仅限于线性*运算,但只靠线性运算并不能让神经网络模拟人类大脑运作而达至「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人工智能要掌握深度学习,需具有「非线性启动函数」(non-linear activation functions) 的多层神经网络。然而,在现存的光电混合神经网络中,模拟人类大脑响应方式的「非线性启动函数」乃透过电来实现,这限制了光学网络的指令周期及能力。现在,由科大物理学系教授杜胜望及助理教授刘军伟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实现了首个全光学多层神经网络,为构建大规模的光学神经网络推进一步。为突破限制,研究团队利用冷原子介质内只需极低激光功率便能运作的「电磁波引发透明效应」(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EIT),来实现非线性启用函式,并制作了一个双层全光学的神经网络。为测试成效,团队利用这个网络,对凝聚态物理学易辛模型(Ising model)中的有序相和无序相进行分类,发现与高性能电脑神经网络运算的结果一样准确。杜教授表示﹕「虽然我们现在的成果只是一个概念验证(proof-of-principle)的测试,但它表明新一代的光学人工智能—即在低能耗的情况下进行快速运算,是有可能的。」刘教授补充谓:「未来,我们希望扩大此技术的规模,构建一个更大型、更复杂的全光学神经网络,以作图像识别等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近日刊登于权威期刊《Optica》,并获美国光学学会撰写新闻稿介绍。
新闻
金融科技, 研究及科技
科大与微众银行携手成立首个粤港合作银行业联合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微众银行(微众)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微众银行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利用各自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和转化的优势,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以及金融监管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培养科研人才。是次合作亦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微众为内地首个互联网银行。是次合作不仅是微众首个与本港大学共同开展的科研项目,亦标志着首个粤港两地联合成立的银行业实验室。根据协议,双方未来将设立科学委员会,集中在机器学习、区块链、智能运维、数据挖掘等范畴,拣选具科研价值并符合双方旨趣的项目,展开深度研究。科大副校长叶玉如教授、微众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先生签署合作协议,科大校长史维教授、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微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敏先生、微众行长李南青先生、科大工学院院长兼联合实验室主任郑光廷教授、微众首席人工智能官暨科大计算机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杨强共同出席仪式。微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敏表示很荣幸成为科大的合作伙伴:「我们启动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是双方合作的一个新里程碑。希望联合实验室以开放、开源和协作的精神,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立足湾区、放眼世界。携手各类合作伙伴在金融科技的底层演算法和技术研究方面做出更多成果,同时大力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和创新业务模式,着力解决微小企业和普罗大众在生活和发展中的痛点问题。」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对达成本次合作感到欣喜。他表示:「在这个颠覆性的创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和商业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作为一个发达且世界领先的城市,香港是一个理想的合作平台。科大与微众银行自去年起已开始在舆论风险控制、反洗钱等领域展开合作,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和业务水平。今次我们进一步深化合作,希望透过科大的科研能力以及微众在内地银行业务的创新应用经验,开拓新一代银行业技术,并将之转化成对社会具影响力的新产品。」
新闻
海洋科学, 环境, 本科生, 海洋生物
科大推出全港首个海洋科学与技术本科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海洋科学系将于今年九月推出香港首个海洋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士课程,以培育年轻一代、具有实际经验的海洋环境研究、保育和管理人才。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共同开展了越来越多的海洋探索和研究项目,不仅希望寻找新资源,更希望在科学研究上寻求新的突破。过去数十年中,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而探索新资源的任务变得益发重要。为了培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人才,科大即将推出新的本科课程「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科技),锐意培育学生在环境范畴的技能和特质,使他们能在这个对人才需求若渴的领域发挥才干,成为教育家、海洋科学家、技术人才或其他专业人士。凭借跨学科的教授团队以及强大的海洋研究背景,科大具备了成立一个综合而全面化的海洋科技课程的实力。有关课程不仅涵盖海洋科技的基础知识、渔业和保育等方面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亦涵盖了多个技术层面如数据挖掘技术和管理、海洋动力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污染追踪技术,以及可应用到不同工业范畴的海洋活性化合物的挖掘技术等。课程非常重视同学的实践经验,将会与内地、台湾、日本及世界其它地区顶尖的海洋研究机构和在海洋产业拥有显著地位的地区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总整课程(capstone projects)、实习和海外交流机会。
新闻
可持续性, 在校, 大数据
香港科技大学推展「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计划 培育可持续创新文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推出「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计划(计划),把校园化身成实验室,透过实践创新意念,推展学习,鼓励以智能方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大学将于未来三年投入港币5000万元,挑选由科大教职员、学生或校友开发并于校园内应用的项目。这些项目须包含可持续发展、智能及跨学科等元素。透过结合科大的卓越研究与创新学习模式,大学期望计划能成为本港社会的创新灵感来源,为香港成为世界级可持续发展之智慧城市作出贡献。科大校长史维教授表示:「大学是社会的缩影。科大一直致力糅合商业管理、政策,以及科学与技术,以发展成为更具智慧和可持续的校园,并希望籍此协助我们的社会走向更环保、更宜居及以人为本的未来。科大希望透过此计划,为崭新意念与方案提供一个试点,这些方案未必是尖端科技,也无须于首次尝试中成功。但透过将校园变成活生生的实验室,我们希望能灌输一种从失败中学习和自发改变的文化,并将这种文化扩展至整个社会。」计划首轮九个项目已被选出,当中包括运用面部识别技术提升图书馆用户体验、通过视觉艺术装置促进正向及健康行为,以及利用实时人流监测的大数据平台以加强更有效地作出多方面的规划等。于过去一周,九个团队在吴家玮学术廊举办展览,分享项目细节并听取意见。科大极智慧城市中心及科大可持续发展部将负责共同推展项目的落实。第二轮计划现正接受申请,截止日期为至3月22日。

2018

新闻
科大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首办高层次对话 探讨创新科技与亚洲青年在人道工作的角色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今天首次举行公开领袖对谈,探讨科技为人道领域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以及亚洲青年在当中扮演的角色。今次乃ICRC主席彼得·毛雷尔先生首度于香港进行公开演说。他与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就「人道外交新视野﹕新兴科技及亚洲青年的影响力」展开对谈,议题包括自动化武器的出现、新科技对人道工作的影响,以及亚洲青年如何随着亚洲崛起,对国际人道工作产生更大影响力。因研究国际关系而闻名中外的学者沈旭晖博士其后亦加入讨论,由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欣怡教授担任研讨会主持。为深化大学成员及公众对国际人道工作的认识,科大亦自昨天起举办为期三日的展览,展出ICRC因应艰苦苛刻的环境而设计或应用的创新设备,例如可在阿富汗及南苏丹等环境相对恶劣的国家使用的新款义肢。这款义肢不但容易修复,亦方便配戴的人士进行各项包括宗教仪式及祷告等活动。此外,活动亦展示了一个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及高效能的太阳能照明灯。它除了可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提供照明,更可为手机充电,让战地居民身处险境时有电话应用。ICRC为训练员工而设的虚拟现实装置亦为展品之一。参加者戴上装置,可感受到在地球另一端人民的生活惨况,包括在枪林弹雨下过马路,或在人满为患的监仓生活等情景。展览让科大生反思在设计一件产品或技术时,所需考虑的实际因素,以及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可如何协助推展人道工作。获选中的学生大使,亦会在是次活动中协助介绍有关展品,以及现今人道灾难的严重性与影响层面。毛雷尔先生表示﹕「我们的世界正面对重大的人道挑战,超过一亿二千万人现正需要各种各样的人道援助。要减轻人道危机所带来的伤害及为人们提供保护,需要各个界别共同的努力,所以ICRC一直鼓励新伙伴加入。科大是一所卓越年轻的大学,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我们相信科大能为现今社会所面对的迫切议题作出贡献。」科大校长史维教授表示十分荣幸邀得毛雷尔先生作为其中一位主讲嘉宾,他说﹕「毛雷尔先生的演讲让我们对现今的人道状况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虽然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是推动增长的新动力,但我们亦需要了解其所带来的危机及道德问题。我希望是次对话可让科大成员以一个新角度认识创新科技,思考如何为人道危机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