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叶玉如教授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理学院院长、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及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叶玉如教授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乃美国历史最悠久及最权威的科研机构,涵盖不同科学领域。新院士全由现任院士投票遴选产生,当选的院士均成就卓著并长期为科研事业作出原创性贡献。这也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叶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分子神经科学专家,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研究,以及阿尔兹海默症及柏金逊症等神经退化性疾病药物的研发等方面享誉盛名。她是科学院今届选出的21位外籍院士之一。目前为止,全球只有452位外籍院士。
她表示﹕「我对当选为外籍院士深感荣幸,这将有助我与更多国际知名科学家合作和交流,推进科大理学院在科技研究及教育取得突破。」
本身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对消息感到欣喜﹕「科大为能够拥有如叶教授般出色的学者而感到自豪,她堪为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榜样。我们期望她的成就能启发香港新一代于科学领域上开拓自己的路向。」
叶教授屡获殊荣,她200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耀,2004年她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另获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举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首位得奖的中国人。她并于2003年及2011年两度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此乃国家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2011年,叶教授获法国政府颁授「国家荣誉骑士勋章」,表彰她的科学成就以及于推动中、法、港在科研与高等教育方面合作的贡献。
叶玉如教授因其关于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细胞存活、发育和功能方面的卓越研究而闻名。她在研究脑部发育和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因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并从传统中药发现能应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新分子标靶。叶教授于推动香港生物科技发展担当重要角色,多次带领科大团队与主要生物制药公司开展重大合作计划。
作为国际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叶教授持有23项专利,她曾在顶尖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逾250篇论文和综述,被引用超过17,000次。叶教授于哈佛大学取得药理学博士学位。

新闻
科大学者研发新物料 高效太阳能电池有望面世
智能手机功能日趋多样化,社会上渐有以手机取代电脑趋势。长时间使用手机加重电池负荷,令便携式充电器大行其道。不少用家外出除了要找电源为手机充电,还需要为充电器充电,若能利用太阳能作能源供应,必可省却不少功夫。科大化学系颜河教授的研究团队早前成功研发新物料,提升高分子物料的光电转化率,制成的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大大加快了便式太阳能充电设备的商业化进程。
颜教授指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三种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超过十种高分子富勒烯材料组合,能够实现高达10.8%的光电转化效率,是迄今世界上最高效的单节高分子太阳能电池。
采用 制造的传统太阳能电池,缺点是较重、不易弯曲、成本高及生产复杂。高分子太阳能电池相对上是成本低且环保的太阳能技术,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不但轻巧灵活,更可透过类似报章印刷的技术大量生产。颜教技指出∶「日後印制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就像印刷报章一样。」
虽然是项研究尚在初步发展阶段,新的高分子太阳能电池目前可为激光笔等小型电器充电。颜教授预期,十年内将可以实现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商业化,使之成为覆盖面最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
新闻
Racing toward innovation together
Noga Raviv Participant at hackUST A fast finish took on fresh meaning at the University’s second hackUST in March 2015 when students from all over Hong Kong took part in the exciting computer coding event to turn ideas into prototypes in just 24 hours. Non-HKUST exchange student organizer Noga Raviv relates her awesome experience
“HKUST was not even my university, but it was the place that I fel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munity thrived most and felt most comfortable”
At the end of March, some HKUST friends and I organized a 24-hour hackathon for roughly 250 students on campus.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第二届冠名教授席就职典礼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举行第二届冠名教授席就职典礼,向4位杰出教授颁授冠名教授席及表扬各捐赠者对大学的热心支持。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在就职典礼上致辞时说:「我衷心感谢各捐赠者慷慨支持,襄助科大设立冠名教授席以表扬杰出的教授,及促进大学学术研究发展、追求卓越。我们将继续教研创新、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及延揽更多优秀人才,为大学及广大社会带来更大的禆益。」
陈繁昌校长续称:「今届就职的冠名教授均在其领域表现出色,包括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其他范畴等;他们的教研成就均属世界一流水平,推动科大迅速发展,跻身成为国际级研究型大学。冠名教授卓越的教研成就,树立榜样,启发年青一代学习及成长。」
赞助冠名教授席的4位捐赠者一直大力支持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包括捷成教育基金、黄焯书慈善基金、太古集团慈善信托基金,以及利丰。捷成集团主席捷成汉先生表示:「香港是一块福地,所汇聚的世界级一流人才将带领社会再创高峰。」太古集团慈善信托基金公益事务主管刘秀苑女士表示:「太古集团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太古航天工程学教授席,支持科大开办首个航空航天工程学位,发展世界级课程,从而提升香港航空业的竞争力,为同学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冠名教授名录如下:
Michael Jebsen 商学教授邢吉天教授—邢教授出任科大商学院院长,他于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毕业后在美国史丹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邢教授研究范畴包括组织变化及演变,以及印度商业领袖才能等。邢教授热衷于创立一个多元及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们面对全球化作好准备,并学习于世界各地不同条件下的最佳经商手法。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之前,邢教授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出任要职,推动该商学院的环球地位。邢教授于研究上贡献良多,曾出版探讨印度管理文化的著作《The India Way》;现在以大中华为据点的邢教授计画今后活用香港科技大学同事及学生的帮助,研究及为「The China Way」立论。

新闻
「科大侍学日」揭开序幕
九百师生校友参与四十七个社区服务计划
为响应全球青年服务日,科大侍学行筹办了第六届「科大侍学日」,于4月16至19日期间发动全校成员,包括学生、教职员及校友一同走进社区参与不同的义工服务,开启社区参与的大门。
一如以往,「科大侍学日」反应热烈,今年共有九百多人次参与四十七个服务计划,以回应各个社区及社群人士需要,包括社区剩食回收、家访基层家庭、筹办英语及科学活动予基层学童、推广死后捐赠器官、外展接触困乏人士等等。服务对象不分年龄、阶层、种族,当中包括独居长者、内地新来港儿童及南亚裔学童、智障及肢体残障人士,遍及被遗弃动物及自然环境。
社区合作伙伴及服务对象均赞赏义工的无私奉献,义工亦能借此认识社会,并学懂以不同角度审视复杂的社会问题及社区需要。
为了鼓励更多科大同学关心社会,科大侍学行将于4月29日至5月8日期间在香港赛马会大堂举行「科大侍学日」展览,展示各个计划情况与义工心声分享。
请按此获取更多资讯。

新闻
科大开发首个视像系统分析网路学习行为 夺最佳创新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就大规模线上学习(MOOC)开发首个视像分析系统,为网路学习行为提供互动、深入及方便使用的分析工具,不但有利提高教学质素,亦有助于制作切合同学需要的课程,让网路教育进一步发展。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屈华民教授领导开发的「大型开放式网路课程在线可视分析系统」(MOOC视像分析系统),刚获颁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旗下最佳创新(科技创新)银奖。屈教授称﹕「坊间有各类有关网路学习行为的分析,但由于当中欠缺很多重要数据,课堂导师一般难于从中理出头绪,但近年来,MOOC平台提供的数据,尤其有关课程视频的点撃流数据越来越多,令我们得以开发出一个易于理解及查察的分析系统,配以崭新的视像技术如跳转图等,成功让导师理解大量课堂数据背后的学习行为。」MOOC视像分析系统将视频点撃流与学习论坛上的讨论数据以及学生的成绩数据结合,学生跳过或重看任何一段视频,课堂导师都可马上知悉其性别、国籍、年龄、学习表现及其他特征,并能选择对个别或某一群学生进行分析。这有助导师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困难所在,从而改善教学材料。屈教授表示﹕「未来,我们甚至可以将服务拓展至学生,为他们的网上学习经验提供个人化分析。」该系统自去年五月推出以来,获课堂老师、教研专家以及主要网上教育平台一致好评,两大在线教育组织Coursera和edX计划将系统纳入其平台之中。作为首个为MOOC视频而设的视像分析系统,屈教授指有关技术不只适用于线上学习,亦能套用到娱乐影片或网上广告等,市场潜力庞大。科大乃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先驱,自2012年及2013年先后成为亚洲首批加入Coursera及edX平台的院校,大学一直致力推动此创新教学模式。科大为全港首间推出学分制MOOC课程的大学,将线上学习与传统面对面的授课模式融合。传媒查询:鲁桂欣电话﹕2358 6317电邮﹕sherryno@ust.hk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两教授荣获「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5」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张晓东博士及物理学系助理教授罗锦团博士荣获裘槎基金会颁发2015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以表扬他们于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每个科研基金最多有500万港元供五年研究之用。颁奖典礼于今日举行,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先生主持。
张晓东博士主要的研究领域为成体干细胞生物学。他的实验室着眼于干细胞静息态与激发态在分子层面上的调控和这些信号通路在组织再生与干细胞衰老的作用。以骨胳肌肉干细胞作为模式系统,他的研究团队试图进一步了解肌肉干细胞功能与其衰老有重要作用的分子通路。实验室的长期目标为研究组织再生在衰老过程中减弱的分子机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针对与衰老有关疾病的再生药物。
张博士说:「进一步了解生物衰老过程,对于现今社会改善人类健康和延长寿命至为关键。在裘槎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我们的研究将专注寻找崭新方法对抗各种因衰老所引致的疾病,从而纾缓因人口老化而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
张博士于2001年及2006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分别取得生物化学学士学位及博士学位。他于1998至2001年获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颁授「First Generation Scholarship」奖学金,以及于2003至2006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颁发「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Pre-doctoral Fellowship」院士名衔。自2006年起,张博士一直担任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及神经科学系的博士后研究院士,专门研究成体干细胞生物学。他于2013年加入科大生命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