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07

新闻
朱经武校长与夫人捐出一百万培育物理科研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直致力培育科研人才。为鼓励物理学系本科生参与物理研究,提升研究兴趣和能力,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与夫人捐出一百万港元,嘉许科大物理学系具有科研潜力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借此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朱经武教授与夫人物理奖颁奖典礼今日(6月5日)于科大校园举行。朱校长在典礼上向两名今届得奖学生洪小平同学(本科一年级)和何卓婷同学(本科三年级)颁赠各五万港元的支票,以示鼓励。其它出席今日典礼的人士包括科大署理副校长(学术)钱大康教授、科大理学院院长郑绍远教授、科大物理学系主任沉平教授及物理奖评审委员会成员。 朱校长致词时恭贺两位得奖学生,并给予他们一些未来就业的指引。朱校长说:「活着是要不怕冒险,开放自己接受新挑战。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寄望这小小奖项能为你们增添推动力,在物理界创一番事业。我希望终有一日你们能成为世上出色的伟大科学家。」 两名得奖同学发表的高水平物理研究报告,一致获得由科大物理学系教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高度赞赏。洪同学的报告是研究「InGaN/GaN量子井发光二极管」,这是一种非常高性能的​​发光设备,这项研究对节约能源以及其它光学应用很有帮助。 另一位得奖同学何卓婷的研究是关于「板状光子晶体内力的分布」。她的报告指出光子晶体能影响光的方向,光同时间载着能量,根据不同的频率和板间距,板与板可以相互吸引或排斥。何同学亦同时研究光的流向如何影响物料的结构。 物理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及科大物理学系王国彝教授表示今届参赛同学水准非常高,有些更达到研究生水平。王教授说:「我希望奖项能激发本科生做科研的兴趣,及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6306 电邮:kluk@ust.hk
新闻
科大研究精神分裂症再作突破
科大科研人员在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方面,再作突破,为寻求此症的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法,开拓广阔的前台。现时全球每100人之中,便有一人患上此症。 由薜红博士(中)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于再创科研突破深感兴奋 这是科学界首次发现,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基因的变异,在人类进化历程中,获得「正面选择」。就人类基因学而讠,人类的基因变异时有发生,从而产生新的基因模式,而在「正面选择」当中,有助于适应环境的基因模式会被大自然选择并保存下来,因此它们的数量相对于没有被选择的基因模式的数量,随着人类进化一代接一代的增加。 科研小组由科大生物化学系副教授及应用基因组中心主任薜红博士所领导。在三年前,研究小组发现一个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引起全球瞩目。今年小组再度创造科研突破,进一步发现该基因中部分经变异而成的基因模式,获得「正面选择」。由此研究结果推论,如果人体内被正面选择的基因模式较少,会有较高机会患上精神分裂症。 与其它复杂病症如糖尿病及高血压有关的基因,已被科学家发现同样是获得「正面选择」。科尺寸组的研究,是科学界中首次发现与精神病有关的基因获得「正面选择」的研究。 该研究成果已于著名科学期刊PloS ONE中刊出。 研究小组发现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伽玛氨基丁酸甲型受体β2 亚型基因的多态性(即基因变异),获得「正面选择」;小组发现该基因新的基因模式,较原始模式更能适应环境,因而获得正面选择并保存下来,新的基因模式的数量在现代人群中较古代人为多。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群,被正面选择的基因模式,较正常人为少。 作为甲型伽玛氨基丁酸受体研究及精神分裂症基因学的专家,薜红博士认为:「该项科研成果大大加强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原学的了解。同时,也会引领学界探索及发展预防和治疗此病的方法,并利用「正面选择」的原理,发掘其它与疾病相关的基因。 」
新闻
科大与路透携手优化金融贸易研究室
https://bm.hkust.edu.hk/zh-cn/press-releases/2007/05/hkust-business-school-and-reuters-team-upgrade-financial-trading-laboratory
新闻
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十周年论坛
https://archives.hkust.edu.hk/server/api/core/bitstreams/5cbc55b0-c12f-4408-a4a1-bd9ab71f3270/content
新闻
科大教授清理丹麦污染地下水源而获国际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土木工程学系劳敏慈教授,最近在环境工程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她以香港科学家的身份,成功改善丹麦一块土地淤积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因此获颁国际奖项,以表扬她的杰出成就。该项国际奖项自1968年成立迄今,只有三位华人获此荣誉,劳教授是其中一人。 劳敏慈教授 劳教授为科大土木工程学系副教授,联同她的前博士研究生和在丹麦的研究合作伙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颁发2007 Samuel Arnold Greeley Award,以嘉许劳教授与她的研究小组在环境工程月刊2006年2月号,共同发表的「去除氯化有机物的可渗透反应场的实地监察」研究论文。奖项已于2007年5月15日颁发。 劳教授的突破性研究,成功将丹麦一块淤积污染地下水的土地除净,效果令人满意。她是在实地监察方面,应用「追研究」在「可渗透反应场」这门技术上的其中一位先驱。研究结果有助为洞悉地质化学变化和地下水流模式提供更多数据。 谈及得奖感受,劳教授说:「获颁这个国际奖项,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次研究为香港和丹麦两地提供一个十分珍贵的学术交流机会。」 劳敏慈教授应用「追研究」在「可渗透反应场」的突破性研究成功将丹麦一块淤积污染地下水的土地除净,效果令人满意。 劳教授的重鲇学术研究包括污染土地及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废物处理设施和汽油存储缸的不渗透性水层、平衡和不平衡污染物在饱和土及非饱和土中的迁移,以及废水的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 劳教授于1992年加盟科大,现时兼任科大环境工程研究生课程副主任。她先后于1990年及1992年取得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理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她于2004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获发James R Croes奖章,以表扬她在土木工程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该大奖是颁发予这个学术领域科研人员的最高殊荣,劳教授是该奖自1912年成立以来,第一位论文首席作者的华人获此奖项。劳教授亦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她于2006年获科大颁发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这奖项每年颁发给热爱教学、尽心尽力启发和激励学生的科大模范教师。 传媒查询:
新闻
国际著名「右脑」思考专家将于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十周年论坛上作主讲嘉宾
https://bm.hkust.edu.hk/zh-cn/press-releases/2007/05/world-acclaimed-right-brain-thinker-speak-kellogg-hkust-emba-10th
新闻
科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辽阔 最高月薪达 $67,000
超过99%的香港科技大学(科大)2006年毕业生于去年底前,已经觅得工作、创业或继续深造,就业情况理想。 根据科大2006年就业调查,去年毕业生的平均总月薪上升至$12,421,较2005年增加8%,当中最高月薪为$67,000。 在1,549位响应调查的毕业生当中,85%已投入全职工作或创业,12.5%​​选择继续深造,只有1.5%从事短期或兼职工作。对比上一年,毕业生全职就业率上升了6%。 科大署理副校长(学术)钱大康教授指出:「 科大毕业生是本港知识型经济求之若渴的人才。2006年的科大就业调查结果令人鼓舞。毕业生的全职就业率和平均总月薪均录得可观增长。其中商界及金融行业更愿意以高薪聘请科大的优秀人才。」 就工作性质而讠,银行与金融是本港其中一个最主要行业,共聘请了12%毕业生,升幅为各行业之首。 最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分别是工程(18%)、系统管理及程序编写(14%)、会计(13%)、市场推广及销售(11%)、行政及管理(10%)。 在就业界别方面,商界仍然吸纳最多科大毕业生(69%),其次为制造及工业界(14%)、教育界(10%)、政府(3%)及建造业(3%)。 钱教授补充说:「 除了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外,科大会继续提供全面的学生增值项目,包括实习和海外交流活动,使毕业生有更美好的出路。」 193位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比率由17%降至13%,显示更多毕业生毕业后即投身就业市场,贡献社会。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 2358 6306 电邮: kluk@ust.hk   黄慧婷 电话: 2358 6317
新闻
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成立 增强科大应用研究技术力量
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中心)今日(4月17日)正式在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园成立,这将进一步提升科大在应用及研究技术上的力量。 为应付与日俱增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科大需扩充校舍。新落成的中心总面积为一万平方米,总建造费约1.6亿港元,其中半数由政府资助,另一半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慷慨捐出。中心以香港赛马会命名,以示对基金的谢忱。 中心的成立,体现大学通过应用研究和技术转移,为香港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有助科大与工商企业创建更紧密的伙伴合作关系。 香港赛马会副主席艾尔敦先生、教育资助委员会当然委员、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质素保证局主席、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林李翘如博士、科大校董会主席陈祖泽博士、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科大署理副校长(研究及发展)易东莱教授及科大协理副校长(学术)庞鼎全教授出席了开幕典礼。 朱校长在致词时衷心感谢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及所有热心的捐款人对科大的厚爱和支持,使中心顺利落成。他说:「科大的成立,是社会各方努力的成果,而中心得以在今天落成启用,是大学值得骄傲的最新成果。」 艾尔敦先生在开幕礼上表示,新成立的中心不但标志着过往培育科研人才的成就,更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他期望见到大学与工商企业有更多的伙伴合作,推动香港的经济迈步向前。 开幕典礼后,所有嘉宾到四间新命名的演讲厅,参加启用典礼,分别为蒋震演讲厅、李兆麟伉俪演讲厅、龙罗佩瑜讲堂及龙启霖讲堂。大学用他们的名字命名演讲厅及讲堂,以感谢他们的慷慨捐助,鼎力支持大学发展。 中心为两幢五层高的大楼,座落在清水湾校园,从教学大楼东南角的新翼扩展。中心设施包括干湿型应用研究开发实验室、一系列有关应用科研、技术转移、商品化、行政与专业发展教育的设施,以及为大学与工商界科研合作等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6306 电邮:kluk@u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