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闻
商业, 数据,知识及资讯管理, 合伙, 资讯科技, 跨学科
科大成为安永Advanced Technology Tax Lab亚太区首间合作学府
[香港,2020年5月27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宣布与安永的Advanced Technology Tax Lab建立伙伴合作关系,汇聚数据、机器学习、商学专家及国际专业服务精英,携手研究透过先进科技应用解决复杂税务问题。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科大与安永将成立协作平台,就不同的实际税务需要,共同探索和研究新兴科技应用及发展相关技术,并推动包括税务科技案例研究项目、科大学者与安永合伙人演讲、学生实习,以及毕业生就业计划等不同机会。负责这次合作项目的科大团队包括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会计学系黄昊教授,以及工学院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郭天佑教授 。这支科大专家组合彰显跨学科和科技在新数码经济下的重要性。谭教授表示:「我们很荣幸成为安永Advanced Technology Tax Lab亚太区首间合作学府。我们研究人员和学生可在这次合作中与商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有更多机会参与应对业界面对的实际挑战。」 
新闻
健康辅导, 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 学生发展及联系
释放学子心灵
一如各地学子,科大学生也在努力适应因全球疫症大流行和局部封城所带来的影响。当生活出现翻天覆地的转变,不少人因前景不明朗而越发焦虑不安。 对主修生物科技、应届毕业生钟施朗而言,前景似乎尤其黯淡。由于全球经济受疫症重创,这一届毕业生将面对近数十年最严峻的就业环境。 她说:「毕业班学生为前途感到忧心和忐忑,是人之常情,但我们这一届还要面对其他问题。现在同学之间无法面对面一起讨论问题,令人更加沮丧。」 阅读相关文章: 抓紧逆市中的难得机遇 疫症爆发前,去年历时数月的社会事件已大大影响正常授课。在大学最后的关键一年,施朗真正可以在校上学的日子只有短短两个月。 科大学生辅导中心主管及临床心理学家陈彩银博士指出,今次疫症波及全球,即使没有任何诱因﹐越来越多人不期然会感到惶恐焦虑。她说:「部分学生对新冠病毒感到不安和沮丧,我们的职责就是为这些同学提供支援。」
新闻
奖学金, 学生发展
培育科技与人文素养兼备的英才贤能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李约瑟科技与文明基金会(基金会)携手合作开展一项奖学金计划,以吸引高素质的理学院学生为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等STEM学术领域作出贡献,并借此让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的学术成就继续传承下去。 在基金会的支持下,首届奖学金计划在2019/20学年表彰共7名来自不同学科的杰出学生,全部已获多间顶尖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埃默里大学、莱比锡大学、法兰克福马克斯·普朗克脑科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科学研究所/哥廷根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获奖学生在追求学术进步之余,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致力促进外界对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了解。每位获奖学生将每年获得奖金资助,为期最长四年,并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成为基金会副会员。
新闻
大学发展, 研究及科技, 创新, 教育
实现无限可能
我们在科大发掘无限可能,将愿景转变成现实。
新闻
本科生, 校友, 职业, 学生发展及联系
抓紧逆市中的难得机遇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各地,世界经济大受打击,导致很多应届毕业生都对今、明两年的就业前景感到忧心忡忡。部分人认为当今的就业市场较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恶劣;亦有人觉得香港现时的经济状况,相比2003年「沙士」时期犹有不如。有人甚至将现时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 对于一班在2003年毕业的校友来说,当年的求职境况跟今天大同小异。他们不但挨过「后沙士」时代招聘巿场萎缩的艰难日子,最终更在不同领域做出成绩,足证危中有机这个道理所言不虚。 2003年会计学系校友谭耀彰(前排右三)经历最初的事业艰辛之路但在其后的工作蒸蒸日上。 回忆当年未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一毕业即获「四大」会计师行聘用的2003年会计学系校友谭耀彰,当日的心灰失望依然记忆犹新。他说:「看见别人成功获聘,难免会动摇自信,或为面试表现欠佳而自怨自艾。」 耀彰的事业从一家本地会计师行开始,当时月薪仅为7,000港元,但他不久已转职一家「二线」国际会计师楼,约一年后,终于得偿所愿,晋身其中一间「四大」会计师行;两年后转换环境,改为另一家核数师楼工作,也是一待两年。离职后,他加入一家以新加坡为总部的上市公司担任助理财务总监,之后事业更上一层楼,获擢升为财务总监。
新闻
学生资讯、公告及支援
学生资讯、公告及支援
新闻
仿真建模, 公共政策, 健康, 跨学科, 计算机科学
科大共同领导研究:随社交距离限制放宽   全民戴口罩防止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具迫切性
正当全球政府计划逐步解除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实施、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封城」或社交距离限制措施,一个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计算器科学家共同领导的跨学科研究最近发现,全民戴口罩是具迫切性的非药物解决方案,可以在没有任何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面世之前遏止新冠肺炎传播或防止第二波疫情爆发。 由计算器科学系吴德恺教授共同领导的团队,建立了两个理论性数学模型预测随时间推移,人民戴口罩对疫情的影响。第一个模型运用了标准流行病学SEIR模型1推算全民戴口罩的效果。第二个模型是由人工智能启发的行为者基础模型,清晰地模拟因为在物理空间中移动的个体之间的接触而发生的感染。研究团队亦考虑到口罩的有效过滤程度不同,发现民众即使只使用廉价、十分容易购置的非医用口罩,或仅具有70%有效过滤程的自制口罩,模拟结果仍然相同。此结果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一些个别地区必须为医护人员保留医用口罩。 团队的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在首轮疫情爆发大约50天后及解除「封城」措施之前,绝大多数(80-90%)的公众都佩戴口罩,新的新冠肺炎感染数字可显著下降,避免第二波爆发。不过,如果没有全民戴口罩(例如,只有一半的人口使用口罩)或者如果迟了推行全民戴口罩(例如推迟到首轮疫情爆发后第75天才进行),要显著减缓的病毒传播就变得不可能。
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 教育, 大学发展
开拓前沿领域,荟萃创新英才
港科大(广州)透过其独特的学术架构推动融合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