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2

新闻
阿尔兹海默症, 研究, 生命科学, 奖项及排名
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科大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
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在一众中央及香港特区政府官员陪同下,视察位于科学园的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中心主任兼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叶玉如教授向习近平主席介绍中心的科研项目及成果,包括能及早筛查并识别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简易血液检测方法,以及相关的干细胞研究。 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由科大牵头于2020年成立,为世界领先的科研中心,获香港政府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提供5亿港元起始资金支持,致力推动神经退化性疾病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叶教授昨日亲自向习近平主席介绍中心与阿尔兹海默症的相关研究,习主席对有关介绍十分感兴趣,详细了解研究的进展、技术优势,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等。 叶教授对习主席视察中心感到非常荣幸,指习主席重视香港的创科发展。她说﹕「中国估计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是全球最高,而这个数字还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继续增长。可以预见,这种疾病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习主席对我们的研究成果表示肯定,称赞我们的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他勉励我们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应用,加强与内地科研合作,切实为国家和香港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叶教授续指﹕「我们中心的研究人员对于习主席到访感到非常荣幸,也深受鼓舞。未来会牢记习主席的殷切嘱托,奋力前行,加快我们的科研转化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社会带来裨益。」 结束视察前,习近平主席向30多名香港科研人员和青年创业者代表发表讲话,勉励科研人员、业界及青年,特别是对香港青年的关心,体现对香港创科的重视和肯定,对香港贡献国家科技发展的期盼。  
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 大学发展, 创新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设立
2022年6月29日,国家教育部宣布,已于近日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新闻
青年创业, 创业, 创新, 比赛
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2 以创意应对身心健康、环境安全等议题
身心健康、环境安全是今年「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的焦点议题。
新闻
创新, 综合系统与设计, 设计思考
展现「人味」的创新设计
每一项伟大的创新发明,莫不隐含设计心思与感性,用户也许未必察觉,但这却是设计思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有助孕育无数以人为本的创新方案 。 科大的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ISD)以培育新一代创新人才为目标,透过专题研习形式,启导学生以同理心出发,善用科技回应社会需要。  自身困境推动创新 由ISD学生林思恒(Iain)创办和担任行政总裁的悦学教育 (Sallux Education),正正希望利用科技协助有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突破困境。 Iain儿时患有读写障碍及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 (ADHD),挣扎向上的亲身经历,成了他创业的最大动力。  现正修读科技领导及创业理学硕士最后一年课程的Iain 说:「学习障碍令我小时候的学习生涯十分痛苦,香港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室正襟危坐地听课,每天也要应付排山倒海的习作 。」 Iain现时攻读的课程涉及创业,而成立初创公司是课程其中一项指定要求。  我希望让老师明白 SEN学生的难处和感受。 一如许多患有读写障碍的学生,Iain在背诵英文字母时遇上极大困难,他形容当年的学习经验令他留下阴影,自己虽然用功,「但老师和同学都不谅解我的困境」。  学习障碍也令Iain饱受欺凌,但他并未因此心生怨愤。 逆境滋养了他的同理心,驱使小伙子立志为同路人伸出援手。 「我希望做点有益社会的事情,起码让老师知道有特殊学习需要(SEN) 的学生面对甚么难处和内心感受。」  游戏化课程 Iain革新教学方式,采用虚拟现实 (VR) 及「改良实境」(MR)技术,将上课过程游戏化,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SEN 学生戴上耳机后,便可完全投入沉浸式虚拟学习环境,课堂专注力可以维持20分钟以上,并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习作。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获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捐赠港币一亿元支持科大2.0愿景
科大和即将于九月开校的港科大(广州)获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基金会)慷慨捐赠港币一亿元。
新闻
海洋科学
科大研究人员发现南海存在三层交替旋转运动的「热点」源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港澳海洋研究中心主任甘剑平教授研究团队于中国南海进行海洋模拟试验及观测,透过地球流体动力学理论,揭秘了南海的海洋三维运动特征。中国南海的复杂海洋环流系统决定了南海水体运动的能量转化和物质运输,对生物地质化学过程、碳收支、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区域气候变化,以及占世界人口约22%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南海海环流本身及其动力的研究被认为是认知南海的基础和灵魂。 在过去的几十年,尽管全球对南海水流运动持续关注,但由于缺乏观测数据和可靠的海洋仿真模型,及对南海环流背景上的复杂物理过程的认知,科学界对南海的三维水体运动仍然非常模糊,甚至存在误解。 最近,科大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甘剑平的团队透过观测、模拟及利用地球流体动力学理论证明了南海在表层、中层和底层分别存在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顺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的三层交替旋转环流。研究也发现南海的三层旋转环流是由「热点」的陡峭海盆陆坡处的陆坡流组成,并非在整个海域均存在组织有序的运动结构。而陆坡流则受到季候风、黑潮入侵和独特地形约束的共同作用,并被多尺度海洋环流过程不断改变和调节。研究首次论述了南海环流的三维结构和物理机制,厘清了科学界一直以来对南海水体运动的误解。基于此,甘教授团队于早前建立了受观测和理论验证和约束的南海海洋环流和生物地质化学影像化WavyOcean模拟平台。甘教授说:「由于目前未能刻画边缘海环流的动力『热点』,几乎所有全球模式在同样的时空分辨率下,都无法准确模拟出南海的三层运动流结构及其相关物理过程。因此,有别于大洋环流,我们对受海底地形、海峡交换流、多尺度环流动力过程等多重强迫的全球边缘海环流的认知和模拟比想象中更具挑战。」
新闻
神经科学, 生物医学影像
科大研究人员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实现了小鼠大脑皮层近无创活体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实现穿过完整的小鼠头骨在脑膜下方750微米这一前所未有的深度,对小鼠大脑皮层内的微小神经结构進行活体成像。这一研究能够以接近无创的方式在大脑皮层中进行高分辨成像,将进一步促进大脑科学的研究。 对活体大脑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系统進行直接而非侵入式成像对于增强我们对大脑功能的理解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开发用于完整大脑活体成像的新技术。然而,超声成像(超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等現行技术都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分辨率来对亚细胞水平的生物结构进行可视化。 虽然三光子显微技术(3PM)等光学显微技术可以对活体样本的结构和功能信息进行高时空分辨率显微成像,然而,当光穿过不均匀的生物组织并与其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光学像差和散射,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光学显微镜在分辨率和成像深度上的性能。 要矫正像差并恢复光学显微镜在活体成像时的分辨率,自适应光学(AO)有希望成为一种解决方案,但它并非没有缺点:当成像深度增加时,用于传统波前传感的导星信号会迅速消失。 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瞿佳男教授和生命科学系首席教授叶玉如教授的共同领导下,科大的研究团队最近开发了一种结合了3PM和两种AO技术的显微镜,实现了对组织深处中低阶和高阶像差的快速测量和校正。 该系统利用了两种 AO 技术:基于相敏感方法直接测量焦点电场分布技术和遥距调焦共轭自适应光学技术(CAO)。通过对导星信号进行编码再解码,该方法实现了对像差的快速AO测量和校正。这一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激光在组织中带像差的电场点扩散函数,同时快速校正大脑中大成像体积内的像差。 该团队使用 1300 納米的激发波长验证了 AO-3PM 系统的成像性能,实现了穿过完整的头骨在活体小鼠和体外试剂上成像。结果表明,AO-3PM 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在大脑深处显著提升了荧光信号,并在软脑膜下方高达 750 微米的深度对小鼠大脑皮质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结构和功能成像。
新闻
人工智能, 机械人学, 大数据
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工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推动培育智能及先进制造工业的创科人才
联合研究中心旨在研发创新工业科技,解决制造商面临的技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