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奖项, 共同核心, 公共政策
政治游戏:谁说政治科学教育乏味无趣?
提起政治,很多学生都选择采取避之则吉的态度,认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最好留给政治人物去解决。 然而,只要我们明白每一个政治决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便会更积极投入地参与讨论政治议题。 假如你也有同感,那么王家礼教授就是你的最佳导师。 这位科大社会科学及公共政策学部社会科学教育高级讲师兼助理教授的课堂充满趣味又有启发性,一向座无虚席,深受学生欢迎。 他在SOSC 3520 「理解比较政治学」课程上的出色教学表现,更让他赢得科大2022「卓越核心课程教学奖」。 
新闻
科大团队研发开创性技术 自组装高性能生物压电薄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发出新技术,可以使氨基酸在大面积上有序地自行组装一层薄膜。团队发现该生物薄膜具备高压电性能,或可在未来用以制成具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生物医学微型装置,例如心脏起搏器和可植入体内的传感器。 从压电效应——动能与电能间的相互转换——中产生的生物电在生命系统中具有生理意义,例如人类行走时胫骨产生的压电电荷会促进骨骼再生,而呼吸时肺部产生的压电电荷亦有助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目前,大部分的压电材料都是低可塑性、脆弱的,有些甚至含有毒物质(例如铅和石英),所以不适合植入人体体内。生物压电材料具有天然的生物相容性、可靠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因此是最合适的替代品。然而,以一致的排序方向大规模操纵生物分子使其正常运作,80年来一直是一个国际学术难题。 为解决这一长期挑战,由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副教授杨征保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出一种自组装技术,透过协同的纳米限域技术和原位极化(见图),制造生物压电薄膜。它使生物分子能够在大面积自行组装,并且呈相同方向。更重要的是,团队在使用新技术下发现β-甘氨酸薄膜具有的压电应变系数,高达11.2pmV-1,是目前所有生物压电薄膜中性能最高。 团队自组装的生物压电薄膜,能够从肌肉伸展、呼吸、血流和微小身体运动的机械应力中产生生物电。薄膜无需电池,在任务完成后能从体内自然分解。 杨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整个β-甘氨酸薄膜展现出高压电效应和杰出的热稳定性。它的出色输出性能、天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高性能生物机械电应用,例如可植入体内的传感器、生物可吸收的无线充电装置、智能晶片和生物电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团队将继续研究如何提升薄膜的柔韧性以配合生物组织,以及大规模以低成本生产生物压电薄膜。此外,团队亦会进行动物实验,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医学。
新闻
科大欢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港澳总领事首访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欢迎哈萨克斯坦斯坦共和国驻香港和澳门总领事Almas SEITAKYNOV先生首次莅临校园。是次访问印证了科大重视拓展国际网络及推动文化交流。 Almas 总领事与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处长刘梦琳教授、公共政策学部署理主任白立邦教授和全球及大中华事务主任李琬雯进行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就学生交流、人才培育及促进学术合作等议题交换了看法。 会后,Almas总领事在科大图书馆与科大教职员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总领事分享了他的个人职业生涯经历,中亚地区的最新发展概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等。 Almas总领事表示对科大世界一流的校园设施和各项尖端前沿研究项目印象深刻,他特别赞扬大学汇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教职员,及其努力推动科研创新的工作。
新闻
大数据, 数据分析, 商业, 企业管理, 数据分析
科大与慧科联手推出本港首个前瞻性旅游指数 人工智能分析访港意欲 支持旅游业复苏
旅游指数可协助行业持份者制订前瞻性政策及商业部署,支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香港科大故事
可持续性, 海洋生物, 校友
守护鲸豚   拯救海洋生命
西贡水域发现鲸鱼踪迹后,大批群众出海观鲸。(相片来源:德哥/小红书)   过去几星期,一位稀客到访香港水域 —— 一头相信是「布氏鲸」的鲸鱼在西贡出现,有片段更捕捉到它张开巨口,用鲸须过滤食物的画面,大批巿民因此争相出海观鲸,更引来海洋保育专家的关注,其中一位经常成为焦点的就是2010年科大生物学系毕业生郑家泰(Taison)。  「我们恳请大家不要骚扰鲸鱼。」 Taison在面对传媒访问时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重要信息。 这位海洋生物学家兼香港海豚保育学会 (HKDCS) 会长,认为鲸鱼的出没大大提高了公众对巨型水底生物受海洋污染威胁的认知。 「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人发文呼吁大家切勿靠近鲸鱼,令人欣慰。」 作为一位从事保育海豚工作多年的专家,Taison认为舆论态度出现如此大的转变,反映出普罗大众逐渐意识到人类破坏海洋生物的严重性。 由生物系学生到海洋保卫者
香港科大故事
瞬间救毛孩:快速断症快速康复
一间科大初创公司研发了一种创新技术,能让兽医即场判断动物是否感染传染病,过程仅需30分钟。
新闻
可持续性
科大试行两智能减废节水措施 推动八大可持续校园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功试行两项由「赛马会绿续.源园」计划(计划)设计的减碳措施——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统及智能节水花洒头,这两项措施将于2023年秋季在香港可持续校园联盟(联盟)旗下八所资助大学全面推行。 过度消耗即弃用品及水资源,不但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更会增加碳排放,加剧全球气候暖化。为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科大率先于2月在校园试用智能节水花洒头,并于6月中推行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统,在短时间内已分别节省约100万公升水,相当于7千7百名香港人一天的平均耗水量,以及节省逾300个即弃餐盒。 科大可持续发展及零碳办公室处长暨计划督导委员会主席博浩德先生表示:「两项措施的重点在于以有趣及便利的方式帮助用家改变他们的习惯,实行至今甚受用家欢迎。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及金融科技的最新发展,有助我们开发一个真正的21世纪方案,体现我们院校成员的创新精神。」两项措施预计可于2023年秋季在八所成员院校完成安装,并会透过举办工作坊、各类挑战赛及奖励计划等方式进行全面推广,培养学生自携餐盒及建立良好用水习惯,促进校园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统由自动售货机及逆向自动售货机组成,分别用作借出及归还餐盒,是首个于亚太地区高等院校推行的同类型系统。每部机可提供120个可重用餐盒,能24小时运作。机器内置镜头及人工智能物件辨识程式,用家只需以八达通缴付港币20元按金即可借用餐盒,按金会于归还餐盒时全数退还。而用家归还前无需清洗餐盒,使用过的餐盒均会由专业洗碗公司清洗,确保经消毒后再放回机器。校园内多所餐厅亦提供折扣优惠,鼓励自携餐盒风气。
香港科大故事
土木及环境工程, 多元, 就业力
「抢手」工程女生 七份聘书铺就光明前程
科大一向致力培育土木工程人才,校友彭影彤(Janice)去年一毕业就获得七份聘书,成为建造业「抢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