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科大举办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高峰会招待会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6月20日举办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亚洲大学高峰会的招待会,吸引15个国家逾50所高校的100多位领袖出席。
是次招待会为全球高等教育精英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同时,它也展示了科大的优秀人才及其研发的尖端科技成果,充分彰显科大的创新实力。由科大校友创办的当地初创企业,包括Germagic、sensory ZERO和XOXO Beverages,也为活动的成功作出贡献。
是次交流活动为科大带来了新的机遇,激发交流合作的契机,推动科大实现造福社会的使命。科大将致力于与全球合作伙伴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新闻
科大为首届香港桂冠论坛展示科研实力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迎接来自中国内地、南韩、越南及泰国等地10家媒体机构逾20多名记者到访。是次访问让科大在首届香港桂冠论坛举行前向媒体代表团展示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和设施。
这次参观由香港桂冠论坛组织举办,旨在预先向媒体代表团介绍2023年11月13日至18日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盛事。论坛将安排多位邵逸夫奖得奖者及杰出科学家,与约200位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互动交流,分享他们在各科学领域中的见解、经验和抱负。
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接待媒体代表团,代表团其后参观了科大多个先进的科研设施,包括空气动力学和声学实验中心、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冷冻电镜中心和纳米系统制造实验中心等。
作为创新的先驱者,科大致力培育新世代科学领袖,提升香港及世界各地青年对科学的认识与兴趣。

新闻
科大与印度驻港澳总领事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科大于6月1日迎接印度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 Satwant KHANALIA 女士及其代表团访问科大。
Khanalia总领事与科大管理层和教职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与会者包括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金信哲博士、本科生招生及入学事务处处长 Emily Nason 教授、工商管理学院讲座教授 Lancelot JAMES 教授、经济学系的 Abhiroop MUKHERJEE 教授,以及全球及大中华事务主任李琬雯。
Khanalia总领事亦与科大的印度籍学生互动交流,并邀请他们与总领事馆合作,在港宣扬印度文化。同时,她赞许科大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创新作为,以及大学对国际学生的支持。
是次访问充分展现了科大促进全球交流合作的决心。大学将致力加强与印度的联系,透过紧密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机遇,并共同推动创新发展。
2023

新闻
科大研究人员发现蛋白新靶点 或有助治疗衰老相关疾病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利用骨骼肌的成人干细胞(或肌肉干细胞)作为模型系统,发现一种关键蛋白,或能揭示如何逆转衰老过程,并有助进一步推动研发针对衰老相关疾病和各种线粒体疾病的干预治疗措施。
在人类衰老过程中,身体的细胞会经历一个细胞衰老的过程,它们不再分裂但不会死亡,就像 「僵尸细胞」一样,在人体内累积,造成细胞损伤,并导致与衰老有关的缺陷。值得留意的是,细胞能否维持健康的功能取决于它们产生化学能量的能力,其中线粒体作为细胞产生能量之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细胞老化,它们产生足够能量的能力会下降,而线粒体活动的减少正正与许多组织的衰老有关。正常的线粒体功能对于肌肉干细胞修复受损的骨骼肌,以及维持用于未来再生的常驻干细胞库非常重要。然而,研究人员一直以来仍不清楚在衰老过程中调节线粒体新陈代谢的信号途径。
由科大生命科学部何善衡生命科学副教授张晓东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一种名为CPEB4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能透过正面调控线粒体的蛋白合成作用,维持线粒体的新陈代谢,从而维持足够的能量输出。此外,研究团队发现CPEB4蛋白的含量会在各种衰老小鼠组织中下降,特别是骨骼肌。他们还观察到,与成年肌肉不同,衰老标志物——与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会在衰老的肌肉组织中累积,显示老年肌肉会在受损后出现衰老的迹象(见图1)。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证明,恢复老年肌肉干细胞中的CPEB4水平,可以增加线粒体蛋白的产生,提高能量输出,并有效防止细胞衰老。而值得注意的是,将重新表达CPEB4的肌肉干细胞移植到老年的实验小鼠体内,可改善其肌肉再生功能(见图2)。同样地,CPEB4在各种人类细胞系中的表达也能防止细胞衰老。

新闻
「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3」以科技创新应对医疗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信和集团(信和)一直致力培育具远见及创业精神的新世代创科人才。今年参与「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3」的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共吸引234支由科大教授、学生、校友以及其他本地院校成员组成的队伍竞逐奖项,成功透过大赛进一步壮大香港创科创业生态圈。
今年大赛的三支胜出队伍利用科技及创新概念,应对医疗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分别研发出治疗癌症、自体免疫性疾病等低成本细胞疗法、利用冻干技术升级再造「丑水果」成营养产品,及研发可用于中风患者复康训练的医疗级穿戴式机械下肢。
信和集团创新联席董事、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客席教授杨孟璋工程师表示:「我们很高兴今年再次与科大合作,鼓励年轻一代的创意抱负和创业精神。创业首重热忱、创意及资源,而年轻人拥有无限潜能,信和集团希望能够为他们提供资源和指导共同实践创新。今届不少参赛队伍的表现均非常优秀,将他们的构思结合科技及创新思维,并注入可持续元素,我希望所有参赛队伍能透过这次比赛启发创新及创业精神,同时希望获胜队伍能善用奖金作为种子基金,实践创业理想,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表示:「比赛举行至今已达第13年,非常欣喜看到学生们继续怀着对创科的满腔热情参加比赛。今年新增『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奖』,希望借此激发参赛队伍的绿色意念,从而创作出有助推动香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企划;在二百多个参赛项目中,近八成也具备ESG元素。科大将继续秉持发掘及培训创科人才的使命,联手各界促进更多初创企业成立,为社会缔造更光明的未来。」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人员研究miRNA生物起源 揭开长久以来非经典切割机制的谜团
为了研究并彻底验证新发现的非经典切割机制,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团队在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阮俊英(Tuan Anh Nguyen)教授的带领下,采用了多种尖端技术,如miRNA测序、pri-miRNA结构分析以及大约26万个pri-miRNA的高通量切割实验。与经典机制不同的是,非经典机制不依赖于经典机制所需的几个关键蛋白和RNA特征序列。该研究还揭示了pri-miRNA上以前未被发现的DROSHA识别位点(DRES),同时证明了这些位点对非经典切割至关重要,并且也有助于经典机制中pri-miRNA加工。此外,该研究揭示了这种非经典切割机制在进化方面的保守性,并证明了它在多个动物物种中是保守的。这一发现表明,非经典机制在miRNA生物起源和调控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MicroRNAs(miRNAs)是对基因功能起着至关重要调控作用的微小RNA分子。它们有助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如细胞生长、发育和免疫。近年来,科学家们对miRNAs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功能以及其生物起源中涉及的机制。现在,科大的研究人员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揭示了负责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处理初级miRNA转录本(pri-miRNAs)来影响miRNAs生物起源的miRNA加工复合体(MP,DROSHA-DGCR8复合物)的非经典切割机制。这一开创性的发现揭开了长久以来分子生物学中关于pri-miRNA切割的谜团,并可能对我们关于基因调控、细胞过程以及动物miRNA生物起源进化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