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香港科大故事
向165位科大功臣致敬!
香港科技大學雖然是一間相對年青的學府,但我們校園內也有不少已服務了二十年、以至三十年的同事。他們長年以來謹守崗位、忠誠貢獻,在大學的不同位置發光發亮。
為了成就每一次的科學探索,有同事為我們的實驗室度身訂造過無數件獨一無二的器材。為提升網絡時代的學習體驗,有同事不斷努力將圖書館的服務和設施升級。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受到重視,有同事時刻多走一步關心他們。最近,大學向165位職員頒發 「2022 年度長期服務獎」 ,在慶祝他們踏上事業新里程碑之際,我們訪問了其中三位得獎者。且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心聲。
一雙巧手成就科研突破
李清先生
材料、設計和製造中心設施技術員
二十年長期服務獎
李清先生在工場焊接電路板

新聞
科大與李約瑟科技與文明基金會攜手舉辦李約瑟會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李約瑟科技與文明基金會(基金會)、李約瑟研究所、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院攜手舉行名為「李約瑟的對話式論題:科學是跨文化互動的結果」的會議。
李約瑟博士(1900-1995)是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及人文學者。他致力研究中國的科學及文明,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提出的論題「鑑於15世紀前中國的傑出科學成就,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文明中發展,而是在歐洲發展?」。然而,這個題目已在過去幾十年於各個國際論壇被熱烈討論,所以是次在科大舉行、為期兩天的李約瑟會議反而聚焦於李博士提出的另外一條較少受關注的問題﹕「古代中國及其他亞洲文明為甚麼和如何導致現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
會議由基金會主席李勵生博士、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李約瑟研究所主席Martin K. JONES教授的歡迎辭揭開序幕,緊接其後的是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的主題演講。逾二十位來自全球逾十個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英國、南韓、日本、印度、新加坡、澳洲、黎巴嫩及阿聯酋等院校的頂尖學者亦就一系列相關議題發表演講。
在聚焦歷史社會學、宇宙學、自然科學、醫學傳統和對話中的探索模式這五個主題的七個小組討論中,與會者探討了現代科學的興起——不僅以西方為中心,而且還融合了中國古代、印度 、阿拉伯和波斯等文明,以及多元文化交流及互動如何影響數千年來的科學發展。
其中,科大李兆基圖書館經理(數碼學術服務及檔案)及首本完整記錄由歐洲製圖師繪製的中國地圖(1584-1735)藏書的作者柏恪義博士,分享了十七世紀東亞手繪地圖背後的故事。 此外,科大畢業生、李約瑟青年學者及李約瑟優秀學生獎學金得獎者 Jessie James MALIT 亦在會議總結環節上發言。
基金會主席李勵生博士表示:「作為是次講座的主辦單位,李約瑟科學與文明基金會很榮幸匯聚到一眾世界知名學者,就李約瑟博士的學術遺產進行討論,包括科學的普及和現代科學從古代多元文明起源的興起。」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科大很榮幸能夠通過協辦和主持李約瑟會議,延續李約瑟博士的精神。透過多位傑出講者的精彩演講與討論,激發新的想法,突破科學、技術和人類歷史的認知,帶來令人振奮的機遇。」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第五屆傑出服務獎 表揚傑出非教學人員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昨日頒發第五屆「科大傑出服務獎」,表揚非教學人員的卓越表現和她們對大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三位得獎者分別為:物理學系經理(行政)許懿女士、清水灣校園生物科學實驗中心經理(實驗所)黎婉雯女士,以及研發事務辦公室研究項目管理部主任梁鳳儀女士。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衷心感謝各得獎員工對大學的貢獻:「人才乃成功之本。科大能在短短三十年間締造卓越的成就,奠下了堅實的基礎,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隨著港科大(廣州)啟用,我們進入了一個需要全體人才齊心協力的發展新階段。今天的獲獎者為大學樹立了榜樣,展現了非學術人員的卓越表現,對矢志成為全球頂尖學術和研究機構的科大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科技大學副校長(行政)兼本屆傑出服務獎遴選委員會主席龐鼎全教授表示:「我衷心感謝各得獎者以及獲提名員工對大學作出的貢獻。他們勤奮不懈的工作態度,讓科大成為最佳標準、實踐和運作的佼佼者。」
第五屆科大傑出服務獎得獎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