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數據科學
科大推出全港首個以技術為本的本科生大數據課程
在今日數據滿瀉的年代,各行各業對「大數據」的人才需求若渴。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理學院和工學院於本學年推出「數據科學與技術理學士」本科生課程,為本港首個以工程技術為本的本科生大數據課程,旨在培養數據分析與技術應用能力並重的「實戰型」跨學科人才,以切合未來社會需要。現時本港有關數據科學的本科課程大多側重商業方面的數據分析和處理,例如怎樣利用數據制定商業及管理策略,卻較少兼顧工程技術應用方面,如編寫程式、機械學習和數據理論等範疇。本課程以工程技術為基礎,旨在裝備學生如何從龐大數據資料當中,透過各種數學模型以及嶄新的工具技術,解讀從不同來源中獲得的數據。透過本課程訓練,大學期望學生能熟悉數據分析、程式技巧和數學建模的基本知識,為他們將來的事業奠下穩固基礎。此課程剛於本學年九月份錄取了第一批學生。有意修讀此課程的同學,須先成功報讀科大理學院或工學院,並於大學首年修畢指定的學科,才可向其隸屬學院申請將「數據科學與技術理學士課程」列為主修科目。如獲取錄,學生可於二年級起開始修讀,期間需合共修讀不少於112個學分。課程每年提供約40個學額。數據科學與技術課程副總監兼計算機工程課程副總監吳兆鴻教授表示:「數據科學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範圍愈趨廣泛,社會對數據科學家和數據工程師的需求驟增。根據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人力資源發展工作小組於2017年7月發表的報告,不論在公營或私營機構中,數據科學及分析範疇的人力短缺問題最為嚴重,單計中國,2015年時所欠缺的大數據人才便高達150萬人。此課程正正可為現今急速增長的大數據時代培訓相關人才。」理學院副院長梁承裕教授亦指出:「此課程的升學及就業出路多而廣,在金融科技上,數據科學可應用於區塊鏈和比特貨幣挖礦等;網上零售業則可透過分析客戶數據,設計更個性化的宣傳策略;連醫療上也可以大數據來協助找尋最有可能的治療方法。大學將支持和鼓勵本課程學生到不同機構實習,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裝備自己。」
新聞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
香港科技大學與Coursera合作推出先導計劃 學生及教職員可優先享領免費MOOC證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全球主要在線課程(MOOC)平台Coursera合作推出先導計劃,科大學生、員工及教職員修讀由科大提供的Coursera課程,將可免費申請證書。此先導計劃暫時僅覆蓋數間院校,而科大是當中唯一的亞洲學府。 證書費用的豁免不僅適用於由科大教授們講授的獨立課程,亦適用於由數個相關學科合組而成的專科課程,當中包括「非母語講者的商業英文」或「資訊科技」,而節省的費用則由$70至$600美元(約$546至$4,680港元)不等。透過出席在線課堂、提交作業或參加考試,獲得證書的學生將獲證明已於該課程或專科課程領域學懂一定程度的知識,考核的形式具體取決於課程的性質。現時,科大於Coursera平台上提供33個課程,內容涵蓋金融科技、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及中國政治等,而課程數目仍在不斷增加。是次先導計劃旨在推動網上學習,協助有志透過網上平台學習新知識的人士。其他參與的院校包括美國的密芝根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及杜克大學。 科大工程教育創新中心主任龐鼎全教授表示:「科大一直透過各種創新手法推出網上課程,為國際間推展網上學習的先驅之一。任何人士只需透過互聯網,便可跟隨我們的教授學習最新的知識,不受時間或地域限制。令我們自豪的是,我們能再次成為亞洲首間參與此先導計劃的大學。現在,科大社群不但可以選修與現今社會息息相關的課程,更能免費獲得這些廣泛認可的課程證書。」 Coursera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先鋒,一直與全球頂尖大學和機構合作提供線上課程。科大早於2012年已開始與Coursera合作。 Coursera首席學術策略師Deanna RAINERI說:「我們相信向院校的學生、員工及教授提供高質素的網上學習,是高教界未來一個重大的創新發展。Coursera伙伴計劃讓參與的院校能於我們的平台上,為自己的社群提供免費課程,以增補課堂學習的不足。我們很興奮能與我們其中一個最具前瞻性想法的伙伴科大合作,在亞洲推動此先導計劃。」
新聞
印刷書籍和電子書, 書籍用量, 視覺與圖像
Print Book vs E-book Usage
The Library recently studied overall trends in physical visits, book loans and e-book usage?...This reveals that users continue to visit the Library for activities other than borrowing physical books.
新聞
學術閱讀
Print vs Electronic: Academic Reading Preferences @HKUST
In September 2017, the Library conducted the Academic Reading Format International Study (ARFIS), an international project investigating student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n regards to academic reading. So far, 32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have participated.
新聞
電子期刊, 刊物用量, 視覺與圖像
E-Journal Usage : 5-Year Trend
Electronic journals are a daily staple of scholarly research. We have done some analysis of how heavily used our e-journals have been. The chart below shows the total number of article downloads and the number of article downloads per student FTE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from 2013 to 2017).
新聞
本科生, 研究, 教育, 工程學
科大新本科課程「生物工程」 學生透過尖端科技領略探索科學的樂趣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將推出一個簇新的「生物工程」本科生課程,給學生寶貴機會到海外頂尖學府進行研究。課程旨在培養生物醫學技術和大數據範疇的領袖,以支持香港政府重點發展這些行業。 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兼本科生課程主任周迎教授說:「生物工程課程在分子層面處理醫療問題。舉例說,課程涵蓋生物材料設計、藥物工程,以及基因組分析。」 教授這課程的,都是生物工程研究的明日之星,他們不斷走在科技創新的前沿。 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吳若昊教授正在設計一種微流體的器材,可以捕捉及調控細胞,包括進行單細胞基因組分析。雖然每個微流體器材可以用來研究各種生物的細胞,包括細菌、動物和植物,吳教授的研究重點是人類腫瘤如何生成,最終目標是了解癌症並加以預防。 同系的助理教授黃子維教授正在開發一個新穎的顯微鏡,可以在幾分鐘內確定癌症病人在初步切除手術後是否仍有癌細胞遺留下來。這遠勝於目前的病理學程序一般要一星期才有結果,以致有時候須要進行第二次手術來切除餘下的癌細胞。 吳教授和黃教授都對促進人類健康有很大貢獻。 生物工程課程將於2018年秋季開課。學生必先在「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修改課程選擇期間(7月12至14日)報讀科大工程學(聯招課程編號:JS5200),才可以攻讀這個主修。 周迎教授說:「我們很榮幸可以推出這生物工程課程,將學生放在工程研究的世界前沿,培養他們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
新聞
教育, 工程學, 科技, 本科生
香港科技大學推出革命性的綜合系統與設計課程 為全港首個讓學生參與規劃學習內容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推出革命性的綜合系統與設計(ISD)學位課程。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參與學習範疇及課程內容的規劃。教學過程採用體驗式學習,學生以團隊合作方式進行綜合系統研習,學習並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完全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將於2018年9月展開,致力吸納在特定學科領域中具備過人才能或學習潛力的人才,並不以申請人的學業成績為唯一標準。通過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舉辦的四年制課程,學生團隊在教授與學部業界伙伴的悉心指導下,透過開放式專題研習,邊做邊學,獲取設計和系統思維方面的知識,建立專業技能,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學生亦可自由選擇研習方法和學習途徑,由傳統常規課程與大規模網上學習(MOOCs)、以至翻轉課堂及網上課堂、甚至自學皆可。 學部署理主任吳景深教授表示:「科技成果的爆發性增長為顛覆性創新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顛覆性創新成果引領新市場,創造嶄新的價值鏈進而推動地區與國家的經濟增長。智能手機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正是此類創新成果引領經濟發展的最佳案例。顛覆性創新成果的誕生離不開前沿科學發現與嶄新工程技術的結合,更有賴於一批掌握並能融合不同知識範疇,且具備以人為本精神、了解社會需求的創新者。要培育這種創新人才,工程教育應當具備創業家孵化器的作用,我們的教學方法必須創新,以強化學生的互動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啟發學生對自身能力和特點的認知,激發引導他們的創新潛力。」 隸屬工學院的新學部,正正希望透過小組專題研習,培養學生的技術專才、批判性思維以及敏銳的商業觸覺。此外,學部亦會協助促進不同學科教職員之間的互動,冀激發更多新思維與合作機會。 不少支持學部理念,與學部志同道合的企業,包括騰訊、飛利浦、戴森、大疆和亞德諾半導體等,其資深管理層及工程師也獲邀參與課程之中,就學生的研習題目,提供業界和市場的觀點,以及寶貴的實習機會。
新聞
講座, 個人發展,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alk : Making Choices i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fe
Dr. Sabrina Lin, the Vice-President for Institutional Advancement shared her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on making choices i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