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實習, 資訊科技, 計算機工程, 計算機科學, 企業管理, 風險管理
壯大創科人才庫
有別於科技巨企,中小型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並沒有足夠資源去聘請對創新科技抱有熱忱的實習生;另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所提供的實習機會亦一位難求,競爭激烈。為了滿足雙方需求,科大參加了由香港政府推出的「創科實習計劃」,使逾300名科大學生成功獲得實習機會,人數是本地參與大學之冠。 「創科實習計劃」由創新科技署提供,特別為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學生而設,旨在培養他們在畢業後投身科技行業的興趣,藉此增添本地的創科人才。 主修計算機工程的三年級生Monesh Govind LALWANI,便以暑期實習生的身份,受聘於本地一家研發流動教育平台的企業 — 文承智能教育有限公司。在兩個月的實習期裡,Monesh負責為公司建立網站,一手包辦設計、構建和推廣工作。他十分慶幸自己可以藉此磨練其資訊科技方面的技能,還可以學習公司的整體運作,包括其商業模式。
新聞
實習, 學生發展, 社區參與, 社區
支援弱勢社群抗疫
香港於7月中爆發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科大商學院二年級學生馮紀寧經常與救世軍露宿者綜合服務的員工一起在晚間進行外展服務,向無家者派發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時多達每周三次,但因疫情嚴重,近來不得不減至每周一次。 香港於7月中爆發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馮紀寧經常在晚間進行外展服務,向無家者派發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時多達每周三次。 疫情下,衛生及醫療服務縮減,露宿者深受影響。紀寧因此向他們伸出援手,免他們流落街頭增加感染風險。 他說:「疫症對弱勢社群的影響最大。很多之前從事飲食業的人失去工作,生活無以爲繼,別無選擇下最終露宿街頭。」 政府早前規定食肆須在晚上10時收市,連24小時營業的連鎖快餐店亦不例外,一向夜宿快餐店的無家者因而無處容身,生活更加困難。紀寧於是開始為這家服務油尖旺區露宿者的非政府組織編製清單,詳列當區可供使用的社區中心,希望在這個艱難時期助他們找到容身之所,暫解燃眉之急。 另外,他還負責管理該組織的社交媒體平台,並嘗試以不同方法喚起公眾關注露宿者問題。
新聞
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校友
EMBA第五屆校友會成立大會隆重舉行 (只供英文版本)
香港科技大學EMBA第五屆校友會以“凝心聚力、E起高飛”為題的成立大會,8月22日在廣州隆重舉行。
新聞
健康輔導, 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 學生發展及聯繫
釋放學子心靈
一如各地學子,科大學生也在努力適應因全球疫症大流行和局部封城所帶來的影響。當生活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不少人因前景不明朗而越發焦慮不安。 對主修生物科技、應屆畢業生鍾施朗而言,前景似乎尤其黯淡。由於全球經濟受疫症重創,這一屆畢業生將面對近數十年最嚴峻的就業環境。 她說:「畢業班學生為前途感到憂心和忐忑,是人之常情,但我們這一屆還要面對其他問題。現在同學之間無法面對面一起討論問題,令人更加沮喪。」 閲讀相關文章:抓緊逆市中的難得機遇 疫症爆發前,去年歷時數月的社會事件已大大影響正常授課。在大學最後的關鍵一年,施朗真正可以在校上學的日子只有短短兩個月。 科大學生輔導中心主管及臨床心理學家陳彩銀博士指出,今次疫症波及全球,即使沒有任何誘因﹐越來越多人不期然會感到惶恐焦慮。她說:「部分學生對新冠病毒感到不安和沮喪,我們的職責就是為這些同學提供支援。」
新聞
獎學金, 學生發展
培育科技與人文素養兼備的英才賢能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李約瑟科技與文明基金會(基金會)携手合作開展一項獎學金計劃,以吸引高素質的理學院學生為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等STEM學術領域作出貢獻,並藉此讓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的學術成就繼續傳承下去。 在基金會的支持下,首屆獎學金計劃在2019/20學年表彰共7名來自不同學科的傑出學生,全部已獲多間頂尖大學錄取攻讀博士學位,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埃默里大學、萊比錫大學、法蘭克福馬克斯·普朗克腦科學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科學研究所/哥廷根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以及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獲獎學生在追求學術進步之餘,更重要的是,他們將致力促進外界對科學和人文精神的了解。每位獲獎學生將每年獲得獎金資助,為期最長四年,並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基金會副會員。
新聞
本科生, 校友, 職業, 學生發展及聯繫
抓緊逆市中的難得機遇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各地,世界經濟大受打擊,導致很多應屆畢業生都對今、明兩年的就業前景感到憂心忡忡。部分人認為當今的就業市場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更為惡劣;亦有人覺得香港現時的經濟狀況,相比2003年「沙士」時期猶有不如。有人甚至將現時與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相提並論。 對於一班在2003年畢業的校友來說,當年的求職境況跟今天大同小異。他們不但捱過「後沙士」時代招聘巿場萎縮的艱難日子,最終更在不同領域做出成績,足證危中有機這個道理所言不虛。 2003年會計學系校友譚耀彰(前排右三)經歷最初的事業艱辛之路但在其後的工作蒸蒸日上。 回憶當年未能像其他同學一樣,一畢業即獲「四大」會計師行聘用的2003年會計學系校友譚耀彰,當日的心灰失望依然記憶猶新。他說:「看見別人成功獲聘,難免會動搖自信,或為面試表現欠佳而自怨自艾。」  耀彰的事業從一家本地會計師行開始,當時月薪僅為7,000港元,但他不久已轉職一家「二線」國際會計師樓,約一年後,終於得償所願,晉身其中一間「四大」會計師行;兩年後轉換環境,改為另一家核數師樓工作,也是一待兩年。離職後,他加入一家以新加坡為總部的上市公司擔任助理財務總監,之後事業更上一層樓,獲擢升為財務總監。
新聞
學生資訊、公告及支援
學生資訊、公告及支援
新聞
學生發展, 學生交流, 校友, 職業
為事業早作綢繆
數學系2018年校友周冠達深信「從實踐中學習」。他為人開朗外向,無懼挑戰,在四年的科大歲月裡,善用大學提供的寶貴機會,致力學習各類技能,獲取經驗。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使他脫穎而出,在畢業時先拔頭籌。 在大學的頭兩年,冠達發起義教計劃服務弱勢社群學生,又夥拍兩位宿友參加提案比賽, 向陌生人推銷能量飲料,最後為他們贏得一個月免費歐洲之旅。在學期間,他亦實現夢想,騎單車環島遊遍台灣,並到社企實習,學習怎樣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其後,他獲得科大就業輔導中心牽線,前往成都實習,協助成立平台,整合當地為創業者推出的優惠措施。  升上三年級後,小夥子申請牛津大學的交換生計劃。雖然GPA成績平平,但他卻憑多采多姿的非凡經歷令負責面試的考官刮目相看,最後更在這所國際頂尖院校的修課期從原定的兩周延長至兩個月。離開牛津後,他再接再厲,遠赴矽谷交流,並透過科大創業中心參加2017年的亞洲青年創業計劃。 2019年計算機工程學系畢業生柯嘉寶的性格跟周冠達大相逕庭。他生性害羞,害怕面對陌生人、尤其是外國人。為了不再懼怕說英語,他主動夥拍幾位非本地學生,參與微電影攝製工作。他自豪地說:「接觸多了,我開始聽明白他們的日常對話和常用語。」相處日久,嘉寶掌握的英語詞彙日漸豐富,自信心提升,拍檔之間的友誼亦與日俱增。然而,他始終較喜歡留在香港,身處熟悉環境,的確讓他心裡踏實,感覺較為輕鬆。 大學三年級,嘉寶有幸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當交換生。一個學期的海外學習生活,讓他跨越「舒適圈」,迎來人生的轉捩點。在獅城,本地與非本地生互動所迸發的火花與創新意念,讓他眼界大開。 回港後,他決定擔任學生大使,出席不同活動,與非本地生一起宣傳工學院。他說:「勇於踏出第一步非常重要。即使一下子未能掌握流利外語,也要拿出勇氣,開放自己。」 心態改變,使嘉寶學懂易位思考,了解別人的觀點和文化,對他現時能有效與不同國籍的同事溝通,裨益極大。 科大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在二十一世紀發展所需的技能和思維,致力讓他們成為受全球僱主歡迎的首選僱員。根據2019年Emerging/Trendence全球大學生就業能力排名,科大不但晉身十強,更連續七年位居大中華區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