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網上募投的成功要訣
新冠肺炎肆虐,大量親身列席會議和商貿展覽因而被迫取消或改以網上形式舉行,無數創業家只能透過互聯網向投資者、業務夥件及客戶進行募資活動,讓公司持續發展。專門開發一種能實時將手語翻譯成語言的腕帶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柏衡,正是當中一員。然而,對於怎樣通過網上會議讓對方眼前一亮,大多數人都是茫無頭緒。有鑑於此,科大技術轉移中心及創業中心攜手幫助他們掌握相關技巧。
培訓講座旨在幫助新進創業家掌握網上募投的致勝演講技巧和策略。
兩者最近與維港投資合作,安排20家與科大有聯繫的初創企業參與全新的創業指導計劃。維港投資是香港的創投公司,集中投資從事科技或革新技術的初創企業。是次計劃是該公司首次與本地大學合作。
指導計劃旨在幫助新進創業家掌握網上募投的致勝演講技巧和策略。即使是經驗老到的管理人員,也不一定懂得基本網上推銷技巧,例如怎樣在視像會議中與對方產生眼神接觸,以及吸引大量網上觀眾,這些都是關鍵知識。

新聞
付出時間助人自助
梁嘉寶是科大 2010年工商管理學系校友,畢業後任職國際投資銀行分析員時,已清楚自己無意長期在財經界發展。對她來說,促成更多人投身義務工作、培育兒童和青少年,當中的滿足感尤勝為旁人眼中的理想事業拼搏。這念頭很快驅使她另起爐灶,踏上創業之路,好讓她能夠推動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工作,並聯同友人黃雪兒一起爭取曝光機會及構思新主意。
兩人自此聯袂參與聯誼活動,希望藉此拓展人脈、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兩位年輕女士對於要主動接觸素未謀面的業界領袖感到困難。她倆深明這種感覺非她們獨有:像兩人般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雖然渴望發展事業,但卻缺少可以給予意見的人生導師。
在2014年的一次活動上碰釘後,兩人一邊工作,一邊建立副業 Time Auction,希望撮合有心人與自己景仰的前輩見面,從中學習,並鼓勵多些人參與義務工作。她們很快整理出一張傑出人士名單,並向對方發出邀請電郵,短短兩周,當中便有六、七人答允擔任演講嘉賓。
要與城中備受尊重的成功專業人士見面,參加者無需捐款,但必須在自選的慈善機構參與最少10小時義務工作。
度過四年投行歲月後,嘉寶在一家初創傳媒公司工作兩年,從事產品推廣。 每天,她總會抽出一點時間處理Time Auction的業務,以最少的預算舉辦活動,宣傳工作由自己一手包辦,絕對是「由零開始」。她說:「起初,你總會問自己,究竟是不是行對了路? 不是人人都適合創業,很多人傾向追求穩定而非變數 — 說到底,最重要清楚自己的心意和期望,不同人對此會有不同答案。」
小妮子的堅持漸漸取得成果,願意支持和撥出時間的人與日俱增。到了2017年初,她們正式將 Time Auction註冊為慈善機構,並獲得兩位捐款人慷慨解囊。 嘉寶於是辭去正職,把全副心神放到Time Auction上。有了捐款,公司得以聘請兩名全職職員,加上義工幫忙,現時每月舉行的活動增至七至八個。有時候,參加者需要視乎活動類型支付費用,以彌補場地及食物成本。
2019
新聞
追尋非一般的醫學夢
中學時期的黃嘉錢立志行醫,但公開考試成績不如預期,粉碎了他懸壺濟世的夢想。不過,俗言有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年試場失意,反而為小夥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寶貴機遇。
嘉錢最後獲科大錄取,攻讀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其後繼續深造,剛於今年完成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課程。修讀碩士期間,他偶然讀到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孫飛教授一篇有關智慧水凝膠的論文。在醫學界,智能水凝膠又名「軟物質」,通常用於藥物遞送、幹細胞治療等生物醫學範疇。
傳統水凝膠以合成聚合物或生物提取物(如動物膠原)製造,或會引致敏感;由孫教授團隊研發的新型水凝膠,成份卻與人體組織極為相似,可盛載活細胞進入人體,儘量減低敏感和人體免疫排斥的反應,令問題得以解決。
嘉錢深信這項科技大有潛力轉變成商品,於是毛遂自薦,直接與孫教授商談合作,結果雙方一拍即合。
這次合作,不僅助嘉錢踏上企業家之路,亦使他終於得償心願,貢獻醫學界。孫教授把他介紹給自己的學生王日和楊中光。兩人分別為生物工程學博士與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博士,現時同為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今年初,他們共同創辦了取名SPES Tech的生物工程初創企業,利用其水凝膠產品 「LitGel」研發新一代療法,並由孫教授擔任公司主席及首席科學顧問。
團隊不僅在今年5月贏得第5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的「創新項目特等獎」,也在4月份入選「默克中國加速器計畫」( Merck Accelerator China Program)的六強初創公司之一。最近,他們更獲得為期4年的香港科技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畫」批出暫准資助許可,符合所有條件後,公司將可獲最多600萬港元產品研發撥款。
一切成就得來不易。像他們這類初嘗營商滋味的新手企業家,縱使擁有傑出發明,但從創業到成長階段,卻往往缺乏必需的硬體和軟體支援。 '
嘉錢說:「科研上,科大對我幫助很大,這對確立公司的發展方向非常重要。」
為扶持像他們這類初創企業家,科大提供了所需的實驗室及尖端設備讓他們進行實驗和測試。大學或學院亦不時舉辦合作項目,儘量為團隊開拓產品應用的機會。

新聞
科大設立創業基金 支持初創企業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設立「香港科技大學創業基金」 (下稱基金),為科大初創企業,尤其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初創公司提供支持。基金亦期望推廣校內創業精神、促進知識轉移,為社會及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科大最初會向基金注資五千萬港元,於未來五年投資大學的初創企業;用以支持創業與創新科技的捐款,也可投入到此基金。獲選的公司可獲投資金額最多為二百萬港元,以作為支持研發、業務及市場拓展方面等活動。具備創新技術及/或商業模式的初創企業,會獲優先考慮。
科大校董會副主席兼校董會轄下知識轉移委員會主席查逸超教授表示﹕「雖然近年為初創企業提供的融資渠道有所增加,但是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公司,仍難以籌集足夠資金。財政支持不但影響初創企業的存活,有時更決定一個出色的概念能否成為改善生活的現實方案。我希望基金可以提供多一個平台,培育有潛力的公司及人才,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基金除透過與合資格的夥伴進行共同投資,亦可擔任領投的角色。共同投資夥伴可以是機構性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包括金融及企業創投基金,或是家族管理之基金,其中又以具有創投經驗及以創新和科技為重點的公司為佳。共同投資有機會為科大初創企業帶來配對資金,以提升基金成效。此外,科大亦可藉此借助共同投資夥伴於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和篩選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其對初創企業發展提供的專業指導。
申請公司須成立不多於五年,而一定比例的股份須由科大成員例如教職員、學生及/或校友持有。基金的投資及撤資決策由科大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吳恩柏教授帶領的投資小組委員會負責。
有關更多「創業基金」的詳情,請參閱https://e-fund.hkust.edu.hk/。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19 驅動創新創業意念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學生、校友和員工組成的三個團隊,在逾100個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贏得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19香港區賽事三甲。他們將於今年九月在廣州南沙,與其餘六個賽區的勝出者進行總決賽。
今年已踏入第九屆的百萬獎金創業大賽,共吸引了117個隊伍參賽,數目較去年增加逾百分之十五,深受科大及社區成員歡迎。為進一步推動多元化,比賽去年引入網上配對平台,讓參加者與來自香港及其他地區、有興趣參與賽事的人士及公司組隊,促進不同背景的人士交流。在今年的比賽中,百分之十五的參賽隊伍正是利用網上配對平台,成功覓得志同道合的隊友。
今年進入總決賽的六支隊伍,更將首次獲邀參與由香港科學園舉辦的科技企業家計劃 (STEP)。這個為期一年的計劃旨在培育有志於科技發展的創業人才,開展初創企業,助他們落實創意概念。
香港區賽事的最高殊榮「校長獎」,由科大與廈門大學的校友及研究生所組成的公司「Horizon Biochip」奪得。他們研發的Cryochip,可以把冷凍胚胎的過程自動及標準化。冷凍胚胎是體外人工受孕一個關鍵的步驟,目的是將胚胎冷凍保存起來,以備日後使用。新技術能消除技術人員操作時出現的誤差,減少發生人為錯誤的機會,有效提高冷凍胚胎的成功率。團隊更榮獲創新獎及健康醫療獎。
「道創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則憑藉應用於農業的光譜感測器,贏得金獎及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獎。該感測器能夠在不破壞水果的情況下,根據水果的甜度與成熟程度進行分類,從而統一品質並提升生產力。另外,銀獎得主「康怡科技有限公司」所開發的診斷方法,則可以在30分鐘內,快速檢測唾液、鼻液或血液樣本是否含有近100種感染性病源體,包括肺結核、麻疹、流感、非洲豬瘟及其他傳染病等,不但較需時幾小時甚或幾天的傳統檢驗方法更便捷,有效提升診治效率,亦較傳統方法便宜。
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先生表示:「信和集團深明創科的重要,全力支持創新科技,建立全面的創科生態系統,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今年是第二年支持這項比賽,非常高興為科大的學生和校友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驗,為創業做好準備。我們衷心恭賀和祝願三支獲勝隊伍,並期待他們把創業概念轉化成真正的產品和服務。」

新聞
Now You Can Always Be On Time (只提供英文版本)
Have you ever struggled to catch a minibus to or from campus? It’s why a new “Finding Mini” app has been developed by HKUST alumni Jason Yuen, Simon Tsang, and current student Gash Tsui.
“We deploy GPS module on each minibus, and sophisticated data algorithms developed by ourselves, with factors including weather, fluctuations of traffic, and real-time traffic conditions,” says Simon.
While KMB buses already had an app for arrival times, the green minibuses did not. “We were very frustrated by this situation, because we could not compare arrival times between the double decker and minibus arrival times in Choi Hung, and the stops are on different ends of the street,” says 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