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聞
獎項及排名, 研究
IPO Best Research Award 2016/17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Office (IPO) Best Research Award 2016/17 which recognize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students and foster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esearch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was presented to two brilliant students on 19 April 2017.
新聞
社區, 機械人學, 教與學
科大水底機械人大賽向多元背景的年青人推動「STEAM教育」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舉辦年度水底機械人大賽,吸引三百名來自四十二間中小學的學生參與一連四日的活動,參與人數創歷屆新高。科大一向致力推動社會共融及機械人教育,該比賽邀請來自主流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SEN)、肢體殘障以及少數族裔學生共同參加,製作自己的機械人。 科大環球社會中心(GCE)在比賽前,舉行一個為期半日的工作坊,有近四十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導師,教導參賽者製作機械人的基礎知識,這亦是科大與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首次在教學指導上合作,這群學生導師負責在比賽時指導參賽團隊。所有參賽學校需要親自設計並從零開始製作水底機械人。 比賽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每間學校的代表會操作各自製作的機械人,在限時內完成不同的水底任務以取得分數,這些任務包括收集、移動及建造物件,第二部分則需要三間學校合作,共同運用各自製作的機械人完成任務。而於第二部分的比賽中,最能展示團隊精神的學校獲頒聯校最佳共融獎。透過參與比賽,學生可以學習到海洋保育的知識,例如在海床清理垃圾及建築珊瑚塔等。 科大環球社會中心總監胡錦添教授說:「我們很高興今次比賽反應非常熱烈,學生不但可以學習到有關機械人的基礎知識,亦有機會可以理解到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STEAM)如何在真實世界上應用。今次比賽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學生可以共同合作。」 這是科大第三年舉辦水底機械人大賽,自從2015年的首屆賽事以來,活動共吸引來自八十五間學校、逾六百名學生參與。 備註﹕STEAM為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的英語字首縮略簡稱。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國際, 創新
科大的學生主導黑客松(Hackathon)參賽人數創新高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2017年4月21至23日期間舉行全亞洲最大型、由學生主導的黑客松,吸引逾六百名來自本地及海外多間大學的參賽者。 科大黑客松是一個讓擁有不同學術背景、志趣相投的年青人可以聚首,實踐創意的平台,他們可以共同開發產品原型、互相建立友誼,並與業內翹楚交流。 今年的黑客松新增硬件環節,參賽者需要將他們的技能提升至一個全新的層次──所有參賽隊伍需要於48小時內提出一個硬件方案。而軟件環節的參賽者則需要在24小時內,以遊戲、經濟、醫療保健或交通為主題,想出一個軟件方案。 優步(Uber)除向科大黑客松提供部分贊助,更向各參賽隊伍提供真實的大數據,令各參賽隊伍所提出的計劃更具活力及趣味。 科大創業中心副主任兼黑客松協辦人蕭觀明先生樂見今年參加比賽的人數創新高,他說:「今次活動得以舉行,全賴籌辦活動的學生所付出的努力。我們其中一個長遠目標,是將科大發展成亞洲區黑客松的樞紐,以及推動創業家及凡事皆可為的精神。今年活動的反應非常熱烈,除了本港的參賽者,亦有來自中國以及海外地區,包括尼泊爾、法國、英國及美國的參加者。 蕭先生補充道:「今次活動提供一個絕佳的平台,令年青一代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人及業內翹楚,亦可以令他們開闊眼界。」 科大的團隊今年續在今年的比賽中獨佔鰲頭,於六個比賽項目中取得五個冠軍,以下為勝出項目: 「Moving Hotel」,一個提高旅客長途旅途舒適度的方案。 「Cargo」,一個用以改善時間管理,以及提高生活品質的產品原型。 「Anonymous Tiger」,一個讓用家可以分享閒置的停車空間,以避免交通擠塞的應用程式。 比賽評審基於創意、創新、開放原始碼、合作、技術執行以及演說技巧選出冠軍。如欲了解更多有關科大黑客松2017的資訊,請瀏覽:http://hack.ust.hk/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25 Faces Series – Words from Prof Joseph Kwan
In celebration of our 25th Anniversary, a growing collection of videos was made to feature the remarkable community at HKUST – past and present. “I thought I should live a life with meanings, which would not be just about career fame and fortune, but would also let me make contributions to Hong Kong.” Director of Health, Safety & Environment Office, Prof Joseph Kwan said.
新聞
一同侍奉、學習、身體力行
/connect.ust.hk/opportunities/global_days_of_changemaking.html
新聞
25 Faces Series – Words from Mr Andrew W Nowak-Solinski
In celebration of our 25th Anniversary, a growing collection of videos was made to feature the remarkable community at HKUST – past and present. “Don't worry, be happy. I think that's a good motto to try followed by. It's not easy but you should try.” Associate Director of Facilities Management Office, Mr Andrew W Nowak-Solinski said.
新聞
25 Faces Series – Words from Mr Jack Chan
In celebration of our 25th Anniversary, a growing collection of videos was made to feature the remarkable community at HKUST – past and present. “It takes much longer time to educate a person than growing a tree. I wish HKUST will keep growing into a big tree.” Manager of Facilities Management Office, Mr Jack Chan said.
新聞
環境保護, 大學發展
科大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國際知名的科研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致力建立一個環保校園,並旨在於廣泛社區擔任領導角色,以實踐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概念。 其中值得注意的例子,就是科大在創校之初採用海水製冷技術,為學術大樓中央冷氣系統供冷。其後,科大把這項先驅技術擴展至全新落成、樓高八層的鄭裕彤樓,透過擴充原有的中央供冷站產能,建立區域性製冷系統,從而達致最高效能和減少碳排放。 上述項目有效節省數百萬元的營運成本和減低耗電量,因而得到國際認可,獲美國能源工程師學會頒授2016年亞太區年度能源計劃大獎。預期這項優化計劃可減低鄭裕彤樓的每年耗電量達20%至35%,並節省港幣150萬元的營運及維修費用。 在「科大2020 可持續發展挑戰」計劃下,科大承諾在2020年或之前減低整個校園的耗電量達10%。這項行動計劃旨在建立可持續發展社群網路,研發和評估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新路向,並率先減少能源消耗和固體廢物,以及減排溫室氣體。 自2014/15學年起,科大溫室氣體排放和整體固體廢物量已分別減少逾13%及4%,而廢物回收量則增加15%。另外,科大已投放資源落實多項減廢計劃,而本校學生亦盡展所長,當中「可持續校園領袖計劃」的學生環保代表(Eco-reps)舉辦綠色市集(Green Products Fair)和Lunch Box Go Green等環保活動,藉此於校園內推廣可持續發展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