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07

新聞
科大科學家榮膺裘槎優秀科研者
香港科技大學兩位傑出科學家獲頒「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以表揚他們在推動新材料的發展與創新、以及研製全球最細單壁納米碳管的傑出貢獻。
本年度「裘槎優秀科研者」八位得獎者,兩位來自科大,分別為化學系教授唐本忠及物理系教授湯子康。
唐本忠教授為高分子化學及材料科學方面的專家,專注研究以三鍵炔烴化學為中心的新高分子研究領域。他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高分子的合成、新聚合反應的建立、新催化劑的研製等,對於把分子轉化成為實用先進材料,十分重要。
唐教授的研究,與具有先進功能的塑膠新材料有密切關係,並且推動創新材料的發展,對工業界裨益甚大。他在發光、光響應材料方面的傑出研究成果,有可能發展成為工業用的新材料。
唐教授的著作甚豐,曾發表論文超過200篇,他的研究更被廣泛引用多達2700次,因而獲美國科學信息所列為最常被引用的化學家及材料科學家之一。他卓越的學術成就,使他獲得2002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研究撥款。
唐教授表示:「我熱愛研究工作,這份熱誠使我樂此不疲,不斷推動我向前努力。過去多年來,我一直付出無數時間、精力和心血,務求把研究工作做到最好。」
唐教授1988年於京都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在1994年加入科大前,曾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並在Neos Co Ltd 的中央研究實驗室,擔任高級研究員。
另一位得獎者湯子康教授,他於2000年,聯同其研究小組成員,首次研製出直徑只有0.4納米(即比頭髮幼75,000倍),為全球最細;他們所研製納米碳管,更具備尺寸一致、排列整齊的特質,成功達到科學家一直追求的標準。翌年,湯教授等更發現單壁納米碳管,在超導溫度15度(超導溫度指高於絕對零度-即攝氏零下273度,每高一度,折算為超導溫度1度;超導溫度15度,即為攝氏零下258度)以下,呈現出特殊的一維超導特性。
這兩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備受國際權威科學雜誌推崇,亦被傳媒廣泛報導,因為它們不但為未來納米碳管的光學及電學特性研究開闢新里程,更開創納米碳管在高科技應用領域的廣闊前景。此外,湯教授其他學術成就也備受推崇;2003年,他與另一位教授共同研究的《納米結構氧化鋅半導體ZnO薄膜的室紫外激光發射》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4 年,他獲頒傑出海外華人青年科學家獎,並獲中國科學院委任為海外專家評審員。

新聞
李兆基博士四億元捐款助科大發展
李兆基基金會捐款四億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學,支持科大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教研學府。
基金會主席李兆基博士表示:「科大的目標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教研學府,我只是略盡綿力,希望幫助科大實現這個理想,為香港培養出更多一流人才,創造一代一代的生產力,貢獻社會。」
科大校董會主席陳祖澤博士衷心感謝李兆基博士的鼎力支持。他表示:「李兆基博士的慷慨捐助,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這份厚禮,表示了李博士對科大的教學與研究成果的肯定,對我們進一步為香港貢獻的巨大支持,我們對他的濃情厚意,銘感於心。」
科大校長朱經武教授表示:「這筆慷慨捐助使我們可以大力提升教學質素,更好地迎接『三三四新學制』,使科大學生能享受更有意義的教育。」
朱校長又表示:「高等研究院有助香港和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知識中心,強化我們知識型經濟。李兆基博士的捐助,讓我們能圓這個香港夢。」
為了答謝李兆基博士對科大的鼎力支持,大學把未來發展的新校園,命名為「李兆基校園」、把大學新校園內商學院及其他單位的學術大樓,命名為「李兆基商學大樓」;並且尊授李兆基博士為「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創院贊助人」。
科大未來發展的新校園,座落目前校園的山上,預定2012年啟用,以配合大學轉為四年學制的發展需要。
傳媒查詢:
陸錦榮
電話:2358 6306
電郵:kluk@ust.hk

新聞
HKUST technology enables the world's first automated fish blast detection system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ed with WWF and Teng Hoi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on the installation and system tests of a dynamite fishing detection system at WWF's Marine Life Centre in Hoi Ha Wa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sting the device, a total of 8 blast events were recorded between 23 November 2006 and 26 February 2007. The detection system can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blast but because there is only one system in opera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8 events is not known: they may have occurred in Hong Kong or PRC waters.
"This is the first automated fish blast detection installation in the world. At the moment, the detector can only pick up blast events from a narrow range of angles because of the obstructing effect of headlands and islands.

新聞
科大高等研究院獲美國基金會捐款二千萬港元
美國的趙氏廷箴懷芳基金會 (T. T. & W. F. Chao Foundation) 最近向科大高等研究院慨捐260萬美元(約2000萬港元),作為該院設立一名長駐教授席的經費。科大校長朱經武對這次能得到趙氏基金會這筆首次來自海外的大額捐款之善舉,除了表示由衷感謝外,並且對這次科大高等研究院,能獲得海外人士給予鼎力支持,更是感到萬分興奮和鼓舞。朱校長更盼望可以藉此向社會拋磚引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也可以得到其他海外人士及企業界共同的迴響。
趙廷箴先生和夫人朱懷芳女士,是趙氏廷箴懷芳基金會的創辦人;趙廷箴先生也創辦了美國華美化學公司(Westlake Chemical Corporation),馬來西亞大騰化學公司 (Titan Chemical Corp. Bhd.),以及中國蘇州華蘇塑料有限公司 (Suzhou Huasu Plastic Company Limited)。在2005年,趙廷箴先生榮獲美國化工界具有最高聲望的美國化學工程傳承基金會 (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 of USA) 一年一度所頒發的最高個人榮譽獎,這項特殊的榮譽,證明了趙廷箴先生一直以來所帶領的企業團隊,在全世界的同業之中,受到了最高的肯定。
對於這次趙氏廷箴懷芳基金會慷慨捐贈科大高等研究院,趙廷箴先生透過他的公子趙元修先生表示:科大已發展成為一所全球知名的大學、人才培育的搖籃、科學研究發明的重鎮,我盼望趙氏基金的一點綿力,能夠協助科大高等研究院薈集頂尖人才,推動科學與創新;更重要一點,是對中國將來發展成為世界科學與技術重地有所幫助。
科大高等研究院作為科大2005-2020策略發展計劃的骨幹項目,致力提升知識,成為亞洲以至國際的知識中心,匯聚全球精英,激發創新科技發展,以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研究院並致力培養資優人才,激發大眾對科學新知的興趣。
朱經武校長表示,今次獲得趙氏廷箴懷芳基金的捐款,為我們推動科大高等研究院的發展增添動力。我們將善用熱心人士的捐獻,吸引更多全球明星級的優秀學者來香港,使科研和培育人才,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