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9

新聞
科大與微眾銀行攜手成立首個粵港合作銀行業聯合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微眾銀行(微眾)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微眾銀行聯合實驗室」。雙方將利用各自於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和轉化的優勢,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以及金融監管科技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技術,培養科研人才。是次合作亦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粵港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協同創新平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微眾為內地首個互聯網銀行。是次合作不僅是微眾首個與本港大學共同開展的科研項目,亦標誌著首個粵港兩地聯合成立的銀行業實驗室。根據協議,雙方未來將設立科學委員會,集中在機器學習、區塊鏈、智能運維、數據挖掘等範疇,揀選具科研價值並符合雙方旨趣的項目,展開深度研究。科大副校長葉玉如教授、微眾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先生簽署合作協議,科大校長史維教授與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微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顧敏先生、微眾行長李南青先生、科大工學院院長兼聯合實驗室主任鄭光廷教授、微眾首席人工智能官暨科大計算機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楊強共同出席儀式。微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顧敏表示很榮幸成為科大的合作夥伴:「我們啟動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是雙方合作的一個新里程碑。希望聯合實驗室以開放、開源和協作的精神,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立足灣區、放眼世界。攜手各類合作夥伴在金融科技的底層演算法和技術研究方面做出更多成果,同時大力推動應用場景落地和創新業務模式,著力解決微小企業和普羅大眾在生活和發展中的痛點問題。」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對達成本次合作感到欣喜。他表示:「在這個顛覆性的創新時代,以人為本的科學、技術和商業創新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作為一個發達且世界領先的城市,香港是一個理想的合作平台。科大與微眾銀行自去年起已開始在輿論風險控制、反洗錢等領域展開合作,提升銀行的風控能力和業務水平。今次我們進一步深化合作,希望透過科大的科研能力以及微眾在內地銀行業務的創新應用經驗,開拓新一代銀行業技術,並將之轉化成對社會具影響力的新產品。」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攜手培育網絡保安專才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科大商學院)與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光銀香港分行)聯手舉辦香港首個「銀校合作」的網絡安全比賽。
網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攻擊帶來的安全威脅愈趨嚴重。是次「網絡守衛挑戰賽」旨在推廣網絡保安意識,並給予科大學生機會,親身體驗金融機構實際面對的各種網路風險與挑戰。
比賽在5月10日於科大校園舉行,全日活動先由光銀香港分行的專家為參賽隊伍提供培訓,包括分享在保障客戶免受黑客入侵及合規監管的經驗和重要性。比賽由網路保安公司Fortinet提供技術支援。
香港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在活動啟動儀式中表示:「科大致力培育人才,除希望為區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外,並鼓勵他們協助企業應對不同的新挑戰,特別是在科技急速發展下的新經濟形勢。我們感謝光銀香港給予學生的難得機會,讓他們可從不同角度認識企業如何面對及管理網絡風險。」
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風險總監及董事總經理胡奕鈿表示:「香港科技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擁有一流的科技學科和頂尖的研究機構。光銀香港分行希望能與香港科技大學開展金融科技創新合作,建立『產學研』融合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推動金融技術孵化平台建設,培養實用的金融科技人才。」
是次活動共吸引20支來自科大各學院的參賽隊伍,每隊均由兩名學生組成。比賽透過電腦模擬環境,讓參賽者處理一連串網絡攻擊和電子郵件入侵事件。得分最高的三隊將獲光銀香港分行安排實習機會。
關於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
中國光大銀行香港分行於2013年2月成立,是一家在香港經營的持牌銀行。總行為中國光大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誌2018年發佈的「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中國光大銀行位列第39位。香港分行依託光大集團和中國光大銀行雄厚的資本實力和龐大客戶群,以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為中心,專注發展批發銀行業務。光銀香港分行提供多元化服務,包括企業貸款、銀團貸款、債券資本市場產品、外匯產品、利率產品、貿易金融、人民幣服務等,積極推動跨境業務,為客戶度身定做全方位金融方案。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眾安國際就金融和保險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科大商學院)與眾安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眾安國際)簽署合作備忘錄,在金融和保險科技領域為師生開拓新機遇。
科大商學院有志成為亞洲金融科技知識樞紐,正積極推展一項獲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撥款的大型金融科技研究項目。該項目檢視金融科技對香港的影響,並探討如何推動香港發展成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眾安國際為內地最大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在線(港交所股份代號:6060)旗下的子公司,在金融創新的新經濟擔當活躍角色。與眾安國際簽署合作備忘錄為科大金融科技研究團隊提供難得機會,除可從業界主要持份者直接了解科技與金融服務業的相互影響外,亦可勾劃出雙方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和創業孵化三大領域的協作框架。
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林文怡教授歡迎是次合作,並於簽署儀式上表示:「香港及其他地區的金融業瞬息萬變,科大和眾安國際從中預視到龐大的新機遇。我們與眾安國際的合作能互補優勢,有助推展更多金融科技研究,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式學習、創意及領袖發展活動。」
眾安國際總裁許煒先生表示:「我們相信香港的新一代極具潛力為香港市場帶來改變。科大與眾安國際的合作是我們鼓勵和幫助學生於畢業前做好準備的開始,尤其是對金融科技和其他新興行業有熱誠的學生。」
該合作備忘錄包括多種形式的合作,如創業大賽和孵化項目、合辦研究和論壇、學生實習及畢業生就業機會等。
關於眾安國際
中國互聯網保險科技公司眾安在綫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港交所股份代號:6060)於2017年12月在香港設立眾安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眾安國際),針對金融科技與保險科技範疇尋求海外市場的國際業務發展、合作與投資機遇。眾安國際於2018年8月宣佈與軟銀願景基金合作,將眾安的科技解決方案業務擴展至海外市場,並以亞洲為首要重心。眾安國際全資子公司眾安虛擬金融有限公司(眾安虛擬金融)於2019年3月獲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發出首批虛擬銀行牌照,允許公司在香港本地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廣泛而嶄新的線上金融服務。

新聞
科大推出全港首個海洋科學與技術本科課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海洋科學系將於今年九月推出香港首個海洋科學與技術本科學士課程,以培育年輕一代、具有實際經驗的海洋環境研究、保育和管理人才。近年來,各國科學家共同開展了越來越多的海洋探索和研究項目,不僅希望尋找新資源,更希望在科學研究上尋求新的突破。過去數十年中,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而探索新資源的任務變得益發重要。為了培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人才,科大即將推出新的本科課程「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科技),銳意培育學生在環境範疇的技能和特質,使他們能在這個對人才需求若渴的領域發揮才幹,成為教育家、海洋科學家、技術人才或其他專業人士。憑藉跨學科的教授團隊以及強大的海洋研究背景,科大具備了成立一個綜合而全面化的海洋科技課程的實力。有關課程不僅涵蓋海洋科技的基礎知識、漁業和保育等方面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亦涵蓋了多個技術層面如數據挖掘技術和管理、海洋動力模型的構建及可視化、污染追蹤技術,以及可應用到不同工業範疇的海洋活性化合物的挖掘技術等。課程非常重視同學的實踐經驗,將會與內地、台灣、日本及世界其它地區頂尖的海洋研究機構和在海洋產業擁有顯著地位的地區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總整課程(capstone projects)、實習和海外交流機會。科大海洋科學系署理主任兼捷成David von Hansemann理學講座教授錢培元表示:「海洋真正是追求科學突破的前沿,它既是全球氣候的主要動力源,亦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和瞭解的環境。海洋產業對沿海地區(如香港)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經濟支柱,而海洋產業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均需高質素的人才與先進的科技。我喜見科大開辦本港首個海洋科技課程,填補相關人才的缺口。我期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對海洋有更深入的瞭解,並會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海洋資源,達至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海洋科學系副教授兼本科生課程主任劉振鈞教授補充指:「本課程的畢業生出路甚廣,隨著愈來愈多沿海基建項目的落實和生態旅遊業的興起,社會對海洋科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個四年制的學位課程將會好好培養學生,讓他們能勝任包括海洋產業、政府機構、非牟利環境組織、環境顧問公司,以及設有相關研究的院校等不同範疇的工作。」

新聞
科大物理學家助開創量子記憶體新紀錄 為實現量子電腦應用推進一步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及華南師範大學(華師)的研究團隊,創出光子量子記憶體新紀錄,為實現量子電腦應用推進一步。
正如傳統電腦中的記憶體,量子記憶體是量子電腦中不可或缺的組件。量子電腦是建基於量子力學規律的新一代數據處理器,不但能克服傳統電腦的限制,其強大計算能力更有望拓闊基本科學的界限,譬如協助研發新藥物、破解天文學謎思,或開發更準確的預測系統與優化計劃等。有別於傳統電腦的計算單位「比特」(bits),量子電腦以「量子比特」(qubits)進行計算,每個單位可同時並行處理0和1,原則上可較傳統電腦更快及能處理更複雜的運算。
光子量子記憶體可以儲存並讀取飛行單光子的量子態。但要製備高效能的量子記憶體,至今仍舊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因為這需要一個高效的光子-物質的量子接口。此外,由於單一光子的能量非常微弱,極容易被雜亂的背景光所蓋過。因此量子記憶體的效能長期被局限於百分之五十以下 - 低於可讓量子記憶體作實際應用的門檻數值。
如今,由科大物理學系及蒙民偉納米科技研究所杜勝望教授、科大博士畢業生及現任華師教授張善超、前科大博士後及現任華師教授顏輝、以及來自華師與南京大學的朱詩亮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突破瓶頸,將單光子量子記憶體的效能提升至85%以上、保真度超過99%。
團隊利用激光和磁場將數以億計的銣原子捕捉到一個毛髮狀的窄小空間之中,並將這些原子冷卻至接近絕對零度(約0.00001 K),從而創造了一個量子記憶體。團隊還巧妙地將單個光子與光學噪音區分開來。是次研究成果使量子電腦『大眾化』這夢想邁前一步。這種量子記憶體還可被用作量子網絡的中繼器,為新一代量子互聯網奠定基礎。

新聞
向目標奮發
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學生李淑筠是香港其中一個頂尖反曲弓箭選手,可惜兩度以些微之差未能獲得世界級射箭比賽世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亞運會的參賽資格,讓她夢碎。無緣參加比賽後,她現正處於休學期,並將於9月復課,完成最後一年大學課程。
淑筠中學時選修理科,但她承認自己並非成績優異的學生,因此從未想過考入大學。但為了能夠像她的韓國射箭選手偶像奇甫倍一樣能夠參加世大,她發奮學習,最終於2015年考入香港科技大學。
2017年世大的入圍資格看似容易但機會卻在她身邊擦身而過。淑筠大受打擊,非常失望。後來,她放眼2018 年的亞運會。可是再一次,她的出賽排名未能代表香港作賽,再次與大型賽事失諸交臂。
淑筠只難過了一陣子,便立即重新振作。她的堅毅和凡事皆可為的精神與香港科技大學的核心價值不謀而合。科大一直提倡勇於嘗試 ,從失敗中學習,並且鼓勵學生努力不懈大膽追求夢想。
她的家庭背景塑造了她的性格。出身微寒的她在天水圍長大,父母需要工作照顧五名子女。淑筠需自掏腰包支付射箭所需用品及參加海外比賽的費用。然而,射箭的裝備昂貴,需付約港幣 3,500元才能買到十多支優質的箭,因此,她在射箭班當教練,並兼職資訊科技工作來應付龐大支出。
淑筠說:「在香港,若沒有經濟支持,是很難成為頂尖運動員的。」幸好,科大透過例如校友基金的資助,大大舒緩了她由於財政困難而無法參加錦標賽的壓力。
她表示,除了財政支援外,教學人員、學系以及行政部門均盡力支持她繼續投入射箭生涯。為了確保她能夠參加重要的海外比賽,學校既為她的中期試改期,又延長功課提交日期,讓她不用擔心追不上學業進度。
教授們都十分樂意在學術及全人發展上給予支援。淑筠特別感謝電腦科的蔡友集博士給她無比支持,她說:「蔡教授支持我參加體育運動,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及職業決策上,給予我非常寶貴的意見。」有別於其他人的態度,蔡教授支持淑筠休學一年的決定,因為他深信淑筠清楚知道作為一名學生和射箭選手應如何走自己的路。
工程學院的女生不多,作為其中一員,淑筠有幸在以男性爲主的的環境下學習,因為他們都很樂意助她解答疑難。她認為性別差異對學習工程沒有影響,而她本人對程式設計情有獨鍾。

新聞
凱洛格 – 科大EMBA榮膺QS排名全球之冠
凱洛格 - 科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於Quacquarelli Symonds (QS) 最新發表的2019年全球EMBA課程排名中位列全球榜首。
學術排名機構QS第三次就全球EMBA課程進行排名,當中包括為兩家或以上院校合辦的課程排名。凱洛格 - 科大EMBA課程不單獲選為全球最佳合辦EMBA課程,成為過去三年兩度榮登榜首的課程,且在五項課程評級指標中的兩項, 分別是「僱主評價」及「就業表現」中取得滿分 (100分),榮膺全球之冠。
凱洛格 - 科大EMBA課程於1998年推出,是亞洲首個與海外學府合辦的EMBA課程,多年來一直保持領導地位。除最新的QS排名外,課程於去年亦再創佳績,第九度獲金融時報選為全球最佳EMBA 課程。
課程屢獲肯定,彰顯兩所東西學府,即科大商學院及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力臻完善的成果。
詳盡排名結果:https://www.topmba.com/emba-rankings/joint-programs/2019
根據《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規管)條例》,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屬獲豁免課程,個別僱主可酌情決定是否承認這些課程可令學員獲取的任何資格。
傳媒查詢,請聯繫: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
潘紹忠
電話﹕ (852) 3469 2090
電郵﹕ johnpoon@ust.hk
陳緻雅
電話﹕ (852) 2358 8242
電郵﹕ clarechan@ust.hk

新聞
科大獲邵氏基金會捐贈港幣一億五仟萬元 逸夫演藝中心舉行動土儀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為其多功能大禮堂舉行動土儀式。大禮堂將成為科大的新地標,不僅為舉辦大型活動提供場地,更令大學的教學和文化活動得以增添寶貴的空間,為同學、教職員及校友帶來更豐富的校園生活與學習體驗。
多功能大禮堂得以落實,全賴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一筆港幣一億五仟萬元的慷慨捐款。科大建校以來,一直欠缺舉辦大型音樂與藝術表演及畢業典禮的活動場地,一直為大學成員帶來不便。
樓高三層、可容納達1,300名觀眾的多功能大禮堂位於科大清水灣校園的南門入口附近,可作展覽、活動及儀式之用,亦可作為音樂廳與表演劇場。禮堂也提供地方進行研討會、排練,以及小型表演,更設有學習室、咖啡廳以及室內室外的聚會空間等。
為感謝基金會對科大的鼎力支持,科大將新禮堂命名為「逸夫演藝中心」,以紀念已故的邵逸夫博士,並將大禮堂外的公共空間命名為「邵方逸華廣場」,紀念已故的邵逸夫博士夫人。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於動土儀式上表示:「已故邵逸夫博士為善不甘後人,以其仁風善舉及在演藝界的非凡成就,聞名於世。單在香港及內地的大學和院校,獲邵博士贊助的項目便有6,000多個,將來亦會繼續增多。科大這棟優美的多功能禮堂,定必進一步提升科大的文化及藝術教育。」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則謂:「基金會與科大的合作可追溯至2004年,科大為邵逸夫獎的得主舉辦講座為起始。邵逸夫獎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乃邵博士另一項重大的貢獻。大學今日與基金會的合作關係更深更廣,我們深感榮幸和感激。作為一所以科技為本的大學,藝術與文化教育獲得全校廣泛的愛好和支持。這座美輪美奐的演藝中心落成後,將有助大學及其周邊的社群加強推進人文教育的發展。」
逸夫演藝中心是一座先進的橢圓形建築,擁有高中庭空間,採用懸臂結構及以世界一流的傳音效果設計。中心由三個重疊的橢圓形環組成,圍繞著建築物的雕塑核心,型成無縫融合,更可為大樓遮蔭擋雨。作為超大型的遮蔭篷,環形結構可以大大減省能源消耗,有助中心獲取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綠建環評鉑金級認證。
逸夫演藝中心預計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