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聞
粵港澳大灣區, 合夥, 新興小型企業, 創新
科大與科技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同激發大灣區的創科增長機遇
與業界建立策略性共同培育計劃,推動創新及人才培訓促進跨境生態圈蓬勃發展。
新聞
教與學, 可持續性, 共同核心, 跨學科
環保永續的言傳身教
劉培生教授(右三)領導的 SUST1000 教學團隊學歷背景多元,講師們總多角度地討論問題,互相學習。 為啟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思維,科大近年開展更多有關可持續發展的課程﹐以增加學生在永續生活方面的理解、知識,及技能。一直為可持續發展教育付出心力的跨學科教育副教授劉培生教授,最近便憑「可持續發展導論」課程(SUST1000)獲頒科大「2020年卓越核心課程教學獎」。他接受一年級商學生李心怡訪問時講述了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團隊如何以別開正面的方式啟發同學對可持續發展這個科目的興趣。   李:李心怡 劉:劉培生教授 「以多元配合多元」
新聞
能源
科大研發寬禁帶半導體氮化鎵基互補型邏輯電路 拓寬氮化鎵電子學的疆界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陳敬教授帶領其團隊,爲方興未艾的氮化鎵(GaN)基電子學研究引入重要的新成員——互補型邏輯電路。相關技術的成功實現大幅拓展了相關研究領域的疆界,有望使氮化鎵基電子器件及相關集成電路的功能與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具競爭力。 氮化鎵基電子器件已歷逾25年的研發,近年來亦開啓了快速商業化的進程,並現身於如5G無線通信基站、移動設備的小型快速充電器、激光雷達等應用場景。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提供極高效率與功率密度的基於氮化鎵的功率轉換、電源管理系統有望被應用於諸多湧現中的新型應用,如數據中心、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所有這些應用既相當耗電,又需要供電模塊盡可能緊湊,這恰是氮化鎵基功率電子產品相對於傳統矽基半導體產品的優勢所在。爲了充分發掘氮化鎵的潛能,獲得更爲智能、穩定、可靠的電源系統,學界與業界在過去十餘年間一直在尋找、開發合適的技術平台以實現功率開關和各個外圍功能模塊的高度集成。其中,邏輯電路在爲外圍電路中廣泛存在,並扮演重要角色。 佔據當今半導體產業的統治地位矽基微電子與集成電路的經驗表明,互補型邏輯電路是製備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最優拓撲。「互補(C)」,意味著電路由兩種具有相反控制邏輯的晶體管組成,一類擁有n型導電溝道,另一類則是p型溝道。因爲主流矽基互補型電路中的晶體管柵極爲金屬(M)-氧化物(O)-半導體(S)結構,所以更廣爲人知的名稱是「CMOS」。這樣的拓撲可以帶來諸多好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極低的靜態功耗。因爲控制邏輯相反,所以在任何一個邏輯狀態下,總有一類器件處於關斷狀態,從而有效阻斷電流、顯著降低功耗。然而,由於高性能p溝道氮化鎵晶體管不易獲得,與n溝道器件的集成亦困難重重,基於氮化鎵的互補型邏輯電路的研發進展緩慢。
新聞
神經科學, 阿爾茲海默症, 生物醫學, 生物醫學工程
科大研發新型基因編輯策略 有助治療阿爾茨海默症
一種新型全腦基因編輯技術有潛力發展成爲阿爾茨海默症的新型長效治療手段。
新聞
研究, 創新, 發展
行政長官到訪科大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到訪科大,了解大學最新的科研及創新工作與成果。
新聞
青年創業
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1 迸發商業創意解決社會問題
應對社會問題成為今年「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的獲獎主題。在躋身三甲的隊伍中,其中兩隊不約而同提出了希望能拯救地球的解決方案。 香港現正努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今年百萬大賽的兩支學生獲獎隊伍,就分別提出了通過回收剩餘麵包,以及製作可與食物一併吃掉的餐具的方案,以求協助減少城市垃圾。至於另一支隊伍則研發了一款即時、非入侵性且便捷使用的技術來監測運動員的壓力和肌肉疲勞水平,以保護他們避免因過度訓練而受傷。三個獲獎隊伍都已和業界展開合作,將成果商品化。 儘管疫情肆虐,今年的大賽仍然吸引了185支隊伍競逐,數目乃自2011年賽事首辦以來最多。大賽從最初在香港舉辦,至今已擴展到其他七個賽區,覆蓋澳門、北京、廣州、深圳、佛山、中山和長三角,包括香港在內的各個賽區的勝出隊伍,將於稍後進行總決賽。
新聞
楊強教授獲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新聞
可持續性,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研討會
香港科技大學及團結香港基金聯合主辦「中華大講堂」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先生分享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路徑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