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第五屆傑出服務獎 表揚傑出非教學人員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昨日頒發第五屆「科大傑出服務獎」,表揚非教學人員的卓越表現和她們對大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三位得獎者分別為:物理學系經理(行政)許懿女士、清水灣校園生物科學實驗中心經理(實驗所)黎婉雯女士,以及研發事務辦公室研究項目管理部主任梁鳳儀女士。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衷心感謝各得獎員工對大學的貢獻:「人才乃成功之本。科大能在短短三十年間締造卓越的成就,奠下了堅實的基礎,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隨著港科大(廣州)啟用,我們進入了一個需要全體人才齊心協力的發展新階段。今天的獲獎者為大學樹立了榜樣,展現了非學術人員的卓越表現,對矢志成為全球頂尖學術和研究機構的科大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科技大學副校長(行政)兼本屆傑出服務獎遴選委員會主席龐鼎全教授表示:「我衷心感謝各得獎者以及獲提名員工對大學作出的貢獻。他們勤奮不懈的工作態度,讓科大成為最佳標準、實踐和運作的佼佼者。」 第五屆科大傑出服務獎得獎者簡介:
新聞
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歡迎《2023-2024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
科大歡迎《2023-2024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宣佈多項有助提升香港科研實力的措施。
新聞
科大位列全球最常引用50家研究機構
科大是《全球百大創新機構最常引用的前50家研究機構排名2023》中全香港唯一進榜的大學。
新聞
科大與招商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協力培養人才 促進產學研交流
協議將深化雙方在聯合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及人才培養等多方面交流合作。
新聞
科大代表團訪問越南拓展夥伴關係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日前率領代表團赴越南河內及胡志明市進行訪問, 推廣科大的學習和研究機會。 代表團先後拜會越南計劃與投資部部長阮志勇、胡志明市市委副書記潘文買、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魏華祥等政府官員,以及越南國家大學河內分校、越南國家大學胡志明市分校、河內科技大學等高校領導,就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合作討論交流。 科大一直是香港八大資助院校中招收最多越南留學生的大學,並提供研究生獎學金及其他獎助學金,吸引越南最優秀的人才前來進修和深造。 是次訪問開啟了科大與越南策略合作新篇章。雙方將本著推動教育進步的共同願景,持續交流與合作。  
新聞
心理健康
天生我材,還是艱苦奮鬥?— 科大兒童心理學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人員發現,與勤奮的人相比,兒童對天資聰穎的人有更高評價,而且這種偏好會延續到成年。         這項研究還表明,即使中國文化已較為重視努力,在中國人心目中,還是認為有天賦的人更能幹。         研究亦發現,中國兒童認為有天賦的人比努力的人更友善,他們亦更樂意與天資聰穎的人互動。至於成年人則雖然認為具備天賦的人比努力的人更能幹,但對前者的其他方面卻沒有特別高的評價。         這項研究由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博士候選人馬少聰主持、該學部的兼任副教授陳伊慈指導,並與倫敦大學學院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副教授蔡佳蓉合作。馬少聰目前同時是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我們很重視成就,而我們是怎樣評估和看待別人的成就的呢?了解這個心理過程非常重要。這項研究發現,人們對於以不同方式取得成就的人,原來自小已不知不覺地抱有偏見。儘管大家都認爲天賦和努力是實現目標的必要途徑,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實際上更喜歡有天賦的人,這種自然偏好存在於童年,並延續到成年期。」馬少聰說。         「這種偏見可能會影響兒童的社交模式,因爲它可能會導致兒童與有天賦的人互動較多,而與努力的人互動較少。但是這種偏好也會隨著年齡而減少,表明這種對自然天賦的偏好比以往研究所知更有可塑性。」         「自然性偏差」指人們更偏好那些天生有才能的人,而非通過努力成功的人,即使兩者最終取得的成就一樣。
新聞
科大突破性發現罕見腫瘤細胞「間諜」 揭示不為人知的癌細胞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可為冷凍和新鮮細胞組織樣本同時進行單細胞DNA和RNA測序的新技術,更利用這方法識別出偽裝為正常細胞的罕見腦腫瘤細胞「間諜」。是次發現為一些最複雜和罕見腫瘤的研究帶來突破,並為未來的藥物靶標發現開闢新方向。 腫瘤內的不同細胞基因和分子構造(即細胞異變質性)會影響癌症的病理以及腫瘤產生耐藥性的能力,所以在決定癌症治療方法前進行DNA 和 RNA 測序,可以取得有關腫瘤基因和分子組成的重要資訊。由於我們對癌症所知有限,透過分析DNA 和 RNA 測序所產生的更詳細、不同層面的腫瘤分子數據,或可以對有關癌症的謎團,包括腫瘤復發或對治療產生耐藥性的原因提供更多的線索。目前,大部分現成的臨床癌症樣本是來自冷凍生物樣本庫的冷凍組織,這些樣本目前可以用於腫瘤單細胞RNA測序分析,而利用現有技術對這些冷凍組織同時進行單細胞DNA 和 RNA 測序仍有一定的局限。 由科大生命科學學部及化學與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吳若昊教授及其博士後研究員于雷博士帶領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多功能單細胞多組學分析技術scONE-seq。這種技術不僅能分析冷凍細胞及難以取得的細胞類型,如骨骼和大腦;同時也大大簡化了收集腫瘤中的DNA和RNA數據的實驗流程。 星形膠質瘤(Astrocytoma)是一種致命且具擴散性的腦腫瘤,患有此類腫瘤的患者在確診後五年內的存活率僅為 5% 左右。團隊利用其新型單細胞技術,在星形膠質瘤患者樣本中發現了一種細小而獨特的腫瘤細胞亞群。這種獨特的腫瘤細胞群體通過偽裝成大腦的正常星形膠質細胞,逃過使用其他常見腫瘤測序方法的檢測。此外,團隊亦發現這種「間諜」腫瘤細胞具有耐藥性分子特徵;有關「間諜」腫瘤細胞在腫瘤惡化中所起的作用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新聞
科大春日樂音盈校園
科大於1月31日在逸夫演藝中心舉行「春之韻 樂躍新程」音樂會。超過600位樂迷在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首席梁建楓先生的指揮下,一同欣賞由管弦樂團演奏的精彩演出。表演嘉賓包括屢獲殊榮的男高音陳晨先生及女高音鄺勵齡女士、香港管弦樂團第二副首席、小提琴家王亮先生、鋼琴家黃乃威先生、校友男中音林國浩先生,以及科大研究生女高音盧曉悅小姐。國際知名的鋼琴大師劉詩昆先生驚喜壓軸出場表演,為整個晚上的演出劃上完美的句號。 出席是次盛會的貴賓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方建明先生、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先生、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女士、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雷添良先生、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黃玉山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主席陳鎮仁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以及美國駐港澳總領事Gregory MAY、意大利駐港澳總領事Carmelo FICARRA、多位立法會議員、科大主要捐贈者以及科大師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