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聞
科大團隊研發低成本多功能精密微型列印機 實現高速打印壓電薄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微型列印機,其打印壓電薄膜的速度比現有技術快100倍,或可降低大批量製造應用壓電元件之各類微機電系統產品,如傳感器、可穿戴或植入式醫療儀器的成本。
相較市面上的微型列印機,這款微型列印機的成本更低。它利用靜電場力將墨水高速噴射到基板上,並精確、迅速地操作薄膜圖案成型。由於列印速度極快,結構尺寸精密控制水平高,該列印機能有效應對目前壓電元件大規模生產的挑戰。
壓電元件包括納米顆粒、薄膜和微圖案,在傳感、驅動、催化和能量收集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然而,因要在不同基板材料上精確控制元件結構和特徵尺寸的過程依然複雜且困難,所以至今為止大規模生產這些壓電元件仍然具有挑戰性。
由於對微機電系統、可穿戴/植入式電子產品、小型可攜設備和物聯網的需求不斷增加,壓電材料因其能將機械能和電能耦合在一起的特性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科大研究團隊最近開發了一種適用於壓電薄膜、微圖案和納米顆粒的超快多功能微型列印技術,為實現幾乎任何材料構成的3D零件的高速和大規模微製造,邁出了重要一步。
研究過程中,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副教授楊征保的團隊利用自主設計的多刺倒傘狀列印噴頭和相連接的高壓電源,構建了3D微型列印機主體。當足夠強大的靜電場作用到噴頭時,墨水會從每個刺尖噴射出來,就像雷暴天氣積雨雲中的雨滴尖端噴射出帶電液滴流一樣。
該列印機的打印速度比現有技術快100倍,並能像半導體光刻一樣高效地列印薄膜圖案,例如只需10分鐘,它就能在4英寸矽晶圓上製造出10微米厚的壓電薄膜,整個過程幾乎無製造廢料。這項突破性技術可製造出麥克風、臨床超聲探頭的壓電元件,以及可以用作製造薄膜太陽能電池板,並有望降低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
楊教授表示:「團隊研發的微型列印機具有多種材料的列印能力,包括功能陶瓷、金屬納米顆粒、絕緣聚合物和生物分子。同時,它還可以以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打印具有商業薄膜壓電性能的元件。這種全新且低成本的精密列印機將為科學界和工業界帶來許多啟示,推動更多技術的發現和突破。」

新聞
科大舉辦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年會及董事會會議推動研究創新與地區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2023年11月6日至8日主辦第29屆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年度大會和第53屆理事會大會。來自東亞16所著名大學的代表齊聚一堂,為推進區域學術研究合作,邁向另一重要里程碑。
會議回顧了過去一年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高校舉辦的各類課程項目和學生活動,規劃了未來一年的會議及活動,並推舉下一屆協會主席。經協會成員投票,科大被推舉為2024年至2025年度協會主席。作為新一年度協會主席,科大將致力推動東亞研究型大學全方位、深層次、高水平的區域合作。
科大感謝協會夥伴的支持和信任,並承諾與盟友共同擴闊知識領域,推動創新。科大將繼續推進協會發展,凝聚區域共識,推動全球合作。

新聞
科大向荷蘭代表團展示健康創科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及其領導的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HKCeND)國際研究團隊,與知識轉移辦公室主管(生物醫學及保健) 於10月下旬會見荷蘭衛生、福利及體育部代表團。
荷蘭駐港澳特區副總領事兼經濟事務主任Lucille MERKS表示代表團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醫療保健領域的數字醫學和支援社區老齡化的新技術。代表團由11位荷蘭醫療保健行業的從業者組成,包括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學術醫學中心、萊頓大學醫學中心和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學術界人士。
葉校長於會上介紹了檢測和降低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的創新方法,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的研發總監傅潔瑜教授亦介紹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科大將繼續與世界各地的知名機構和學術組織合作,一起研發更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應對全球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帶來的挑戰。

新聞
科大「街坊」帶您漫步校園 飽覽美景 編織回憶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由校友創立的社企「街坊帶路」合作,在本月初正式推出「科大深度遊」(HKUSTours) 活動。由衆多不同背景的科大成員,包括現任或已退休的教職員及校友自願擔任導賞員,帶領參與導賞團的科大成員及公眾人士遊覽校園和坑口社區,加深大眾對科大和周邊地區文化和歷史的認識,藉此增強科大與社群的連繫。導賞員包括自創校起於李兆基圖書館工作逾30年的Edwin,以及在海洋研究實驗中心擔任技術員的科大校友Bernadette,他們對科大充滿美好回憶,藉帶領導賞團向參加者分享他們的「科大情」的故事。
科大於本月共舉辦六場「科大深度遊」導賞團,路綫跨越了校園的界限,除了漫步校園、欣賞沿途美景外,範圍亦擴展至與科大一同成長的坑口社區。26名來自科大社群的導賞員,還透過參與路綫設計及分享自己在科大的獨特故事,將參加者和科大精神聯繫起來。
「科大深度遊」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與,活動於9月初接受報名,反應熱烈,名額於開放報名後的兩日內已全數爆滿。有見及此,負責「科大深度遊」活動的環球事務及傳訊處計劃於明年初再度舉辦多場相同主題的導賞團,讓更多市民大眾能透過參與導賞活動,了解科大不同的一面。

新聞
科大管理層歐洲國際交流之旅強化全球夥伴關係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管理層團隊於十月初開展了一趟歐洲之旅。這次五天的策略性訪問跨越四個國家,旨在加強與國際院校合作,並彰顯科大在人工智能、創新和智慧城市方面的前沿發展。
代表團由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率領,成員包括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工程學院院長羅康錦教授、協理副校長(大學數據研究)萊韻詩博士以及全球及大中華事務主任李琬雯。團隊與科大的主要海外學術夥伴進行交流,包括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帝國學院、牛津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歐洲之旅印證科大建立和維持強大國際聯繫的決心,這些聯繫將有助促進更多學術和科研合作。
科大代表團於旅程中主辦了兩場專屬招待會,匯聚海外學者一同討論科研合作機會。此外,科大還聯同香港貿易發展局倫敦辦事處和倫敦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舉辦了一場專家研討會。郭教授和羅教授在會上以人工智能和創新如何塑造可持續和以市民為中心的智慧城市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科大代表團在行程中亦特別安排與在倫敦和巴黎的校友重新聯繫,分享大學最新發展概況,持續凝聚校友,維繫校友對母校的歸屬感。

新聞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歡迎施政報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今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表示歡迎及感謝。
今次施政報告中倡議提高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一倍至40%、加大研發投資及科研成果轉化、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把香港打造成為醫療創新樞紐,以及多項「搶人才、留人才」的措施,均將有效提升香港成為全球科研及知識產權之都。
在提升非本地學生限額方面,葉玉如教授表示:「人才是推動創新的關鍵。我們歡迎政府將大學非本地學生的資助名額加倍、擴大政府獎學金計劃,以及增加大學宿舍宿位。這些措施將為高教界注入新動力,有助我們為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培育更多人才。我們建議分階段落實新增的非本地生名額,並期望政府進一步資助大學,增建教學設施及聘請額外教員,以維持師生比例和教學質素。」
就政府倡議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葉教授認為這標誌著政府進一步推動香港創科發展邁向新里程,對此感到非常鼓舞。相信新平台的建立有助提升香港在相關領域的研發和轉化能力,並有助把香港推向國際創新的前沿。她表示﹕「我們將全力支持和參與新平台的建設,強化大學與國際間的合作,把具影響力的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裨益社會,同時吸引和孕育更多科研人才,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科研合作樞紐。」
至於就政府推動香港成為醫療創新樞紐,葉教授一直積極支持這方面的發展。她表示:「香港科研人員在前沿生物醫學的基礎研究領域具有優勢,再配合以大灣區快速發展的生物醫學技術,未來將可於先進診斷、藥物開發及精準醫療等新興醫藥領域大有作為。港府除可考慮在這些範疇進行投資和發展,亦可考慮成立生物樣本庫,以及在大學成立生物醫學孵化中心。」
葉教授亦歡迎行政長官提出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註冊機構,在港審批藥物及醫療器械的註冊申請。此外,政府表示將於短期內公佈《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科大期望可於新田科技城等創科地段,協助發展生物醫藥研究和服務中心。

新聞
聯合聲明﹕呼籲各界關注本港大學生心理健康並建構學生網絡以促進關愛
最近發生數宗大學生及年輕人不幸離世的事件,作為本地八間大學學生事務代表,我們深表哀痛。我們一直把學生的心理健康視為首要的關注事項,重視其身心健康,並理解他們面對的各種挑戰。我們致力為學生創建同心同行、互相關愛的友善環境,讓他們得到支持與鼓勵。
致大學生﹕我們請各位重視個人心理健康,並明白自我傷害絕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鼓勵學生﹕一)尋求幫助,向信任的人傾訴表達個人感受,並善用校內和社區提供的支援服務;二)在校內以至校外與友輩互相關懷和支持。我們共同努力確保每位學生在其大學生涯,都感受到校方的關懷和支持,及聆聽他們的聲音。
致社會上的年輕人﹕請關愛自己,這是至關重要的。請各位照顧個人身心健康,在生活和學習之間取得健康的平衡,及進行讓自我感到快樂和放鬆的活動,例如做運動、聽音樂或幫助他人。尋求幫助是堅強和認識自我的表現,絕非軟弱。
致家長:學生面對壓力時,可能會因爲缺乏處理危機的經驗而感到困惑。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指導和支持就是子女最重要的依靠。透過給予子女更多的鼓勵和陪伴,父母能有助引導子女以更堅強的意志應對困難。而培育年輕人克服逆境所需的技能,往往源自家長寶貴的指導和陪伴。
讓我們在學生(年輕人)、大學(學校)和家長的同心協力下,共同建立促進心理健康、逆境自強和結伴同行的文化。
甄潔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學務副校長(學生發展)
霍廣賢教授,香港浸會大學 學生輔導長
李東輝教授,嶺南大學 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
高永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輔導長
陳智軒教授,香港教育大學 副校長(研究與發展)
陳炳泉教授,香港理工大學 學務長
周敬流教授,香港科技大 學署理學務長
謝樹基教授,香港大學 學生事務長
(按大學英文字母次序排列)

新聞
科大與澳洲院校加強國際教育聯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工程學院院長羅康錦教授和全球大中華事務主任李琬雯出訪澳洲悉尼和布里斯班的合作夥伴。
汪教授於9月25日出席以「一個太平洋」為主題的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高級國際領導者會議。會議為來自亞太地區40所大學的代表提供了一個平台,討論亞太國家面臨的緊迫挑戰,共同探索有效解決方案。
科大隨後於9月26日聯同香港貿易發展局和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舉辦有關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創新的專家研討會,由羅康錦教授擔任主題演講者。
此次澳洲之旅,科大團隊訪問了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科技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和昆士蘭大學,就策略合作進行了討論。科大與雪梨科技大學和昆士蘭科技大學就學術交流達成協議,並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這些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有助加強國際學術和研究合作,拓展科大的全球網絡和影響力。
科大致力擴大及維繫校友國際網絡,特別在悉尼安排了校友聚會,凝聚畢業生與母校建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