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科大歡迎新任校董會副主席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歡迎行政長官委任施熙德女士出任科大校董會副主席,任期由2024年11月1日起生效。
施熙德女士自2018年出任科大校董會成員,她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兼公司秘書,於法律、法規、合規與公司管治事務有逾三十載經驗。她為英格蘭與威爾斯、香港及澳洲維多利亞省之合資格律師,亦是特許公司治理公會及香港公司治理公會成員。施女士是校董會法律事務委員會創會主席、財務委員會副主席、大額標書審批委員會主席,以及多個委員會的成員。在這些崗位上,她一直就大學的重大政策和策略發展提供建議,涵蓋財政、知識轉移、人力資源政策及大學管治等。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歡迎施女士的新任命,他表示:「施女士自2018年加入校董會以來,一直堅定不移地支持科大的發展。她在法律與公司治理等領域經驗豐富,為科大領導層提供寶貴意見。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創作科大首支校歌的過程中也擔當了重要角色,校歌不但加強了大學成員的歸屬感,亦體現了科大的核心價值。我期待與施女士有更緊密的合作,並深信她履新後將繼續發揮所長,協助校董會處理不同範疇的工作,共同帶領大學再創高峰。」
沈教授亦感謝即將卸任的校董會副主席楊佳錩教授,多年來對科大校董會的盡心貢獻。楊教授自2016年8月起出任大學司庫,其後於2021年11月獲委任為校董會副主席。沈教授說﹕「楊教授不僅協助校董會定期檢視職權範圍及成員資格等事宜,以提升大學的治理水平,亦領導不同的委員會,為科大的財務穩健與人事管理出謀獻策。他任內在籌建港科大(廣州)一事上亦貢獻良多,值得表揚。我衷心祝願他未來一切順利。」

新聞
A Journey into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KUST with New BEng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gram(只供英文版本)
Hello, aspiring wizards and witches of technology! If you’ve ever dreamed of casting spells with code or inventing extraordinary devices, let me take you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E)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Whether you’re a curious Muggle or a prospective student, prepare for an adventure filled with excitement and discovery!

新聞
科大識別新基因 為治療脊髓損傷帶來突破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有關神經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為治療中樞神經系統(CNS)損傷帶來新希望。研究人員透過識別一種調節多種類型CNS軸突再生的新基因,為修復受損的神經網絡邁出重要一步,相關研究結果已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成年哺乳類動物的CNS缺乏自我修復能力,是治療脊髓損傷的主要困難,令這些損傷可能導致如癱瘓等永久性殘疾。早於2019年,科大生命科學部劉凱教授帶領的團隊在《神經元(Neuron)》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便曾揭示,lipin1基因透過神經元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於調節CNS軸突再生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科學界仍須進一步研究軸突再生的複雜分子機制,了解如何利用這些機制治療脊髓損傷。
Lipin1是一種參與脂質代謝的酶,降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中的lipin1水平可以指導神經元從合成存儲脂質轉向膜組分磷脂,進而促進神經修復。其中,有些脂質還可以參與訊號傳遞,包括磷脂酸(PA)和溶血磷脂酸(LPA),可以活化重要的細胞通路,包括mTOR通路,對細胞生長和存活十分重要。
是次研究中,劉凱教授帶領的團隊設計了一種專門針對lipin1 mRNA的新型shRNA,並將其封裝在AAV病毒載體中,借助AAV遞送至神經元,能夠將lipin1 的水平降低63%。研究發現,降低神經元中的lipin1水平會增加PA和LPA的含量,從而活化mTOR和另一種訊息分子STAT3。這些變化顯著促進了神經再生,揭示了lipin1-PA/LPA-mTOR相關的回饋迴路在損傷後阻止神經再生的過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

新聞
科大與寧德時代達成跨領域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近日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德時代)達成跨領域科技創新合作協議,成為第一間與寧德時代合作的本地大學,推動可持續發展及新能源研究相關領域的科研創新和人才培育工作。
透過此次合作,寧德時代將於五年內提供資助予科大,在先進材料、零碳新技術等相關領域上共同開展研究合作和成果轉化,並成立創投基金資助具備發展潛力的科技初創團隊進入市場。同時,寧德時代將資助參與相關研究的優秀博士及碩士生,而獲得資助的研究生亦有機會於畢業後優先獲該公司聘用。
在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歐陽楚英教授、科大校董會副主席楊佳錩教授,以及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的見證下,寧德時代香港研究院副院長兼首席技術官龔嘉棟博士與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在儀式上簽署合作協議,雙方亦有其他高層管理人員出席。
歐陽楚英教授表示:「寧德時代依然是一個不斷發展及成長中的企業,實現高質量的技術創新需要同行業的優質資源攜手並進,深入推進産學研合作,共同促進新能源科技穩步發展。」
葉玉如教授感謝寧德時代的信任與支持,她表示:「創新科技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提升生活質素的重要引擎,推動新能源的高質量研究更是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科大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一直致力和社會各界合作,將學術成果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未來,我相信透過與寧德時代的合作,雙方一定能以創新技術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社會,為香港、為國家謀求更大的發展。」
作為一所國際領先的研究型大學,科大致力推動前沿領域的基礎研究,通過突破性發現為重大的全球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大學早於2014年成立「能源研究院」,提供一個跨學科平台,開展與能源相關的前沿科學研究。而寧德時代則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並於去年底應香港特區政府邀請於本地設立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雙方的共同願景均為以科技創新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新聞
科大團隊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脊髓損傷後防止軸突退化中的關鍵作用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工程研究人員和生物學家攜手展開跨學科研究,成功揭示了一種脊髓神經損傷的保護機制,為開發治療方案帶來曙光,有望造福全球逾千萬患者。
脊髓損傷可造成嚴重後果,例如終身癱瘓,但科學界至今尚未全面了解它的機理,因此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長期以來,由於缺乏適當的活體成像技術,科學家無法精確地觀察研究脊髓內未受干擾的細胞生物過程。
為了克服這一困難,科大工學院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瞿佳男教授與理學院生命科學部劉凱教授組成了跨學科團隊。他們結合多模態顯微成像技術和光學清除技術,成功實現微創活體成像,並由此發現小膠質細胞在脊髓軸突損傷後,會發揮一種特殊功能,並有效阻止軸突退化。
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裏最為主要的長駐免疫細胞。它們對大腦發育、穩定體內環境和神經系統疾病均有重要影響。科學界近年的研究顯示,無論在神經新生、突觸可塑性或神經退化等過程中,小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之間都有重要的相互作用。
劉凱教授介紹說:「這項研究採用了瞿教授實驗室所開發的先進活體多模態顯微成像技術和光學清除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自然生理條件下脊髓中膠質細胞與節點的相互作用。」
他續指:「在單一脊髓軸突損傷的急性階段,我們發現小膠質細胞原來對神經具有關鍵的保護功效。研究結果也解釋了小膠質細胞與軸突之間的通訊機制,為開發有效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靶點。」
團隊證實了在脊髓中,小膠質細胞能與髓鞘軸突的郎氏結(nodes of Ranvier)建立直接接觸,並在軸突損傷後,表現出顯著的神經保護包裹行為。這種保護機制依賴於P2Y12受體的功能,突顯出神經元與膠質細胞之間一種新的相互作用,能夠防止急性軸突退化擴散至節點之外。

新聞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歡迎施政報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歡迎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今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措施,當中,她特別欣喜特首支持籌建本港第三所醫學院、推出支援研究及創業發展的新政策,以及多項粵港澳大灣區的協作計劃等,相信可進一步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她指出:「科大對特首支持籌建本港第三所醫學院,並成立工作組跟進相關事宜,深感鼓舞。當中,政府建議於北部都會區內的牛潭尾預留用地,發展新醫學院校舍及綜合醫教研醫院,相信將可與河套港深創科園大力發展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產業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我們得悉工作組將邀請有意開設新醫學院的大學提交建議書,科大會積極了解相關計劃的細節及要求,期望可作出貢獻。」
為響應政府希望透過增加醫學培訓名額及成立第三所醫學院,以增加本地醫療專業人才的願景,科大於本年初表明有意籌劃本港第三所醫學院,並已成立不同的工作小組,收集相關持份者的意見,並制定初步建議書。
在研究及創新創業發展方面,葉教授欣喜政府將推出新一輪 15 億元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撥款1.8億元促進初創企業的發展,以及成立100 億元的母基金,鼓勵市場投資新興和未來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等。她相信,這些舉措將可助香港打造更具活力的創科生態圈。科大近月亦推出「創新創業基金」,冀吸納市場投資夥伴,以支持科大重點領域初創企業的發展,正好與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的母基金目標一致。
此外,葉教授亦歡迎政府推進第三個「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更指此與科大的重點前沿科學領域高度契合。一直以來,科大有不少創新科技及研發獲公營機構、企業垂青,例如政府部門即將試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文書輔助應用程式,正正是由科大牽頭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所研發。科大學者亦將領導新的InnoHK研究中心,開展太空機械人與能源研發項目,參與包括嫦娥八號任務在內的國家航天事業,充分展現科大於力學、熱學、機械人、傳感器、微型儀器以及熱控技術等前沿領域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