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式點心車今日重現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園的中式茶樓,盛載著精緻軟餐及傳統點心的懷舊點心車,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照顧者以及其他合共百多名賓客,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飲茶體驗。 一眾科大高層管理人員與活動貴賓牽頭,與學生和教職員義工隊共同化身茶樓侍應,為客人送上美味點心,兩所科大初創公司亦同場展示了如何透過科技創新,提升長者生活質素。
吞嚥困難是常見的長者健康問題,成因包括身體機能退化或疾病,例如中風、認知障礙、柏金遜症和癌症等。本地研究顯示,約六成居住於院舍、以及四成接受日間護老服務的長者,均面對不同程度的吞嚥障礙。由於擔心於公眾地方進食時嗆到引起尷尬,許多長者往往避免外出用膳,令他們難以與家人一起外出用膳。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合作研究團隊首創一種層壓形貌的界面微結構,可進一步提高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的穩定性和光電轉換效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高效率、低成本以及器件美學方面的獨特優勢,在電網電力、便攜電源和太空光伏等應用場景均展示出取代傳統硅電池的巨大潛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器件結構分為正式與反式兩種。其中反式器件因各層電子材料比正式器件較為穩定,從而展現出更好的應用前景。儘管如此,反式器件仍然存在較多的界面科學問題,特別是富勒烯基電子傳輸層與鈣鈦礦表面形成的界面處缺陷富集,是影響器件性能與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布推出《淨零排放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此為香港高等教育界中,首份採用多管齊下策略的綜合行動綱領,旨在推動於2045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的願景。科大將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帶來的發電收益,共投放3,000萬港元資金,進一步推動減碳研究,並於校園應用各項創新減碳方案。
經過廣泛諮詢後,科大訂立進取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包括在2035年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並於2045年實現全面淨零排放1。事實上,科大自2014年推出首份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以來,已成功減少34%的溫室氣體排放,為是次推出的《行動計劃》奠下成功的基礎。
科大《行動計劃》最重要一環,乃推出《淨零建築標準》,為所有新建和翻新建築訂立嚴格設計和運營指引,相關規定更超越香港最高的綠色建築認證要求。其中,預計於2025年落成的李家誠創科大樓將成為本港隱含碳最低的建築之一,每平方米二氧化碳排放當量低於500公斤,較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非住宅建築基準低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