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闻
科大剑坛新星冒起 於亚运会大放异彩
剑击运动著重战略,而且讲求选手灵活敏捷及是否具备韧劲和高度集中力。选手更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力,可谓斗智斗力。
科大年青剑击选手、生物医学工程学部三年级生张楚莹於第十七届仁川亚洲运动会(亚运会)夺得女子花剑团体赛铜牌,为香港奖牌榜再下一城。张楚莹的剑击天份於小学四年级为人发掘,此後她为香港囊括多个奖项,亦是香港剑击总会会员。现时,她在香港年青剑坛(20岁以下)排名第一,而公开组别则排名第二,为她剑击选手生涯旅途上的重要里程碑。
剑击生涯有时亦会遇上风浪,张楚莹还记得早期的一些失败经历。她说∶「剑击需要灵活的技巧、高度的专注力及良好的情绪管理。其实在乎输赢的心态为我带来无形的压力,影响我的临场表现。出战多次比赛後累积了不少经验,我渐渐变得更成熟,并明白成功从不靠比赛的胜负来衡量。」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这句俗语虽听起来有点腻,但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张楚莹每星期牺牲宝贵的社交时间,花十五小时练习剑击,除了要分配时间练习,她还需经常到海外参与不同赛事。然而,她的学业成绩却同样骄人,2012年入读科大以来,一直列为优异生(Dean’s List)。
张楚莹续指∶「我们要事先思考对手的策略,找出他们的弱点,然後逐一击破,此外,勇气亦至为重要,我经常在剑击团队感受到正能量,队员彼此互助互勉。」是次在亚运会所取得的胜利,令这为出色的年青剑击选手深感鼓舞,亦令她在剑击界再上一层楼。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两教授获选IEEE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冯雁教授及俞捷教授获誉满国际的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授2015年度院士荣衔,令科大的IEEE院士总人数上升至35人。
冯雁教授的研究范围包括语音理解、机器翻译、多语种处理及音乐信息检索,她于人机互动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获颁IEEE院士荣衔。俞捷教授的研究方向则包括高速及无线光通信集成电路设计、高频CMOS晶体管和无源器件建模,以及用于生物植入感应器的无线能量传输电路,其于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和器件建模范畴具杰出贡献而当选IEEE院士。
冯教授是科大人类语言技术中心的创办成员之一,该中心为大中华区首个此类研究中心,并培育众多业内及学术领袖。冯教授兼任科大InterACT国际实验中心总监,以及科大女教授协会的创会主席。她也是带领以数据驱动方法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业界知名协会ACL SIGDAT的候任副主席及董事会成员,并曾担任IEEE信号处理组语音与语言技术分会委员长达6年,以及所有语音与语言领域国际会议的技术主席及地区主席。她曾为IEEE Transactions on Audio、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ACM Transactions on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以及Transactions on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冯教授并是多家科技公司的创办人,于巿场上推出首个商业化的中国自然语言搜寻器、网上机器翻译系统,以及自动分析音乐内容的推荐系统。冯教授于1988年于美国麻省的伍斯特理工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93及1997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分别取得电脑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欧德孟教授荣膺美国物理学会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宣布物理学系主任欧德孟教授荣膺2014年度美国物理学会院士。美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物理分部的赞辞指出:欧德孟教授「开发及利用自旋极化低能量电子显微镜,以了解固体表面的物理现象。」
欧德孟教授于1991年加入科大,成为创办物理学系的成员之一。1997年,欧德孟教授获颁科大理学院教学奖,并由2011年起担任物理学系主任至今。欧德孟教授研究凝聚态物理,以了解固体表面、界面及薄膜纳米结构的形态、动力学、电子和磁学特性,包括扩散与生长、动力学不稳定性,以及量子尺寸效应。
美国物理学会院士颁授计划旨在表扬一些对物理研究、领导或服务、或于科学及科技应用有卓越贡献的会员。经过严谨的遴选程序,每年获选院士的会员不多于会员总数的0.5%,因此所有获选的院士都是备受业内人士尊崇的杰出会员。
传媒查询:
鲁桂欣
电话﹕2358 6317
电邮﹕sherryno@ust.hk
卢凯琳
电话﹕2358 8556
电邮﹕charmainelo@ust.hk
2014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创新线上学习课程 荣获Wharton-QS Stars Awards 两个奖项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获颁发有高等教育界「奥斯卡奖」之称的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 Reimagine Education两个奖项,以肯定大学对推动创新网上教学的成效。
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商学院SEI高阶管理研究中心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合办,是全球首个创新教学大奖,以表扬高等教育界中,提升学习及就业能力的创新教学法。
科大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创新教学与在线学习)、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庞鼎全教授领导的小组,在来自43个国家、427所院校及企业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其「香港虚拟大学」计划在混合学习组别中获得亚军。「香港虚拟大学」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重组及协作基金资助成立,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学员提供一个网上学习平台,让他们修读本港多所大学的优质课程。
「香港虚拟大学」让学员有机会修读本身院校没有的课程,亦可作为中学生衔接升学的桥梁。计划为学员提供持续进修的机会,同时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意见。虚拟大学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包括网上面授课程,学员可根据个人的进度学习,更具弹性。沃顿商学院及QS赞扬「香港虚拟大学」为创新学习作出杰出贡献。
科大在混合学习组别中,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同获亚军;冠军是美国犹他大学,季军由哈佛大学获得。此外,科大为本港及澳门超过140间中学提供化学家线上学习课程,透过生动有趣的录影、研讨会及实验课堂,让中学生修读大学程度的化学课程,吸引超过8,000名学生报读,获大会颁发自然科学奖冠军。
科大首席副校长史维教授恭贺庞教授及其团队,他表示:「是次获奖肯定了科大在创新电子教学的成效。透过科大的计划,学员除了可以体验大学的课堂,混合式课程亦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及发问技巧。科大将进一步推广创新的线上学习,让全球更多年青人受惠。」
庞教授称:「我很高兴科大团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赛事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及认同。这些奖项显示科大不仅致力推动及发展创新教学,并且处于领导位置。」
「香港虚拟大学」的学员认为,课程引起了他们对科学及研究的兴趣,更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与各地学员讨论交流,增长科学知识。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队伍胜出首届医疗保健产品设计比赛 友邦保险认为产品具市场发展潜力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四名硕士生凭借一套创新护踝,嬴得大学首届「医疗保健产品设计马拉松」。该护踝协助运动员改善错误步姿,避免受伤并提升运动诣艺,比赛赞助商友邦保险认为产品具市场发展潜力,现正与学生队伍商讨发展路向,并将引入创投基金研究开发产品。
该套配有感应器的护踝连接智能手机应用程式,不但可训练用家学习不同运动、武术及舞蹈动作,更可搜集数据,让运动教练或物理治疗师遥距提供建议及监督,协助用者掌握正确的运动及复康姿势。科大科技领导及创业课程硕士生Jitesh Chhabria 受其足伤启发,联同三名同学陈永康、叶永铿及杨溪组成队伍NGgear设计有关产品参赛。四届世界重量级泰拳比赛冠军Alain Ngalani、天使基金投资者及健身中心Crossfit 852创办人Theodore Lo与前香港榄球代表队队员兼Coastal Fitness创办人Ed Haynes均有就产品提供意见。
友邦保险集团下设的创新发展小组AIA Edge主管莫鸿逵先生表示,医疗保健乃亚洲区今日面对最大的挑战及机遇。「科大学生展示了电子科技应用于医疗保健上的惊人潜力,同学提出的创新思维反映我们还有很多解决方案应对今日社会面对的医疗问题。」
「医疗保健产品设计马拉松」由两个科大学生组织﹕创业联盟(VEN) 以及Design Alpha筹组发起,工学院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及科大创新中心协办。参赛者于个半月内参与六堂有关设计思维的课程,经两轮筛选后由评判选出六名决赛队伍角遂冠军。
比赛目的旨在为参赛者提供资源及辅导,助他们发展具市场价值的产品。友邦保险与本港领先的创业培训公司Nest合作,为可穿戴的高科技保健产品构建平台,将创新的设计概念转化成商品,惠及友邦的客户群。透过结合大学创新意念以及商界支持,设计马拉松的影响力得以倍增,为香港的创新工业作出贡献。
科大创新中心副主任宋思齐教授表示,今次比赛借镜史丹佛大学设计学院及国际知名设计公司Ideo的概念,将设计思维哲学与比赛模式结合,应用于开发高质素的健康及保健产品,是为香港首次。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全球排行16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本年度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及排名调查(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Survey and Ranking 2014)跃升两级至16名,位列大中华院校之首。此项调查同时于美国«纽约时报»报导。
该调查共访问了4,500名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招聘与行政人员,包括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墨西哥、摩洛哥、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地区,当中超过一半受访者来自1,000间全球领先的公司。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国际化的大学模式将会是大势所趋,各院校应提供学习就业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环境,以准备学生投身社会。报告亦指出,着重发展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学科(STEM)的院校排名相对较佳。
调查由法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Emerging及德国主要研究机构Trendence合作进行,根据美国«纽约时报»报导,亚洲院校的就业能力排名于雇主眼中不断提升,占本年度首150家学府的五分之一,相比2011年高出两倍。科大于去年的排名为18。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对大学排名上升表示欣喜:「对于世界各地的雇主乐于聘用科大毕业生,我感到十分鼓舞。调查结果亦印证了我们全人敎育的成果,致力培育全才,以国际视野应对问题。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大学之一,科大的多元学习环境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能力,让他们身处不同环境与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陈校长续称:「此调查较其他大学排名更具意义,调查结果指出科大毕业生工作表现良好,且受全球公司欢迎。」
为加强学生的竞争及就业能力,科大积极与全球250间顶尖学府合作,包括200个交流伙伴,透过交流、实习与义工服务,增加学生的全球经验。科大期望将本科生参与海外交流的比例由现时的四成提升至五成。
科大的学生就业中心亦会有策略地协助学生按兴趣作出就业计划、掌握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及雇主的要求。大学并充分利用企业、专业团体及校友的庞大网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2014年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及排名详情:http://emerging.fr/press_release_en.html。
传媒查询: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于全国飞机设计比赛中胜出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五名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本科生,早前参与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举办的首届全国飞机设计比赛,于153队由航天研究员、硕士及博士生组成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二名。
科大队伍设计的双座轻型运动飞机「游龙」,于机腹安装水翼以缩短起飞时间,并配以可折迭的机翼增加地面操作的灵活度,其下反翼尖的设计亦可减少飞机于水面起飞时翼尖触碰水面的机会,提升安全度。科大现正与中航合作,为内地私人飞机市场设计同类型的双座轻型运动飞机,得奖学生将获邀参与研制工作。
是次为五名得奖学生﹕陈浩然、蔡智翔、李家莹、谢雨扬和朱远航首次设计载人飞机,他们花了一个月所构建的一比十「游龙」模型,现正于中航工业通飞位于珠海的总部作展览。科大与中航通飞研究院的参赛队伍同获亚军,冠军则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支十人队伍所夺得。
同为杰出航空工程师的科大首席副校长史维教授,欣见科大年轻队员充分发挥天份与创意,成功于大型比赛中获得肯定。他表示﹕「其实香港很多年轻人对设计及构建新一代飞机器充满热诚和兴趣,我们致力协助他们实践飞行梦,透过把握区内高增值工业的潜力,为蓬勃的航空业出一分力。」
科大正筹组一个航空航天工程的主修课程,积极与航空业界开展科技交流及研究合作伙伴关系。过去两年,科大于创新及科技基金及中航的支持下进行多个研究项目,包括开发飞机引擎压气机叶片气动弹性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将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飞机结构、全视角高精度三维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空心叶轮适应式五轴加工及测量等。科大及中航更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提升双方科研合作。
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赵汝恒教授表示﹕「航空工程是一个高增值的产业,可为整个亚洲区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及经济利益,作为区内的航空枢纽港以及中国的门户,香港应捉紧机遇,与内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这个高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