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09

新闻
何佐芝冯月燕慈善基金捐献五百万助科大发展
香 港 商 业 电 台 创 办 人 何 佐 芝 先 生 以 「 何 佐 芝 冯 月 燕 慈 善 基 金 」 名 义 慷 慨 捐 助 五 百 万 港 元 给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 科 大 ) , 推 动 科 大 长 远 发 展 。该 笔 捐 款 将 会 用 作 成 立 「 商 业 电 台 金 禧 奖 学 金 」 , 部 份 奖 学 金 将 用 作 资 助 从 内 地 贫 困 地 区 到 科 大 升 学 的 学 生 以 及 奖 励 其 它 优 秀 的 香 港 学 生 。科 大 校 长 陈 繁 昌 教 授 对 何 佐 芝 冯 月 燕 慈 善 基 金 的 捐 赠 深 表 感 谢 , 对 何 佐 芝 先 生 不 遗 余 力 扶 助 香 港 的 教 育 事 业 , 深 感 敬 佩 。关 于 何 佐 芝 先 生 及 「 何 佐 芝 冯 月 燕 慈 善 基 金 」 何 佐 芝 先 生 于 1959 年 创 办 香 港 商 业 电 台 。 多 年 来 , 该 电 台 一 直 是 香 港 主 要 广 播 媒 体 之 一 。 何 先 生 与 先 夫 人 何 冯 月 燕 女 士 更 热 心 公 益 , 成 立 「 何 佐 芝 冯 月 燕 慈 善 基 金 」 , 除 捐 助 万 千 莘 莘 学 子 外 , 何 夫 人 生 前 更 为 香 港 红 十 字 会 担 当 义 务 工 作 长 达 30 年 。

2008

新闻
科大去年颁发奖学金近三千万 675学生受惠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 科 大 ) 于 二 零 零 七 至 零 八 年 度 , 共 颁 发 超 过980个 奖 学 金 予 成 绩 优 异 及 表 现 卓 越 的 学 生 , 总 金 额 达 港 币 二 千 九 百 七 十 六 万 元 , 获 奖 同 学 共 六 百 七 十 五 人 。 科 大 校 长 朱 经 武 教 授 在 今 日 举 行 的 奖 学 金 颁 奖 礼 上 表 示 , 「 优 秀 的 学 生 不 该 因 经 济 困 难 而 失 去 上 大 学 的 机 会 。 科 大 衷 心 铭 谢 各 善 长 鼎 力 支 持 , 设 立 奖 学 金 , 为 科 大 同 学 带 来 更 圆 满 的 学 习 体 验 。 」 科 大 的 奖 学 金 来 源 , 分 别 来 自 个 人 、 校 友 、 慈 善 基 金 以 至 工 商 机 构 的 捐 赠 。 为 表 扬 及 答 谢 各 界 善 长 鼎 力 支 持 , 科 大 今 日 举 行 奖 学 金 颁 奖 典 礼 及 答 谢 茶 聚 , 让 受 惠 同 学 亲 身 答 谢 捐 赠 者 , 及 分 享 获 奖 后 的 得 着 。 过 去 五 年 , 科 大 获 各 界 热 心 人 士 捐 赠 的 奖 学 金 近 一 亿 港 元 。 奖 学 金 颁 发 的 数 目 , 由 二 零 零 三 / 零 四 年 的393个 増 至 二 零 零 七 / 零 八 年 的984个 , 増 长 逾 两 倍 半 ; 奖 学 金 总 额 亦 由 二 零 零 三/零 四 年 的 一 千 三 百 二 十 六 万 元 , 增 至 零 七/零 八 年 的 二 千 九 百 七 十 六 万 元 , 增 幅 亦 超 过 两 倍 。 奖 学 金 得 奖 人 数 , 由 二 零 零 三/零 四 年 的 三 百 九 十 一 人 , 增 至 二 零 零 七/零 八 年 的 六 百 七 十 五 人 , 增 长 达 百 分 之 七 十 二 点 六 ; 而 得 奖 人 数 占 科 大 全 日 制 学 生 总 人 数 比 例 亦 逐 年 上 升 , 由 二 零 零 三/零 四 年 的 百 分 之 五 点 八 六 , 递 增 至 二 零 零 七/零 八 年 的 百 分 之 九 点 三 二 , 即 约 十 个 全 日 制 学 生 , 有 一 人 获 奖 。

2007

新闻
科大增设奖学金鼓励优秀新生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 在新学年(2007至08年度),将增加奖学金额,给予循「大学联招」(联招) 途径入学的优异生、或学业成绩之外具特殊才华与表现的学生,以鼓励他们入学后,专心学习。获最高奖学金的学生,可以享有全期奖学金,包括学费和津贴,每年约10万港元。 科大得到社会各界鼎力捐款资助,设立丰富的奖学金计划,以吸引优秀的新生报读,鼓励他们在大学努力学习。科大的奖学金计划十分全面,为循不同途径入学的优异生而设,包括联招、「优先取录计划」及「直接入读计划」。除学业成绩以外,那些积极服务社会、或具特殊才华及表现的学生,都可申领。奖学金计划旨在吸引在各方面具有潜质的学生,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充份的发挥。 循联招途径入学的学生,在高级程度会考考获2A或以上,可领取奖学金,每年可得金额由港币$15,000起,至相等于全年学费(港币$42,100) 加港币$55,000津贴,即每年约10万港元。新生入读大学后成绩理想,可续领奖学金。例如修读三年本科课程,学生可连续三年享有奖学金,总额最高可达港币$300,000。 至于具特殊才华和表现的学生,每年奖学金为港币$15,000,得奖者可续领,直至完成课程为止。奖学金评审的准则包括:对社会服务或学生活动有杰出贡献,或者在体育、音乐、艺术及文化等方面有优异表现。 科大署理副校长(学术事务)钱大康教授表示:「科大增加奖学金总额,让学生入学后,可以更专心、更努力学习。事实上,科大一向十分着重招收优秀学生,包括学业成绩优异,以及在学业成绩以外,具特殊才能和潜质的优秀青年,使他们能够一展所长,发挥才华。优秀人才是社会未来的生力军,须要我们悉心培育。
新闻
朱经武校长与夫人捐出一百万培育物理科研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直致力培育科研人才。为鼓励物理学系本科生参与物理研究,提升研究兴趣和能力,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与夫人捐出一百万港元,嘉许科大物理学系具有科研潜力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借此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朱经武教授与夫人物理奖颁奖典礼今日(6月5日)于科大校园举行。朱校长在典礼上向两名今届得奖学生洪小平同学(本科一年级)和何卓婷同学(本科三年级)颁赠各五万港元的支票,以示鼓励。其它出席今日典礼的人士包括科大署理副校长(学术)钱大康教授、科大理学院院长郑绍远教授、科大物理学系主任沉平教授及物理奖评审委员会成员。 朱校长致词时恭贺两位得奖学生,并给予他们一些未来就业的指引。朱校长说:「活着是要不怕冒险,开放自己接受新挑战。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寄望这小小奖项能为你们增添推动力,在物理界创一番事业。我希望终有一日你们能成为世上出色的伟大科学家。」 两名得奖同学发表的高水平物理研究报告,一致获得由科大物理学系教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高度赞赏。洪同学的报告是研究「InGaN/GaN量子井发光二极管」,这是一种非常高性能的​​发光设备,这项研究对节约能源以及其它光学应用很有帮助。 另一位得奖同学何卓婷的研究是关于「板状光子晶体内力的分布」。她的报告指出光子晶体能影响光的方向,光同时间载着能量,根据不同的频率和板间距,板与板可以相互吸引或排斥。何同学亦同时研究光的流向如何影响物料的结构。 物理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及科大物理学系王国彝教授表示今届参赛同学水准非常高,有些更达到研究生水平。王教授说:「我希望奖项能激发本科生做科研的兴趣,及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6306 电邮:kluk@ust.hk
新闻
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成立 增强科大应用研究技术力量
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中心)今日(4月17日)正式在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园成立,这将进一步提升科大在应用及研究技术上的力量。 为应付与日俱增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科大需扩充校舍。新落成的中心总面积为一万平方米,总建造费约1.6亿港元,其中半数由政府资助,另一半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慷慨捐出。中心以香港赛马会命名,以示对基金的谢忱。 中心的成立,体现大学通过应用研究和技术转移,为香港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有助科大与工商企业创建更紧密的伙伴合作关系。 香港赛马会副主席艾尔敦先生、教育资助委员会当然委员、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质素保证局主席、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林李翘如博士、科大校董会主席陈祖泽博士、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科大署理副校长(研究及发展)易东莱教授及科大协理副校长(学术)庞鼎全教授出席了开幕典礼。 朱校长在致词时衷心感谢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及所有热心的捐款人对科大的厚爱和支持,使中心顺利落成。他说:「科大的成立,是社会各方努力的成果,而中心得以在今天落成启用,是大学值得骄傲的最新成果。」 艾尔敦先生在开幕礼上表示,新成立的中心不但标志着过往培育科研人才的成就,更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他期望见到大学与工商企业有更多的伙伴合作,推动香港的经济迈步向前。 开幕典礼后,所有嘉宾到四间新命名的演讲厅,参加启用典礼,分别为蒋震演讲厅、李兆麟伉俪演讲厅、龙罗佩瑜讲堂及龙启霖讲堂。大学用他们的名字命名演讲厅及讲堂,以感谢他们的慷慨捐助,鼎力支持大学发展。 中心为两幢五层高的大楼,座落在清水湾校园,从教学大楼东南角的新翼扩展。中心设施包括干湿型应用研究开发实验室、一系列有关应用科研、技术转移、商品化、行政与专业发展教育的设施,以及为大学与工商界科研合作等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6306 电邮:kluk@ust.hk
新闻
李兆基博士四亿元捐款助科大发展
李兆基基金会捐款四亿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学,支持科大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教研学府。 李兆基慨捐四亿港元予科大,由陈祖泽博士及校长朱经武教授接收支票 李兆基校园座落山顶 科大校园鸟瞰图。红线圈所示,为李兆基校园 基金会主席李兆基博士表示:「科大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教研学府,我只是略尽绵力,希望帮助科大实现这个理想,为香港培养出更多一流人才,创造一代一代的生产力,贡献社会。 」 科大校董会主席陈祖泽博士衷心感谢李兆基博士的鼎力支持。他表示:「李兆基博士的慷慨捐助,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这份厚礼,表示了李博士对科大的教学与研究成果的肯定,对我们进一步为香港贡献的巨大支持,我们对他的浓情厚意,铭感于心。」 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表示:「这笔慷慨捐助使我们可以大力提升教学质素,更好地迎接『三三四新学制』,使科大学生能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 朱校长又表示:「高等研究院有助香港和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知识中心,强化我们知识型经济。李兆基博士的捐助,让我们能圆这个香港梦。」 为了答谢李兆基博士对科大的鼎力支持,大学把未来发展的新校园,命名为「李兆基校园」、把大学新校园内商学院及其它单位的学术大楼,命名为「李兆基商学大楼」;并且尊授李兆基博士为「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创院赞助人」。 科大未来发展的新校园,座落当前校园的山上,预定2012年启用,以配合大学转为四年学制的发展需要。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 2358-6306 电邮: kluk@u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