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09

新聞
何佐芝馮月燕慈善基金捐獻五百萬助科大發展
香 港 商 業 電 台 創 辦 人 何 佐 芝 先 生 以 「 何 佐 芝 馮 月 燕 慈 善 基 金 」 名 義 慷 慨 捐 助 五 百 萬 港 元 給 香 港 科 技 大 學 ( 科 大 ) , 推 動 科 大 長 遠 發 展 。該 筆 捐 款 將 會 用 作 成 立 「 商 業 電 台 金 禧 獎 學 金 」 , 部 份 獎 學 金 將 用 作 資 助 從 內 地 貧 困 地 區 到 科 大 升 學 的 學 生 以 及 獎 勵 其 他 優 秀 的 香 港 學 生 。科 大 校 長 陳 繁 昌 教 授 對 何 佐 芝 馮 月 燕 慈 善 基 金 的 捐 贈 深 表 感 謝 , 對 何 佐 芝 先 生 不 遺 餘 力 扶 助 香 港 的 教 育 事 業 , 深 感 敬 佩 。關 於 何 佐 芝 先 生 及 「 何 佐 芝 馮 月 燕 慈 善 基 金 」 何 佐 芝 先 生 於 1959 年 創 辦 香 港 商 業 電 台 。 多 年 來 , 該 電 台 一 直 是 香 港 主 要 廣 播 媒 體 之 一 。 何 先 生 與 先 夫 人 何 馮 月 燕 女 士 更 熱 心 公 益 , 成 立 「 何 佐 芝 馮 月 燕 慈 善 基 金 」 , 除 捐 助 萬 千 莘 莘 學 子 外 , 何 夫 人 生 前 更 為 香 港 紅 十 字 會 擔 當 義 務 工 作 長 達 30 年 。

2008

新聞
科大去年頒發獎學金近三千萬 675 學生受惠
香 港 科 技 大 學 ( 科 大 ) 於 二 零 零 七 至 零 八 年 度 , 共 頒 發 超 過 980 個 獎 學 金 予 成 績 優 異 及 表 現 卓 越 的 學 生 , 總 金 額 達 港 幣 二 千 九 百 七 十 六 萬 元 , 獲 獎 同 學 共 六 百 七 十 五 人 。 科 大 校 長 朱 經 武 教 授 在 今 日 舉 行 的 獎 學 金 頒 獎 禮 上 表 示 , 「 優 秀 的 學 生 不 該 因 經 濟 困 難 而 失 去 上 大 學 的 機 會 。 科 大 衷 心 銘 謝 各 善 長 鼎 力 支 持 , 設 立 獎 學 金 , 為 科 大 同 學 帶 來 更 圓 滿 的 學 習 體 驗 。 」 科 大 的 獎 學 金 來 源 , 分 別 來 自 個 人 、 校 友 、 慈 善 基 金 以 至 工 商 機 構 的 捐 贈 。 為 表 揚 及 答 謝 各 界 善 長 鼎 力 支 持 , 科 大 今 日 舉 行 獎 學 金 頒 獎 典 禮 及 答 謝 茶 聚 , 讓 受 惠 同 學 親 身 答 謝 捐 贈 者 , 及 分 享 獲 獎 後 的 得 著 。 過 去 五 年 , 科 大 獲 各 界 熱 心 人 士 捐 贈 的 獎 學 金 近 一 億 港 元 。 獎 學 金 頒 發 的 數 目 , 由 二 零 零 三 / 零 四 年 的 393 個 增 至 二 零 零 七 / 零 八 年 的 984 個 , 增 長 逾 兩 倍 半 ; 獎 學 金 總 額 亦 由 二 零 零 三/零 四 年 的 一 千 三 百 二 十 六 萬 元 , 增 至 零 七/零 八 年 的 二 千 九 百 七 十 六 萬 元 , 增 幅 亦 超 過 兩 倍 。

2007

新聞
科大增設獎學金鼓勵優秀新生
香港科技大學 (科大) 在新學年(2007至08年度),將增加獎學金額,給予循「大學聯招」(聯招) 途徑入學的優異生、或學業成績之外具特殊才華與表現的學生,以鼓勵他們入學後,專心學習。獲最高獎學金的學生,可以享有全期獎學金,包括學費和津貼,每年約10萬港元。 科大得到社會各界鼎力捐款資助,設立豐富的獎學金計劃,以吸引優秀的新生報讀,鼓勵他們在大學努力學習。科大的獎學金計劃十分全面,為循不同途徑入學的優異生而設,包括聯招、「優先取錄計劃」及「直接入讀計劃」。除學業成績以外,那些積極服務社會、或具特殊才華及表現的學生,都可申領。獎學金計劃旨在吸引在各方面具有潛質的學生,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更充份的發揮。 循聯招途徑入學的學生,在高級程度會考考獲2A或以上,可領取獎學金,每年可得金額由港幣$15,000起,至相等於全年學費 (港幣 $42,100) 加港幣 $55,000津貼,即每年約10萬港元。新生入讀大學後成績理想,可續領獎學金。例如修讀三年本科課程,學生可連續三年享有獎學金,總額最高可達港幣 $300,000。 至於具特殊才華和表現的學生,每年獎學金為港幣 $15,000,得獎者可續領,直至完成課程為止。獎學金評審的準則包括:對社會服務或學生活動有傑出貢獻,或者在體育、音樂、藝術及文化等方面有優異表現。 科大署理副校長(學術事務)錢大康教授表示:「科大增加獎學金總額,讓學生入學後,可以更專心、更努力學習。事實上,科大一向十分著重招收優秀學生,包括學業成績優異,以及在學業成績以外,具特殊才能和潛質的優秀青年,使他們能夠一展所長,發揮才華。優秀人才是社會未來的生力軍,須要我們悉心培育。
新聞
朱經武校長與夫人捐出一百萬培育物理科研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直致力培育科研人才。為鼓勵物理學系本科生參與物理研究,提升研究興趣和能力,科大校長朱經武教授與夫人捐出一百萬港元,嘉許科大物理學系具有科研潛力和成績優秀的學生,藉此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朱經武教授與夫人物理獎頒獎典禮今日(6月5日)於科大校園舉行。朱校長在典禮上向兩名今屆得獎學生洪小平同學(本科一年級)和何卓婷同學(本科三年級)頒贈各五萬港元的支票,以示鼓勵。其他出席今日典禮的人士包括科大署理副校長(學術)錢大康教授、科大理學院院長鄭紹遠教授、科大物理學系主任沈平教授及物理獎評審委員會成員。 朱校長致詞時恭賀兩位得獎學生,並給予他們一些未來就業的指引。朱校長說:「活著是要不怕冒險,開放自己接受新挑戰。作為一個物理學家,我寄望這小小獎項能為你們增添推動力,在物理界創一番事業。我希望終有一日你們能成為世上出色的偉大科學家。」 兩名得獎同學發表的高水平物理研究報告,一致獲得由科大物理學系教授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高度讚賞。洪同學的報告是研究「InGaN/GaN量子井發光二極管」,這是一種非常高效能的發光裝置,這項研究對節約能源以及其他光學應用很有幫助。 另一位得獎同學何卓婷的研究是關於「板狀光子晶體內力的分佈」。她的報告指出光子晶體能影響光的方向,光同時間載著能量,根據不同的頻率和板間距,板與板可以相互吸引或排斥。何同學亦同時研究光的流向如何影響物料的結構。 物理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及科大物理學系王國彝教授表示今屆參賽同學水準非常高,有些更達到研究生水平。王教授說:「我希望獎項能激發本科生做科研的興趣,及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傳媒查詢: 陸錦榮 電話: 2358-6306 電郵: kluk@ust.hk
新聞
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成立 增強科大應用研究技術力量
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中心)今日(4月17日)正式在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園成立,這將進一步提升科大在應用及研究技術上的力量。 為應付與日俱增的研究與發展活動,科大需擴充校舍。新落成的中心總面積為一萬平方米,總建造費約1.6億港元,其中半數由政府資助,另一半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出。中心以香港賽馬會命名,以示對基金的謝忱。 中心的成立,體現大學透過應用研究和技術轉移,為香港經濟發展作貢獻的使命,有助科大與工商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夥伴合作關係。 香港賽馬會副主席艾爾敦先生、教育資助委員會當然委員、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質素保證局主席、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林李翹如博士、科大校董會主席陳祖澤博士、科大校長朱經武教授、科大署理副校長(研究及發展)易東萊教授及科大協理副校長(學術)龐鼎全教授出席了開幕典禮。 朱校長在致詞時衷心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所有熱心的捐款人對科大的厚愛和支持,使中心順利落成。他說:「科大的成立,是社會各方努力的成果,而中心得以在今天落成啟用,是大學值得驕傲的最新成果。」 艾爾敦先生在開幕禮上表示,新成立的中心不但標誌著過往培育科研人才的成就,更為未來發展創造更多機會。他期望見到大學與工商企業有更多的夥伴合作,推動香港的經濟邁步向前。 開幕典禮後,所有嘉賓到四間新命名的演講廳,參加啟用典禮,分別為蔣震演講廳、李兆麟伉儷演講廳、龍羅佩瑜講堂及龍啟霖講堂。大學用他們的名字命名演講廳及講堂,以感謝他們的慷慨捐助,鼎力支持大學發展。 中心為兩幢五層高的大樓,座落在清水灣校園,從教學大樓東南角的新翼延伸。中心設施包括乾濕型應用研究開發實驗室、一系列有關應用科研、技術轉移、商品化、行政與專業發展教育的設施,以及為大學與工商界科研合作等項目提供發展空間。 傳媒查詢: 陸錦榮 電話:2358-6306 電郵:kluk@ust.hk
新聞
李兆基博士四億元捐款助科大發展
李兆基基金會捐款四億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學,支持科大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教研學府。 基金會主席李兆基博士表示:「科大的目標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教研學府,我只是略盡綿力,希望幫助科大實現這個理想,為香港培養出更多一流人才,創造一代一代的生產力,貢獻社會。」 科大校董會主席陳祖澤博士衷心感謝李兆基博士的鼎力支持。他表示:「李兆基博士的慷慨捐助,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這份厚禮,表示了李博士對科大的教學與研究成果的肯定,對我們進一步為香港貢獻的巨大支持,我們對他的濃情厚意,銘感於心。」 科大校長朱經武教授表示:「這筆慷慨捐助使我們可以大力提升教學質素,更好地迎接『三三四新學制』,使科大學生能享受更有意義的教育。」 朱校長又表示:「高等研究院有助香港和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知識中心,強化我們知識型經濟。李兆基博士的捐助,讓我們能圓這個香港夢。」 為了答謝李兆基博士對科大的鼎力支持,大學把未來發展的新校園,命名為「李兆基校園」、把大學新校園內商學院及其他單位的學術大樓,命名為「李兆基商學大樓」;並且尊授李兆基博士為「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創院贊助人」。 科大未來發展的新校園,座落目前校園的山上,預定2012年啟用,以配合大學轉為四年學制的發展需要。 傳媒查詢: 陸錦榮 電話:2358 6306 電郵:kluk@u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