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教与学, 本科生, 大学盛事
科大新学年推五个全新本科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将于本周六举办本科入学资讯日,并于今日率先公布将在下学年(2025/26)推出五个新课程,涵盖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微电子和能源等范畴。新课程既回应社会对医疗科研和新兴科技专业人才的需求,亦为同学提供更广阔的课程选择。此外,工学院除了一直沿用的「学院」收生制,今年将新加入「学系」收生途径,实行「学院学系」双轨入学架构,为已有清晰学术志向的同学提供更多升学选项。 五个新课程分别由科大的理学院和工学院推出。由理学院推出的「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和「科学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课程,前者让同学接触先进的诊断和疾病建模技术,后者则培训同学把数据分析技巧应用至各个科学领域当中。「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课程的毕业生,将来可成为制药或医学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及医疗咨询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亦可选择于临床医学、遗传病咨询和生物医学研究等方面继续深造,将来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出力。而「科学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课程则期望透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提升同学于实用数学方面的能力。毕业生应能熟练应用各种专业工具,就不同领域议题进行数据分析,以应对各行各业所面对的挑战。 至于工学院所推出的三个新课程,则涵盖「人工智能」、「微电子及集成电路」和「能源及环境工程学」。其中,「人工智能」课程将培训同学利用设计及编写人工智能演算法等,解决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毕业生未来除可选择继续深造,亦可在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担任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甚或创业。「微电子及集成电路」课程内容则涵盖半导体运作原理,以及晶片电路设计和打印等,课程亦将致力启发学生推动量子技术、机械人、微电子和先进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创新。而「能源及环境工程学」课程内容则包括可持续能源、再生能源以及转化原材料的原理及相关政策; 同学毕业后可于相关行业出任工程师,或在环境工程顾问行业发展。
新闻
教与学, 校园生活, 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及联系
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合推“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大(广州))今天共同宣布推出「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以进一步加强两校学生在学术、科研及社会活动方面的互动交流,并于「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透过「科目共享」(Course Sharing)和「学分互换互认」(Credit Transfer)等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自港科大(广州)2022年9月开校以来,两校已有近1,300名学生到访对方校园,参与为期最长一个学期、涵盖实习、文化交流、业界考察及比赛等交流活动。 另有逾250名同学参与线上课程。 两校未来更计划推出夏令营活动,透过一系列文化交流,促进两地更频繁紧密的互动,扩阔同学们的视野,相互裨益。 在符合双方学术要求的大原则下,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将进一步深化「跨校园学习」的安排,落实「学分互换互认」,并透过「科目共享」机制,增加部分学科名额,以鼓励两校学生深化互动。 港科大校长兼港科大(广州)理事会理事长叶玉如教授表示:「过去数年,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一直在创新教学及研究方面紧密合作,推陈出新。 我们的办学使命、价值观与对学术卓越的承诺,在两地校园传承发展,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将有效进一步汇聚两地校园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两校学生带来更灵活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则指出,高校应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枢纽:「配合和抓紧中国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共同搭建平台,帮助粤港高校学子拓宽眼界、加强交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这个项目的使命所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将传统学科和融合学科结合的跨境、跨校园研修计划,两校创新互联的课程设计是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的重要一环。 在符合两校教务委员会联合学术协商机制的要求和批准下,两校同学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学术水平,互相修读对方校园所开设的科目,而相关科目的学分可获对方认证及转移,部分更可计算在毕业要求所需的学分之内。
新闻
人工智能, 教与学
科大推亚洲首批课堂「AI讲师」 开拓创新教学新模式
踏入AI世代,「AI歌手」及「AI天气小姐」相继面世,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亦以人工智能生成式工具设计出10位「AI讲师」。 这些AI讲师来自世界各地,属于不同的民族及文化背景,从事各行各业,但科技使他们汇聚在科大课堂内「执起教鞭」。 科大希望透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参与度,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喜好和兴趣,设计出个性化(Personalized)的AI教室,带领创新教学的 新趋势。是次研究由许彬教授领导。 许教授是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讲座教授及科大元宇宙与计算创意研究中心(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利用AI生成工具制作10位AI导师。 当中,由团队自行研发的3D动作生成系统(variational 3D full-body generator) ,突破了目前类似工具的限制,令制作出来的人物动作更流畅自然,透过自然表情和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大大 提高「AI讲师」的逼真程度。 其他采用的AI工具包括AI制图工具Midjourney、聊天机械人程序ChatGPT和Bing、以图片重建三维人脸的模型、用于生成逼真说话人脸动画的SadTalker 及经团队改良的开源3D表情生成软件EmoTalk 等 。

2023

新闻
奖项, 共同核心, 公共政策
政治游戏:谁说政治科学教育乏味无趣?
提起政治,很多学生都选择采取避之则吉的态度,认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最好留给政治人物去解决。 然而,只要我们明白每一个政治决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便会更积极投入地参与讨论政治议题。 假如你也有同感,那么王家礼教授就是你的最佳导师。 这位科大社会科学及公共政策学部社会科学教育高级讲师兼助理教授的课堂充满趣味又有启发性,一向座无虚席,深受学生欢迎。 他在SOSC 3520 「理解比较政治学」课程上的出色教学表现,更让他赢得科大2022「卓越核心课程教学奖」。 
香港科大故事
人工智能
生成式AI开创AI新世代
科大教育创新中心(CEI)主任Sean MCMINN博士从事语文教育20年,一向醉心利用科技辅助教学,资历深厚。高效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面世後,短短数月已疯靡全球,促使他更用心研发有关技术的教学应用性。应用ChatGPT 创造崭新语言他说:「我很想看看ChatGPT在设计思维方面可以发挥甚麽作用。」为了亲身体验聊天机器人的能耐,他开展了一项实验:指令ChatGPT糅合普通话、英语、德语及古诺尔斯语(维京语的分支)的特点,创造一种名为Forellian的虚构语言。他接著解释:「这当然不是平常人会使用的语言,但它并非毫无用处。同学日後或有机会遇上类似的创作机会。举例说,假如你毕业後投身电影业,需要为科幻片撰写剧本,导演可能会要求你创作一种逼真的外星或异族语言。 「要创造一种语言,必须对语言结构和文化因素有深厚认识。通过这项实验,同学可以透过生成式AI锻练设计思考能力。」
新闻
科大公布合规科技研究 就强化行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
研究针对香港合规科技行业面对的痛点建议多方面措施,强化行业发展。

2022

新闻
科大公布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研究 提出人才发展路向
科大商学院就香港培育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人才公布首个深入研究结果,为香港构建相关人才库提出指引路向。
新闻
2022年科大气候适应及复原力大会 政经领袖研讨香港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发展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主办,本港首个聚焦适应气候变化的大型会议-------气候适应及复原力大会(CARE2022),今天举行「政策及绿色金融论坛」后圆满闭幕。 为期三天的CARE2022于12月10日开幕,获政府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支持。会议以跨领域的知识及观点交流为方针,凝聚公营及私营部门的持份者就香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作深入而全面的讨论。 与会者于会议最后一天(12月12日)举行的「政策及绿色金融论坛」,就政策、风险、抗逆及复原、人才和融资等气候变化相关议题作出了高层次的讨论。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决策者,联同银行、投资、能源、航运、地产、气候数据及技术等界别的领袖在会上集思广益,旨在加强香港在气候风险管理和融资方面的能力。 论坛主礼嘉宾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先生致辞时表示: 「气候变化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香港作为连接全球资本与机遇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应对气候挑战方面有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局长阐述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发行绿色债券,培育绿色人才,推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以及致力引领香港发展为国际优质自愿碳市场。他强调只有持份者紧密合作,香港才能成为区内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枢纽。 香港拥有充满活力的绿色金融生态系统,银行业是当中重要部分。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先生,于论坛上就绿色金融政策相关协作及生态系统提升发表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