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科大学者戴希教授荣获「陈嘉庚科学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蒙民伟博士纳米科学教授兼物理系讲座教授戴希及其团队,继昨天获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今天再下一城,获颁「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以表彰他及其研究伙伴于拓朴电子态研究的贡献。该团队具开创性的研究探索,成功引领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突破,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创新开辟新方向。 戴希教授是第二位获颁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的香港学者,以及第三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香港科学家。他的研究伙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教授及研究员翁红明教授亦一同荣获上述两大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为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旨在表扬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及应用方面具重大贡献的科研成果。由于入选一等奖的准则极为严格,历届曾多次从缺。戴教授所属的团队,为今年唯一获颁一等奖的项目。 至于两年一度的「陈嘉庚科学奖」,则旨在表彰在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资讯科技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具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每位得奖人会获颁发荣誉奖章及证书,而整个得奖团队亦会获得100万元人民币奖金,以支持他们的研究发展。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对戴教授表示衷心祝贺,他表示:「戴希教授在拓朴材料方面成就出众,不仅融合了理论物理学及实验科学,更发挥了以计算方法推动实验突破的巨大潜力。是次获奖亦印证了科大在推动基础研究上的坚定承诺。众所周知,探索基础研究的过程充满挑战性,但却对奠定创新变革的基础至为重要。科大一直致力为戴教授等出色的学者创造有利的环境,让他们能发挥其创造力、专业知识和毅力,突破研究界限。」 作为量子材料理论的领先专家,戴教授于拓扑材料的研究中,弥合了理论物理学与实验科学的差距,更将拓扑物质理论概念带进现实世界材料,最终推动科学家们建立全新的拓扑材料数据库,贡献举足轻重。
新闻
大学公告
科大回应教资会资助课程学费调整事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知悉特区政府教育局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有关分阶段调整受资助学位课程学费的决定。 作为八间受教资会资助的院校之一,科大理解是次向上调整学费的政策,是源于大学学费在过去20多年来未有调整 ,令资助学位课程回收成本的水平不断下降。 大学相信政府在考虑学费调整幅度时,已综合审视香港经济的发展状况、不同家庭的负担能力,以及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承担,从而确保本地高等院校能持续提供优质的教育。 科大会因应政府最新的学费政策,作出相应配合。 科大设有不同类型的学生资助计划,同学如有财务上的需要,可向大学提出申请。 此外,科大亦提供多元化的奖学金,嘉许成绩优异,以及在运动、艺术或创新创业等非学术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奖学金不设得奖人数上限。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https://www.hkust.edu.hk/) 是国际知名的大学,致力推动创新教学、卓越研究及具影响力的知识转移。 科大着重为学生提供全面及跨学科的教学,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并有12个科目跻身《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50强,其中「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科更位列全球第10,为本地大学之首。 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一直位处全球首30名以内,反映毕业生极具竞争力。 在研究及创业创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的「2020研究评审工作」被评为「国际卓越」或「世界领先」水平。 直至本年六月,科大成员共创立了1,747间至今活跃的初创公司,当中包括10间独角兽企业和14间成功退场的公司(上市集资或被并购)。
新闻
科大与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携手推动构建AI有效融合教育的发展框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携手于2024年6月13日至14日在校园内举办「前瞻研讨会」。是次活动吸引了40多位国际学术专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大学生及教育科技初创企业。与会者于会中深入交流和互相合作,构思出多个未来教育界应用生成式AI的场景,有助教育界人士了解生成式AI与高等教育融合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高等教育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领导者,科大将继续开拓创新且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新闻
科大与巴黎多菲纳大学建立新联系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6月14日迎接巴黎多菲纳大学代表团到访,该大学是巴黎文理大学(PSL)的11个成员机构之一。 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和跨学科学院院长屈华民教授与由巴黎多菲纳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 Sophie MÉRITET 教授率领的代表团进行会议。两校就人工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领域、学生交流以及联合研究项目上的合作进行了探讨。代表团还参观了科大先进的校园设施,包括李兆基图书馆。 此次访问有助两所大学建立具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关系。科大将继续致力促进与法国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拓展更多合作的管道。  
新闻
教与学, 校园生活, 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及联系
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合推“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大(广州))今天共同宣布推出「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以进一步加强两校学生在学术、科研及社会活动方面的互动交流,并于「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透过「科目共享」(Course Sharing)和「学分互换互认」(Credit Transfer)等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自港科大(广州)2022年9月开校以来,两校已有近1,300名学生到访对方校园,参与为期最长一个学期、涵盖实习、文化交流、业界考察及比赛等交流活动。 另有逾250名同学参与线上课程。 两校未来更计划推出夏令营活动,透过一系列文化交流,促进两地更频繁紧密的互动,扩阔同学们的视野,相互裨益。 在符合双方学术要求的大原则下,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将进一步深化「跨校园学习」的安排,落实「学分互换互认」,并透过「科目共享」机制,增加部分学科名额,以鼓励两校学生深化互动。 港科大校长兼港科大(广州)理事会理事长叶玉如教授表示:「过去数年,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一直在创新教学及研究方面紧密合作,推陈出新。 我们的办学使命、价值观与对学术卓越的承诺,在两地校园传承发展,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将有效进一步汇聚两地校园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两校学生带来更灵活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则指出,高校应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枢纽:「配合和抓紧中国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共同搭建平台,帮助粤港高校学子拓宽眼界、加强交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这个项目的使命所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将传统学科和融合学科结合的跨境、跨校园研修计划,两校创新互联的课程设计是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的重要一环。 在符合两校教务委员会联合学术协商机制的要求和批准下,两校同学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学术水平,互相修读对方校园所开设的科目,而相关科目的学分可获对方认证及转移,部分更可计算在毕业要求所需的学分之内。
新闻
Developing Young Talents: Hong Kong Students Shine at Asian Physics Olympiad 2024 (只供英文版本)
Eight talente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at the 24th Asian Physics Olympiad (APhO 2024) held in Malaysia from 3-10 June 2024. The Hong Kong APhO team members were Chan Hoi-chi (Hong Kong Chinese Women's Club College), Edison Fu (Queen's College), Leung Chi-fung (Evangel College), Liu Lincoln (Sha Tin College) Matthew Mui (The Hong Kong Sze Yap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Association Wong Tai Shan Memorial College), Marcus Poon (Po Leung Kuk Choi Kai Yau School), Michael Tang (St. Joseph's College), and Yan King-yiu (Queen Elizabeth School). Competing among over 200 students from 27 countries or cities, the team won one gold medal (Liu), three silver medals (Leung, Fu, Yan), two bronze medals (Mui, Tang), and two honourable mentions (Chan, Poon), and was ranked 8th among all teams at the competition. The team was trained and mentored this year by Dr.
新闻
科大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展示永续领导力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6月10日至13日参加在泰国举行的2024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 与来自世界各地逾3,000位思想领袖和创新者,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挑战。 科大代表团由副校长汪扬教授率领,随行教职员包括工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协理副校长(环球事务及传讯)陈佩珠女士、协理副校长 (大学数据研究) 莱韵诗博士、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主任刘启汉教授、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城市预测项目联席主席兼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教授陈飞教授、可持续发展及零碳办公室署理处长梁嘉尉先生,以及全球及大中华事务主任李琬雯女士等。 汪扬教授在一场专题研讨会上,就如何在数字革命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与谷歌专家及匈牙利官员等各国专业人士深入交流。科大另外主持了两场备受好评的专题研讨会班。在题为发展极端天气早期预警系统的专题研讨会上,科大刘启汉教授和陈飞教授,联同香港红十字会小区备灾服务高级经理杨绮华女士,讨论如何针对弱势群体制定个人化警报,从而减少极端天气下的人命伤亡和损害;亦探讨科学家如何与人道主义及非牟利组织合作,向小区发放预警信息。在另一研讨环节上,科大罗康锦教授阐述了于可持续城市及小区推动智能创新的重要元素,并分享如何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科技,应对城市所面临的各项挑战,善用资源。 会上另一亮点是科大于6月12日牵头15间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中东的院校*参与联署碳中和宣言,承诺将校园打造为生活实验室、推动创新应用,以实际行动缔造可持续的未来。 是次大会为科大提供平台展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进举措。大学将通过合作、创新和行动,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新闻
科大与比利时院校建立新联系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6月7日接待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代表团。来访团成员包括根特大学于比利时的主校区、南韩校区以及北京根特大学东亚平台的教职员。   比利时驻香港总领事馆商务及经济领事Siegfried VERHEIJKE亦随团出席。代表团与科大工程学院的代表袁杰教授和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Kristiaan NEYTS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交流,就两校最新发展交换意见,并探讨未来合作机会, 内容涵盖学生交流项目至联合科研计划。   代表团随后参观了科大多项尖端科研设施, 包括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物科学实验中心,了解应对全球挑战的创新和具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   是次访问标志着科大在加强与比利时这一欧盟重要成员国的伙伴关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着科大不断扩展其全球网络,科大将与比利时学府在思想、人才和技术交流方面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翻开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