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科大研究人员揭示干细胞微环境如何控制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组织细胞 为实现干细胞治疗迈进一大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干细胞微环境如何控制干细胞分化为各种功能性细胞,这对于未来利用干细胞治疗各种人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干细胞拥有独特的能力,可以复制和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细胞,从而支持人体正常发育和维持组织功能运作。基于这种特性,干细胞具有潜力将受损或患病的细胞替换为健康的细胞,用于治疗柏金逊症、阿尔兹海默症及1 型糖尿病等疾病。 虽然干细胞具有治疗人类疾病的潜力,但开发干细胞疗法并不简单。其中一个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地将干细胞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以替换退化组织中的受损细胞。干细胞周围的组织(即干细胞微环境)对干细胞分化成功能性细胞起着控制作用,但科学家对其中的分子机制了解有限,这使得这一任务更加困难。 近日,科大生命科学部主任及讲座教授解亭所带领的团队首次发现,干细胞微环境利用一种称为「间隙连接」(Gap junction)的蛋白通道,将干细胞微环境内的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 )cAMP传送到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以控制其分化过程。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负责调节多个细胞功能,包括干细胞的分化。 本身亦为嘉里理学教授的解教授选择果蝇卵巢作为实验模型,研究了两种干细胞微环境如何分别控制干细胞自我复修和分化过程。 透过了解干细胞微环境的调节机制,有助我们引导干细胞分化为适当的细胞类型,以移植到已退化的人体组织。另外,退化性疾病一般会破坏干细胞微环境和干细胞,因此了解干细胞微环境的调节机制也有助于重建干细胞微环境,以移植并帮助干细胞分化为功能性细胞。
新闻
飞机及航空工程,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研究, 研究及科技
科大发射香港高教界首枚卫星
「香港科大-雄彬一号」的多光谱光学卫星将监测与全球环境、灾害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遥感数据。
新闻
科大将举办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个领导力发展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下月将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接待40位来自包括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等22个国家及地区、专业领域涵盖法律、科技、媒体、公共行政、投资银行和人道援助等的杰出年轻管理人员,成为大中华区首间举办「全球青年领袖论坛领导力发展课程」的大学。 这批顶尖青年领袖来自不同背景,包括巴西政党、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美国有线新闻网络和里约热内卢州检察官办公室。他们将参与由科大主办、为期五天的课程,了解人工智能最新发展以及该技术对环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多国大学如哈佛、普林斯顿、剑桥和牛津等,均曾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举办这个课程,探讨包括能源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重要议题。 除了参与由科大、香港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的世界级学者所讲授、有关人工智能的研讨会和讲座,科大亦会安排参观其InnoHK研究中心,及香港和深圳的初创企业与科技巨头,以促进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课程参与者,和大湾区创业者、中游研究人员与创业投资者之间的交流。 科大将于未来两年继续举办此课程。 今天于科大举办的一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工作模式」座谈会,为课程揭开了序幕。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冯雁教授、科大公共政策学部署理主任白立邦教授,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景信先生及IN. Capital创始合伙人、前全球青年领袖论坛成员朱晋郦女士,同场讨论由人工智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并探讨应如何排除障碍、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以将之融入未来生活。 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为活动致欢迎辞时表示:「科大自十多年前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以来,一直是其全球大学领袖论坛中唯一代表香港的大学。多年来,科大教员有幸透过世界经济论坛,与来自全球政商界及国际组织的领袖,就世界所面对的最迫切的问题,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我们与世界经济论坛的紧密联系,对科大的创新与合作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我更希望科大能透过此联系,为应对不同的全球挑战作出贡献。」
新闻
奖项, 共同核心, 公共政策
政治游戏:谁说政治科学教育乏味无趣?
提起政治,很多学生都选择采取避之则吉的态度,认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最好留给政治人物去解决。 然而,只要我们明白每一个政治决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便会更积极投入地参与讨论政治议题。 假如你也有同感,那么王家礼教授就是你的最佳导师。 这位科大社会科学及公共政策学部社会科学教育高级讲师兼助理教授的课堂充满趣味又有启发性,一向座无虚席,深受学生欢迎。 他在SOSC 3520 「理解比较政治学」课程上的出色教学表现,更让他赢得科大2022「卓越核心课程教学奖」。 
新闻
科大团队研发开创性技术 自组装高性能生物压电薄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发出新技术,可以使氨基酸在大面积上有序地自行组装一层薄膜。团队发现该生物薄膜具备高压电性能,或可在未来用以制成具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生物医学微型装置,例如心脏起搏器和可植入体内的传感器。 从压电效应——动能与电能间的相互转换——中产生的生物电在生命系统中具有生理意义,例如人类行走时胫骨产生的压电电荷会促进骨骼再生,而呼吸时肺部产生的压电电荷亦有助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目前,大部分的压电材料都是低可塑性、脆弱的,有些甚至含有毒物质(例如铅和石英),所以不适合植入人体体内。生物压电材料具有天然的生物相容性、可靠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因此是最合适的替代品。然而,以一致的排序方向大规模操纵生物分子使其正常运作,80年来一直是一个国际学术难题。 为解决这一长期挑战,由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副教授杨征保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出一种自组装技术,透过协同的纳米限域技术和原位极化(见图),制造生物压电薄膜。它使生物分子能够在大面积自行组装,并且呈相同方向。更重要的是,团队在使用新技术下发现β-甘氨酸薄膜具有的压电应变系数,高达11.2pmV-1,是目前所有生物压电薄膜中性能最高。 团队自组装的生物压电薄膜,能够从肌肉伸展、呼吸、血流和微小身体运动的机械应力中产生生物电。薄膜无需电池,在任务完成后能从体内自然分解。 杨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整个β-甘氨酸薄膜展现出高压电效应和杰出的热稳定性。它的出色输出性能、天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高性能生物机械电应用,例如可植入体内的传感器、生物可吸收的无线充电装置、智能晶片和生物电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团队将继续研究如何提升薄膜的柔韧性以配合生物组织,以及大规模以低成本生产生物压电薄膜。此外,团队亦会进行动物实验,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医学。
新闻
科大欢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港澳总领事首访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欢迎哈萨克斯坦斯坦共和国驻香港和澳门总领事Almas SEITAKYNOV先生首次莅临校园。是次访问印证了科大重视拓展国际网络及推动文化交流。 Almas 总领事与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处长刘梦琳教授、公共政策学部署理主任白立邦教授和全球及大中华事务主任李琬雯进行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就学生交流、人才培育及促进学术合作等议题交换了看法。 会后,Almas总领事在科大图书馆与科大教职员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总领事分享了他的个人职业生涯经历,中亚地区的最新发展概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等。 Almas总领事表示对科大世界一流的校园设施和各项尖端前沿研究项目印象深刻,他特别赞扬大学汇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教职员,及其努力推动科研创新的工作。
新闻
大数据, 数据分析, 商业, 企业管理, 数据分析
科大与慧科联手推出本港首个前瞻性旅游指数 人工智能分析访港意欲 支持旅游业复苏
旅游指数可协助行业持份者制订前瞻性政策及商业部署,支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香港科大故事
可持续性, 海洋生物, 校友
守护鲸豚   拯救海洋生命
西贡水域发现鲸鱼踪迹后,大批群众出海观鲸。(相片来源:德哥/小红书)   过去几星期,一位稀客到访香港水域 —— 一头相信是「布氏鲸」的鲸鱼在西贡出现,有片段更捕捉到它张开巨口,用鲸须过滤食物的画面,大批巿民因此争相出海观鲸,更引来海洋保育专家的关注,其中一位经常成为焦点的就是2010年科大生物学系毕业生郑家泰(Taison)。  「我们恳请大家不要骚扰鲸鱼。」 Taison在面对传媒访问时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重要信息。 这位海洋生物学家兼香港海豚保育学会 (HKDCS) 会长,认为鲸鱼的出没大大提高了公众对巨型水底生物受海洋污染威胁的认知。 「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人发文呼吁大家切勿靠近鲸鱼,令人欣慰。」 作为一位从事保育海豚工作多年的专家,Taison认为舆论态度出现如此大的转变,反映出普罗大众逐渐意识到人类破坏海洋生物的严重性。 由生物系学生到海洋保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