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香港科大故事
瞬间救毛孩:快速断症快速康复
一间科大初创公司研发了一种创新技术,能让兽医即场判断动物是否感染传染病,过程仅需30分钟。
新闻
可持续性
科大试行两智能减废节水措施 推动八大可持续校园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功试行两项由「赛马会绿续.源园」计划(计划)设计的减碳措施——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统及智能节水花洒头,这两项措施将于2023年秋季在香港可持续校园联盟(联盟)旗下八所资助大学全面推行。 过度消耗即弃用品及水资源,不但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更会增加碳排放,加剧全球气候暖化。为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科大率先于2月在校园试用智能节水花洒头,并于6月中推行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统,在短时间内已分别节省约100万公升水,相当于7千7百名香港人一天的平均耗水量,以及节省逾300个即弃餐盒。 科大可持续发展及零碳办公室处长暨计划督导委员会主席博浩德先生表示:「两项措施的重点在于以有趣及便利的方式帮助用家改变他们的习惯,实行至今甚受用家欢迎。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及金融科技的最新发展,有助我们开发一个真正的21世纪方案,体现我们院校成员的创新精神。」两项措施预计可于2023年秋季在八所成员院校完成安装,并会透过举办工作坊、各类挑战赛及奖励计划等方式进行全面推广,培养学生自携餐盒及建立良好用水习惯,促进校园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统由自动售货机及逆向自动售货机组成,分别用作借出及归还餐盒,是首个于亚太地区高等院校推行的同类型系统。每部机可提供120个可重用餐盒,能24小时运作。机器内置镜头及人工智能物件辨识程式,用家只需以八达通缴付港币20元按金即可借用餐盒,按金会于归还餐盒时全数退还。而用家归还前无需清洗餐盒,使用过的餐盒均会由专业洗碗公司清洗,确保经消毒后再放回机器。校园内多所餐厅亦提供折扣优惠,鼓励自携餐盒风气。
香港科大故事
土木及环境工程, 多元, 就业力
「抢手」工程女生 七份聘书铺就光明前程
科大一向致力培育土木工程人才,校友彭影彤(Janice)去年一毕业就获得七份聘书,成为建造业「抢人才」的目标。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人工智能, 教育
取代还是互补? 科大研究揭示人类与人工智能互动的复杂性
人工智能(AI)近来备受瞩目,在AI迅速发展下,如何使其促进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仍是一个许多科学家关注的复杂问题。 最近,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对AI应用于教育方面,进行了一项展望性研究,探究了AI可以如何让评分更合理,同时观察了在拥有AI同伴的情况下,人类参与者的行为。 团队发现,部分老师们乐于有AI的参与,但直到要决定人类或AI可担当主导地位时,则发生争论,相关情况非常类似人类互动过程中,一个新成员进入其他人的专业领域时的情形。 这项研究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博士生郑成博和四名团队成员,在副教授麻晓娟的指导下进行。 他们开发了一个名为AESER(Automated Essay ScorER,自动作文评分器)的AI作文评审成员,并将20名英语教师分成十个小组,以研究AESER在小组讨论环境中的影响。 AI与人类教师交换意见、协商、问答,甚至参与最终决策投票。 基于受控式「绿野仙踪(Wizard of OZ Testing)」实验研究方法,AESER的行为受深度学习模型和一名人类研究员的共同左右,在线上会议中与其他参与者交换观点并讨论。 实验结果符合研究团队关于AESER能促进评分客观性,并提供独特观点的预期。 但他们也同时发现了潜在问题。 首先,AI可能引起从众行为。 AI的参与会促使形成「多数派」,扼杀一些讨论。 其次,AESER的发言被认为是相对僵硬,甚至固执。 当参与者发现他们永远无法「赢得」争论时,他们会感到沮丧。 此外,许多参与研究的教师认为,AI更适合成为助手,而不应该让AI的观点和人的观点拥有相同的权重。 麻晓娟副教授指出:「目前在某种程度上,AI在它的人类合作者眼里是『固执』的,这有好有坏。 一方面,AI是固执的,所以它敢于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一方面,当人类无法有效地说服AI改变观点时,会感到挫败。 而不同的人均对AI持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智能个体,而有些人则认为AI是来自大数据集体智能的声音。 因此,权力和偏见等问题值得再仔细讨论。」 研究团队下一步计划扩大实验范围,收集更多数据,为AI如何影响团队决策提供更精确的洞察。 团队还希望引入大语言模型(LLMs),例如将ChatGPT加入到研究当中,冀为群体行为领域带来新发现和见解。
香港科大故事
挑战极限!炼就坚毅不屈的三项铁人伍泰龙
铁人三项运动的训练过程十分艰苦,对学业繁重的全职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科大工程系学生兼铁人三项香港队代表伍泰龙 (Jason)无惧艰辛,坚持练习,每天游泳、骑自行车、跑步、在健身房重训几小时,为的是在赛道上发挥最佳的“铁人”状态,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学业,用功读书。Jason 的热血和坚持为他带来回报,上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2023亚洲U23及青少年三项铁人锦标赛,他与队友勇夺男女子混合接力赛金牌,并赢得U23男子组个人铜牌。 在日本举行的2023亚洲U23及青少年三项铁人锦标赛中,Jason(颁奖台右六)与他的队友勇夺男女子混合接力赛金牌。(照片来源:Delong Hung)   秘密武器 现已跃身世界三项铁人排名前一百的Jason,是通过科大学生运动员入学计划(SAAS)成为本科生的精英运动员之一。通过此计划入学的还有乒乓球女将吴咏琳和苏慧音、冰上曲棍球女将陈沛颖及跳远健将陈俊禧。“我选择入读科大,是因为科大提供最佳的工程系课程。”Jason说。 在科大就读期间,Jason参与了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张欣领导的风洞及空气动力科研计划,他跟奥运单车选手李慧诗一样,是计划的早期参与者之一。Jason通过计划增进了其工程学知识,也提升了他于三铁自行车赛事的表现。
新闻
科大欢迎立法会通过修订《香港科技大学条例》
《修订草案》移除了科大任命副校长人数的上限,令大学的人才资源策略规划更为灵活。

2024

新闻
科大举办2023东亚研究大学联盟暑期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在7 月16至23日举办了2023年东亚研究大学联盟暑期学院 “Summer Institute for Extended Flipped Education 2023”,吸引来自联盟大学的27名优秀本科和硕士学生参与。   在为期一周的密集课程中,学生们有机会体验世界级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参加者参与了一系列互动课程和户外活动,包括参观香港具代表性的地标,如大馆、中环街市和西九文化区等。此外,学员体验了鸭灵号维港游,并在科大进行迎新活动。   透过此暑期学院,学员更深入了解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演变。同时,参加者也见证了香港传统与现代的无缝融合,以及在保护历史建筑及文物保育方面作出的努力。  
香港科大故事
《环球视野@科大》系列:跟随Yigit踏上东西文化探奇之旅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荟萃了来自逾80个国家及地区的17,000多名本科和研究生,堪称真正的文化熔炉,对此我们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