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及「主题研究计划」2023-24 香港科技大学所获资助项目冠绝所有本地院校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三个研究项目,今日获得研究资助局(研资局)2023/24年度「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及「主题研究计划」合共港币1.67亿元资助。科大亦在此两项计划中,成为获资助项目最多的大学,而其中一个项目更获得资助金额达港币8,715万元,为所有获资助的单一研究项目中最高。
三个研究项目涵盖大湾区气候变化预测和缓解、滑坡风险管理以及规管香港的数码资产的范畴。三个项目合共获得研资局约港币1.42亿元的研究经费。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向研究团队表达祝贺,她说:「作为一所致力透过科研带来创新而具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本地及全球挑战的大学,科大多个项目获得卓越学科领袖计划及主题研究计划的资助,彰显我们在科研方面的出色表现。尤其令人感到振奋的是,其中两个由大学领导而获资助的项目将由科大和科大(广州)两校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及推动,这显示出结合基础和应用研究可以产生更佳的协同效应。我们将继续凭借科大的科研实力,进一步推动香港、整个地区以及全球的创新发展。」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亦表示欣喜,他说:「科大在两个最高级别的研资局资助计划中表现出色,证明我们的教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都非常优秀,对做科研的热诚和初心始终如一。他们投入了无数的时间和最大的努力,全程推动具影响力的卓越研究。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科大的科研能力,并与全球的优秀研究人员协作,藉此再进一步推进香港的科研,解决一些最迫切的世界问题,并为改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三个研究项目详情如下:

新闻
研究揭示在怀孕期间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如何对胎盘造成不良影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今日公布重大研究突破,揭示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 (COVID-19)或会导致妊娠晚期并发症。研究发现COVID-19会显著改变胎盘的基因调控,为研发更好的治疗方案提供潜在分子靶点,或减轻COVID-19对母体和胎儿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过往有研究收集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多个国家及地区,2,219名感染SARS-CoV-2病毒的孕妇数据并进行分析1,显示感染COVID-19会增加孕妇死亡、严重产妇病症以及胎儿和新生儿不良反应出现的风险。另有研究指出,感染 SARS-CoV-2病毒的孕妇(特别是于妊娠晚期感染的孕妇)出现早产的机率相对高于没感染的孕妇2。此外,美国在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录得142,561宗孕妇感染COVID-19的报告病例,当中的早产率为11.21%,亦有9.7%的婴儿需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3。然而,科学界至今仍不清楚因感染COVID-19而增加的妊娠不良风险的分子机制。
由科大生命科学部副教授、科大表观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梁子宇教授,及中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系主任潘昭颐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聚焦研究母胎界面,即母体与发育中胎儿相互作用的区域,于感染SARS-CoV-2病毒后的分子变化。他们从七名COVID-19患者和七名健康捐赠者的母胎界面样本中发现,感染 SARS-CoV-2病毒会上调干扰素相关基因,显著增加母胎界面的免疫反应,或会令胎儿出现炎症、缺氧及氧化压力等风险。同时,他们发现母胎界面中的血管生成基因失调,有机会导致胎盘血管形成异常,限制胎儿发育。重要的是,研究观察到的分子变化很大可能是由母亲在初次感染病毒时对其产生的反应所导致,而不是病毒直接影响胎盘中的母胎界面组织。
研究团队亦发现,SARS-CoV-2 病毒会透过改变特定胎盘细胞中妊娠相关基因的调控,损害胎盘发育。具体而言,他们发现一些称为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的遗传物质在胎盘细胞中失调,导致妊娠特异性糖蛋白(PSG)的基因表达被下调。妊娠相关基因在怀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胎盘于母亲子宫的血管发育、免疫调节以及胎盘发育等,这些都会影响胎儿健康。

新闻
国际围棋选手齐聚科大参加首届「四洲杯」香港国际大学生围棋公开赛
首届「四洲杯」香港国际大学生围棋公开赛在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园揭幕。由香港大湾区围棋促进会主办的这项比赛不仅标志着香港大学围棋界的一个里程碑,还旨在感染年轻一代学习和欣赏这项传统中国棋艺,通过体育促进文化交流。
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等国家,以及中华台北、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地区的14支参赛队伍聚首科大。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这些队伍将进行六轮赛事,选手们还将获中国「棋圣」聂卫平、围棋世界冠军孔杰及其他职业棋手亲自指导。
比赛的开幕式有100多位嘉宾的莅临,包括香港中联办宣文部副部长张国义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先生,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四海集团主席、香港大湾区围棋促进会荣誉主席戴德丰先生,中国「棋圣」聂卫平先生; 香港大湾区围棋促进会会长徐莹女士,围棋世界冠军孔杰先生等。
比赛一方面为围棋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平台,也为推动围棋在全球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贡献。香港科技大学一直以来支持推动全能教育,支持运动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

新闻
科大设立跨学科学院 提升跨学科教育与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为进一步提升其跨学科研究与教学能力,正式把大学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升格为跨学科学院(学院)。新学院将配合社会需要,灵活推出崭新的教学课程,以及推动包括艺术科技和生物设计等新兴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科大全力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枢纽,而发展跨学科人才乃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素。为吸引、培养并挽留这些人才,科大特别成立跨学科学院,以加强支援大学于六大研究领域1延聘跨学科教员的举措,并培育能应对当前社会多样而复杂议题的学生。
新学院不仅在聘请新兴领域跨学科教员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度,亦将于现时11个本科及研究生跨学科课程之外,推出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硕士课程,以及拓展现有的学术计划,进一步加强不同学院之间的融合交流。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面对全球人口老化及气候变化等迫切议题,传统的单一学科已不足以应对,需要透过融合不同学术范畴、取长补短来解决,跨学科的方式于教育和科研领域中亦因而显得日趋重要。是次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升格为跨学科学院,展现了我们为协助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而致力培育跨学科人才的决心,同时也是科大踏上HKUST 3.0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以迈向成为学习、探索和创新方面的卓越大学的目标进发。」
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表示:「除了推进跨学科课程及研究,学院亦会作为一个学术枢纽,以灵活的政策来增强跨学科研究的影响力,以实现科大的目标,包括在新兴领域聘请英才、支持跨校园计划以增强与港科大(广州)的合作等。」
科大跨学科学院院长屈华民教授表示:「跨学科学院将优化及拓展现时的重点项目如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及综合系统设计。同时,学院将进一步探索新兴领域的崭新教学方法及科研计划,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元宇宙、艺术科技、生物设计及跨学科科学计算等。我非常高兴见证我们的世界级教员和顶尖学生,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创新、造福社会。」
跨学科学院正筹备推出的科技创新硕士课程,将由科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培育了五间独角兽以及众多初创公司的传奇企业教育家李泽湘教授设计。课程旨在培育一批工程科技知识与市场营销技巧兼备的专业人才,以推动技术转移及研究成果落地。

新闻
科大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6周年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为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6周年,于7月1日在校园举行升旗仪式。出席该活动的嘉宾包括科大的校董会和校务委员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教职员、学生、校友及社会友好,其中有包括: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女士、香港中联办新界工作部部长李蓟贻先生、香港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女士,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女士,科大副监督陈祖泽博士、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科大顾问委员会主席廖长城先生、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科大校董会副主席杨佳锠教授、霍英东基金会董事霍震宇先生等。
升旗仪式后,一众嘉宾于逸夫演艺中心欣赏科大学生及校友准备的钢琴及歌唱表演,场面温馨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