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學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在港舉辦「內地與港澳大學校長圓桌會」

香港科技大學承辦 聚焦教育強國建設與大學協同創新

2025-08-13
04 優質教育
16 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17 促進目標實現的伙伴關係
#教育
#Thought Leadership
Group photo

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 (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右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羅永綱副主任(左一),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右一)及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左二)合影。

Conference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香港科技大學承辦的「內地與港澳大學校長圓桌會」昨天在香港成功舉行。15所頂尖高校和機構代表,以及中央港澳辦、中聯辦、國家教育部相關司局與香港教育局等機構代表共70餘人參與,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發展策略。

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為圓桌會議發表主旨演講。

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為圓桌會議發表主旨演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林蕙青致辭。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林蕙青致辭。

科大校長葉玉如院士為圓桌會議主持開幕式。

科大校長葉玉如院士為圓桌會議主持開幕式。

開幕儀式

在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中)、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羅永綱副主任(左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林蕙青會長(右九)、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左八)的見證下,由1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生命科學開放聯盟」今日舉辦開幕儀式。該聯盟由復旦大學校長金力院士擔任理事長(右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左七)及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院士(右七)擔任副理事長。

高校領導代表

高校領導代表於會上探討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世界頂尖大學如何把握機遇,加強交流合作與深化開放協作。會議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強國建設,大學擔當」、「教育強國,大灣區角色」及「教育強國,港澳貢獻」。

MoU Signing

12所來自內地與港澳的大學,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與澳門大學,分別就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及學術交流等領域簽署合作協議。圖為科大與清華簽署關於碳中和合作諒解備忘錄。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香港科技大學承辦的「內地與港澳大學校長圓桌會」昨日在香港圓滿舉行,會議以「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的大學使命與協同創新」為主題。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蒞臨主禮並發表主旨演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林蕙青分別致辭。會上同時舉行了「生命科學開放聯盟」成立儀式,在國家教育部懷進鵬部長、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羅永綱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林蕙青會長及香港教育局蔡若蓮局長的共同見證下正式啟動。

是次會議匯聚15所頂尖高校和機構代表,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西湖大學、深圳醫學科學院、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澳門大學的校領導和專家學者,以及中央港澳辦、中聯辦、教育部相關司局,與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等機構代表共70餘人參與,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發展策略。

推動科研協同 發揮大灣區優勢

懷部長在發表主旨講話時指出:「教育是實現國強民富最深刻、最持久和最磅礴的力量,是經濟持續繁榮的要素、國家綜合競爭實力提升的核心『密碼』。要更加準確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在教育與中國式現代化、中國教育與世界的全新座標中,看清楚教育內外部環境深刻而巨大的變化,進而把握好教育的時代方位、歷史責任和重大任務。」

懷部長強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進入創新密集時代,同時多學科交叉加速,為高等教育發展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要樹立新的教育觀,有機融合人才培養、教育發展、科技創新的使命,從教育自身發展的小邏輯,走向服務現代化強國建設、推動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大邏輯。要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教、金融、國際合作的疊加優勢,加快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彙聚政產學研金等要素,打造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新機制。積極支持內地與港澳大學聯合成立生命科學開放聯盟,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發起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要順應數字時代需求,積極支援港澳大學加強人工智慧前瞻佈局,推進人工智慧賦能教育變革。

懷部長表示,教育強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希望內地與港澳高校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同頻共振、攜手並進。進一步發揮港澳獨特作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中心、創新中心和人才中心。持續加強與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舉辦好“世界頂尖大學論壇”。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一直以來,香港專上教育界積極貢獻一己所長,努力配合國家教育建設的目標。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之下,香港整體教育競爭力在全球排名前五,也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未來十年,國家將會高速發展教育,迎來高等教育的黃金時期,特區政府會一如既往發揮好香港作為國際化橋樑與窗口的角色,全力促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多元化,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高校更深更廣的合作,培養引領未來的棟樑之才與科技精英,為教育強國發展與民族復興貢獻堅實的力量。」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林蕙青表示:「國家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和三年行動計劃正在全面推進、加速實施,內地和港澳大學是自強卓越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教育強國的中堅力量。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聯盟等平台搭建,促進了跨地域的師資互聘、學生交換和科研資源分享。港澳高校與內地科研機構聯合攻關,產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港澳大學和內地大學共同肩負著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學會始終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聚焦教育強國建設,發揮學術社團獨特優勢,深入推進學術研究、智庫建設、國際合作、教育治理、社會服務。面向未來,學會將一如既往地團結會員高校,攜手內地和港澳大學,為深化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服務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院士在會上表示:「科大很榮幸承擔此次圓桌會的舉辦工作,並與內地及港澳頂尖高校及機構共同發起『生命科學開放聯盟』。在教育強國建設的背景下,中國高校應該扮演更積極的全球角色。而香港高校憑藉國際化科研環境與創新優勢,能在這一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科大期待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未來持續推動內地與港澳高校的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深化與海外的教育資源共享與科研合作,積極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為區域與全球教育合作作出更大貢獻。」

各高校及機構領導就不同議題深入討論,分享真知灼見。參與者包括: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張錦、清華大學校長李路明、復旦大學校長金力、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浙江大學校長馬琰銘、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中山大學校長高松、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顏寧以及香港大學校長張翔、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香港城市大學首席及常務副校長李振聲、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等。

聚焦三大核心命題 五項重點方向 共築教育強國之路

是次會議旨在讓高校領導代表探討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世界頂尖大學如何把握機遇,加強交流合作與經驗分享,深化開放協作。會議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強國建設,大學擔當」、「教育強國,大灣區角色」及「教育強國,港澳貢獻」,與會者就學科交叉創新、國際科研合作、生命科學開放模式,以及頂尖大學論壇籌備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會議強調,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建立高層次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全球頂尖大學之間的互學互鑑,互融互通等策略勢在必行。內地與港澳高校需發揮戰略協同效應,善用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港澳雙向橋樑角色,共同推進國家教育國際化進程。具體將從五方面著力:
1.    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一代;
2.    加強資源對接,開拓人才培育新渠道;
3.    促進科研協作,構建科技創新中心;
4.    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開創發展新格局;
5.    發揮樞紐作用,樹立國際合作新典範。


為加強內地與港澳高校戰略合作,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內地高校分別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涵蓋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及學術交流等領域。其中,香港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簽署碳中和合作備忘錄,期望充分發揮兩校在環境科學、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研優勢,攜手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助力綠色轉型發展,為共同推動實施碳中和與能源智聯多邊合作計劃、實現碳中和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生命科學開放聯盟」正式成立

會議宣布由1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生命科學開放聯盟」,並發布《生命科學的全球開放與合作》倡議書及啟動「Vita」系列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設計劃。該聯盟由復旦大學校長金力院士擔任理事長、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及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院士擔任副理事長,並於復旦大學設立秘書處,統籌推進聯盟的運作;而香港科技大學亦設立代表處,以充分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優勢。


聯盟將匯聚內地與港澳教育科研資源,聯同全球頂尖院校共同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研究模式創新及成果轉化。聯盟呼籲全球生命科學界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科學倡議,堅持開放、合作、交流與協同的科研創新理念。


未來,聯盟將促進生命科學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全球創新網絡與人才培養平台,為應對全球挑戰、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貢獻。
 

關於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https://www.hkust.edu.hk/) 是國際知名的大學,致力推動創新教學、卓越研究及具影響力的知識轉移。科大著重為學生提供全面及跨學科的教學,於《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2025》中全球排第19、全港第一。另有 13 個科目躋身《2025 年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球50強,其中「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科全球排名第17位,蟬聯本地大學之冠。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中,一直位處全球首30名以內,反映畢業生極具競爭力。在研究及創業創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的「2020研究評審工作」被評為「國際卓越」或「世界領先」水平。直至2025年5月,科大成員共創立了逾1,800間至今活躍的初創公司,當中包括10間獨角獸企業和17間成功退場的公司(上市集資或被併購)。

關於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於1983年5月,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成立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凝聚力最強、影響力最廣的全國性國際化學術社團組織。現有73個分支機搆,1700多個會員單位,形成了聯繫全國3000多所高等學校、覆蓋眾多學科和管理領域的學術組織平台。近年來,學會獲得民政部“全國先進社會組織”、中國科協“特色創新學會”等榮譽稱號。學術研究方面,學會積極建設高等教育新型智庫,成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研究中心,打造集戰略研究、政策諮詢、學術引領於一體的高端智庫研究平台。國際交流方面,學會與歐洲大學協會、美國教育委員會、加拿大大學協會、印度大學協會、非洲大學協會、阿拉伯大學協會、東盟大學網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高等教育中心等五大洲9家重要教育組織聯合發起成立具有聯盟性質的“大學聯合會全球論壇”,擔任第三屆輪值主席,牽頭聯合行動小組研製專項報告。搭建“世界大學校長論壇”和“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重要國際交流平臺。分別與非洲大學協會、阿拉伯大學協會、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員會發起成立“中非大學聯盟”“中阿大學聯盟”“中巴經濟走廊大學聯盟”交流機制,實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計畫”“中阿高校10+10合作計畫”。同時,打造《中國高教研究》和《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期刊,連續舉辦63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
 

傳媒查詢:

鄭靄玲

電話﹕3469 3155

電郵﹕eunicecheng@ust.hk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了解香港科技大學的最新動態、活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