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科大於首爾高峰論壇分享三十載發展里程 並與韓國知名機構學府加強交流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致力加強與韓國機構和產業的聯繫。大學高層管理人員於今明兩天出席首爾一個備受矚目的論壇,並與當地頂尖學府和孵化器開展交流,尋求在教育、研究和知識轉移方面的合作機會。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是首爾論壇中唯一的香港院校代表,並獲邀發表特別演說。其他參與論壇的嘉賓包括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學府的人工智能與機械人技術頂尖學者、國際商業機器(IBM)及三星等科技巨擘的領袖,以及不同領域的政策制定者和專家。為期兩天的論壇由首爾經濟日報主辦。 她於論壇一個特別環節中,就大學如何協助社會應對新數碼時代所帶來的挑戰,分享真知灼見,並以科大為例,討論大學培育未來人才的策略,介紹最新的科研創新成果,以及大學如何透過知識轉移加速實驗成果轉化,造福社會。葉教授其後與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部長李宗昊教授會面,探討香港與韓國在創新科技領域的潛在合作機會。 此外,科大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金信哲博士亦於今早參與了論壇一個專題研討會,與業界專家、研究發展政策倡導者及韓國頂尖大學學者,分析現時全球科技競爭的形勢,以及亞太區域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葉校長與金信哲博士於出席論壇前訪問了延世大學,與大學的高層管理人員會面,並參觀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設施。延世大學是一所研究型大學,在醫學、生物化學和工程學等領域上享負盛名,兩校將探討加強在人才培育、聯合研究和創業活動方面的合作機會。 另外,葉教授及金博士亦主持了一場校友聚會,加強與當地科大校友的聯繫。 葉教授表示,是次能與韓國頂尖學府的領袖交流,並跟當地創科界的新知舊雨會面,實屬難能可貴。她認為:「韓國與香港有很多共通點,兩地不但同樣擁有優秀的大學,亦致力推動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領域的卓越研究,以祈成為全球創新科技的領航者。由此可見,兩地大學在促進知識交流及合作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透過携手合作,我們可望加快區內的創科發展。」
新聞
科大團隊研發可持續及可控界面傳熱策略 提升綠色製冷技術應用效能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可持續及可控的界面熱傳遞策略,有助提升綠色製冷技術於電子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和建築物等應用中的效能。 面對氣候暖化,全球對製冷技術的需求有增無減,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積極鑽研更有效的節能冷卻技術。與需要消耗能量才能運作的「主動冷卻」系統相比,「被動冷卻」依靠自然過程和建築設計方式來散熱,在不耗能或低耗能的情形下保持舒適的室內溫度。這種環保節能的方式對於實現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 其中一個新興研究領域是使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進行被動冷卻。金屬有機框架是一種多孔材料,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氣,用於提升室內空間冷卻應用的能源效率。然而,這些材料中的多孔晶體通常具有較低的熱導率,限制了它的傳熱效率。此外,在被動製冷應用中,這些材料通過吸附水進行製冷,其吸附的水分子進一步降低了其有效熱導率。這種限制令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難以透過改變其本徵熱物性以提高其冷卻性能。 為了應對這些困難,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將注意力轉向調控多孔晶體與其接觸材料之間的界面熱傳遞。他們利用加工納米結構、表面化學修飾和生長自組裝單分子層等多種界面工程方法,以有效增強界面熱導。然而,合成或製備具有精確原子控制的界面層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限制了這些方法的潛在應用。 針對這個難題,由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周艷光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持續且可控的策略,利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中的水吸附來調控接觸材料與典型多孔晶體之間的界面熱傳遞。通過頻域熱反射測量和分子動力學模擬,他們發現接觸材料與多孔晶體之間的界面熱導由於水分子的吸附,從5.3 MW/m2K提升至37.5 MW/m2K,升幅約7.1倍。同時,他們從其他接觸材料與多孔晶體系統中也觀察到有效的增強效果。
新聞
李桂君教授帶領研究團隊開發消毒現金的新型超快雷射圖案化設備
A research paper titled “Highly Efficient Cash Sterilization with Ultrafast and Flexible Joule-Heating Strategy by Laser Patterning” by Prof. Mitch LI (Assistant Professor, Division of Integrative Systems & Design) and his research team, in collaboration with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was recently published on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cusing on applied surface and interface-related research blending of physics, chemistry, materials science, and life science. 
新聞
大學發展, 物流及供應鏈管理, 商業, 企業管理, 論壇, 論壇及會議
科大與利豐成立供應鏈研究院 應對多變商業環境中的挑戰與機遇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馮氏集團旗下利豐今天聯合宣布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研究院),旨在推動全球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與創新商業模式。 研究院結合科大卓越研究實力及利豐於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深厚行業知識,以於大灣區、大中華區、亞洲以至全球的行業發揮影響力,並且協助推展最新財政預算案提出有關香港邁向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願景。研究院的工作重點包括供應鏈領域的研究協作、進行產業與政策研究構建商業資訊,以及推展高級管理人員課程及與夥伴合辦的課程,強化人才培訓。 研究院的啟動禮今天舉行,主禮嘉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財政司司長黃偉綸先生、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以及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及副主席馮國綸博士,在典禮上致辭。緊接啟動禮的研究院創院峰會,主題為「應對全球供應鏈的挑戰與創新」,邀得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商界領袖、科大顧問委員會及校董會成員、科大夥伴等近150名嘉賓出席,當中包括科大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及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博士。 黃偉綸先生致辭時表示:「在地緣政治局勢越趨緊張下,企業尤其是內地企業, 更加需要藉着推展業務多元化,包括重組供應鏈等,以管理風險。香港具備獨特優勢,有助企業面對這些挑戰。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的工作,將令香港作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地位更具吸引力。研究院結合科大的卓越學術和研究基礎,以及利豐集團的環球專業知識和強大財政資源,定必在推動創新和變革上發揮重要作用,為香港、內地及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馮氏集團副主席兼研究院顧問委員會主席馮國綸博士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以及科技加速變革,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帶來深遠影響——生產商正重新設計製造業供應鏈以提高韌性和敏捷性,零售商則須不斷分散供應市場來降低風險。有鑑於此,我們希望,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能夠成為全球供應鏈趨勢及相關議題的思想先驅,並透過研究和教學,鼓勵和賦能業內專業人士與企業家,培養新一代商業領袖,助力他們掌控供應鏈,擁抱變化,把握機遇。」
新聞
科大考試周設「放空角落」 家的感覺供學生抽空充電
學生回到校園竟可像家中一樣在豆袋梳化上充電休息?正值考試期間,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自本周一起舉辦「Recharge · Refuel · Relax」考試周活動,將校園內人流最多的香港賽馬會大堂改造成「放空角落」,舖上大片綠色草地,並添置多個豆袋梳化及迷你高爾夫體驗區,鼓勵學生在努力溫習備試之際,亦可抽空和其他同學見面傾談,從而放鬆心情、釋放壓力。 是次活動由不同部門及學院攜手舉辦,除了提供休息區外,亦擺放攤位遊戲,並派發零食、生果杯、咖啡等,為學生補充能量,恢復活力!此外,活動亦設一系列藝術工作坊,包括曼陀羅繪畫、布袋及手機繩DIY等,宣揚以藝術紓解疲累及壓力。 與此同時,校園亦設有由理學院舉辦的「EMPOWERMENT」學生作品展覽,展出115件由理學院一年級學生設計的T恤作品。這些作品是必修課程「習慣、思維與身心健康」的作業之一,鼓勵同學通過藝術創作,記低能夠在疲憊中為他們帶來力量的人與事物,凝聚正向能量,互勵互勉。
新聞
港科大研究團隊新的測量數據揭示大氣有機氣溶膠中含氮分子的顯著貢獻
A Research Paper titled “New measurements reveal a large contribution of nitrogenous molecules to ambient organic aerosol” authored by Prof. Jian Zhen YU (Chair Professor, Division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and her postgraduate research students was recently published on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a journal focusing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mponents of the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新聞
李世瑋教授榮獲2024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Worcester Reed Warner獎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科大(廣州)系統樞紐院長兼智能製造學域講座教授李世瑋教授榮獲2024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Worcester Reed Warner獎章」,以表彰其「定義影響工業測試標準的焊點失效模式」。該獎章歷史悠久、享負盛名,自1933年首次頒發以來,只有極少數的華人得獎者,當中包括備受尊敬的「現代生物力學之父」馮元楨教授。李世瑋教授更是歷年的華人得主之中,唯一一位在亞洲發展其畢生事業。
新聞
科大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院校加強國際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5月13日迎來沙迦美國大學校長Tod LAURSEN博士率領的代表團到訪校園。 沙迦美國大學代表團與科大協理副校長(環球事務及傳訊)陳佩珠女士、工程學院院長羅康錦教授、理學院院長王殷厚教授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會談。代表團介紹了該校在擴大國際交流生招生、推動學生交流和開展跨學科課程方面的重點工作。他們對科大在科研創新和拓展全球學生交流網絡方面的工作印象深刻。 代表團隨後參觀了科大的先進校園設施,包括鄭家純機器人研究院和逸夫演藝中心。 是次交流加強了兩所院校之間的聯繫,為科大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持續開展國際交流略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