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科大于首尔高峰论坛分享三十载发展里程 并与韩国知名机构学府加强交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致力加强与韩国机构和产业的联系。大学高层管理人员于今明两天出席首尔一个备受瞩目的论坛,并与当地顶尖学府和孵化器开展交流,寻求在教育、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的合作机会。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是首尔论坛中唯一的香港院校代表,并获邀发表特别演说。 其他参与论坛的嘉宾包括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的人工智能与机械人技术顶尖学者、国际商业机器(IBM)及三星等科技巨擘的领袖,以及不同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专家。为期两天的论坛由首尔经济日报主办。
她于论坛一个特别环节中,就大学如何协助社会应对新数码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分享真知灼见,并以科大为例,讨论大学培育未来人才的策略,介绍最新的科研创新成果,以及大学如何透过知识转移加速实验成果转化,造福社会。 叶教授其后与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部长李宗昊教授会面,探讨香港与韩国在创新科技领域的潜在合作机会。
此外,科大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金信哲博士亦于今早参与了论坛一个专题研讨会,与业界专家、研究发展政策倡导者及韩国顶尖大学学者,分析现时全球科技竞争的形势,以及亚太区域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叶校长与金信哲博士于出席论坛前访问了延世大学,与大学的高层管理人员会面,并参观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设施。 延世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在医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上享负盛名,两校将探讨加强在人才培育、联合研究和创业活动方面的合作机会。 另外,叶教授及金博士亦主持了一场校友聚会,加强与当地科大校友的联系。
叶教授表示,是次能与韩国顶尖学府的领袖交流,并跟当地创科界的新知旧雨会面,实属难能可贵。 她认为:「韩国与香港有很多共通点,两地不但同样拥有优秀的大学,亦致力推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卓越研究,以祈成为全球创新科技的领航者。 由此可见,两地大学在促进知识交流及合作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透过携手合作,我们可望加快区内的创科发展。」

新闻
科大团队研发可持续及可控界面传热策略 提升绿色制冷技术应用效能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可持续及可控的界面热传递策略,有助提升绿色制冷技术于电子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和建筑物等应用中的效能。
面对气候暖化,全球对制冷技术的需求有增无减,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积极钻研更有效的节能冷却技术。与需要消耗能量才能运作的「主动冷却」系统相比,「被动冷却」依靠自然过程和建筑设计方式来散热,在不耗能或低耗能的情形下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这种环保节能的方式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
其中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是使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被动冷却。金属有机框架是一种多孔材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气,用于提升室内空间冷却应用的能源效率。然而,这些材料中的多孔晶体通常具有较低的热导率,限制了它的传热效率。此外,在被动制冷应用中,这些材料通过吸附水进行制冷,其吸附的水分子进一步降低了其有效热导率。这种限制令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难以透过改变其本征热物性以提高其冷却性能。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调控多孔晶体与其接触材料之间的界面热传递。他们利用加工纳米结构、表面化学修饰和生长自组装单分子层等多种界面工程方法,以有效增强界面热导。然而,合成或制备具有精确原子控制的界面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限制了这些方法的潜在应用。
针对这个难题,由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周艳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可持续且可控的策略,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的水吸附来调控接触材料与典型多孔晶体之间的界面热传递。通过频域热反射测量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他们发现接触材料与多孔晶体之间的界面热导由于水分子的吸附,从5.3 MW/m2K提升至37.5 MW/m2K,升幅约7.1倍。同时,他们从其他接触材料与多孔晶体系统中也观察到有效的增强效果。

新闻
李桂君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开发消毒现金的新型超快激光图案化设备
A research paper titled “Highly Efficient Cash Sterilization with Ultrafast and Flexible Joule-Heating Strategy by Laser Patterning” by Prof. Mitch LI (Assistant Professor, Division of Integrative Systems & Design) and his research team, in collaboration with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was recently published on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cusing on applied surface and interface-related research blending of physics, chemistry, materials science, and life science.

新闻
科大与利丰成立供应链研究院 应对多变商业环境中的挑战与机遇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冯氏集团旗下利丰今天联合宣布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研究院),旨在推动全球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创新商业模式。
研究院结合科大卓越研究实力及利丰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深厚行业知识,以于大湾区、大中华区、亚洲以至全球的行业发挥影响力,并且协助推展最新财政预算案提出有关香港迈向成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的愿景。研究院的工作重点包括供应链领域的研究协作、进行产业与政策研究构建商业资讯,以及推展高级管理人员课程及与伙伴合办的课程,强化人才培训。
研究院的启动礼今天举行,主礼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先生、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以及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博士及副主席冯国纶博士,在典礼上致辞。紧接启动礼的研究院创院峰会,主题为「应对全球供应链的挑战与创新」,邀得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商界领袖、科大顾问委员会及校董会成员、科大伙伴等近150名嘉宾出席,当中包括科大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及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博士。
黄伟纶先生致辞时表示:「在地缘政治局势越趋紧张下,企业尤其是内地企业, 更加需要藉着推展业务多元化,包括重组供应链等,以管理风险。香港具备独特优势,有助企业面对这些挑战。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的工作,将令香港作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的地位更具吸引力。研究院结合科大的卓越学术和研究基础,以及利丰集团的环球专业知识和强大财政资源,定必在推动创新和变革上发挥重要作用,为香港、内地及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冯氏集团副主席兼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冯国纶博士表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科技加速变革,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带来深远影响——生产商正重新设计制造业供应链以提高韧性和敏捷性,零售商则须不断分散供应市场来降低风险。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能够成为全球供应链趋势及相关议题的思想先驱,并透过研究和教学,鼓励和赋能业内专业人士与企业家,培养新一代商业领袖,助力他们掌控供应链,拥抱变化,把握机遇。」

新闻
科大考试周设「放空角落」 家的感觉供学生抽空充电
学生回到校园竟可像家中一样在豆袋梳化上充电休息?正值考试期间,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自本周一起举办「Recharge · Refuel · Relax」考试周活动,将校园内人流最多的香港赛马会大堂改造成「放空角落」,铺上大片绿色草地,并添置多个豆袋梳化及迷你高尔夫体验区,鼓励学生在努力温习备试之际,亦可抽空和其他同学见面倾谈,从而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是次活动由不同部门及学院携手举办,除了提供休息区外,亦摆放摊位游戏,并派发零食、生果杯、咖啡等,为学生补充能量,恢复活力!此外,活动亦设一系列艺术工作坊,包括曼陀罗绘画、布袋及手机绳DIY等,宣扬以艺术纾解疲累及压力。
与此同时,校园亦设有由理学院举办的「EMPOWERMENT」学生作品展览,展出115件由理学院一年级学生设计的T恤作品。这些作品是必修课程「习惯、思维与身心健康」的作业之一,鼓励同学通过艺术创作,记低能够在疲惫中为他们带来力量的人与事物,凝聚正向能量,互励互勉。

新闻
港科大研究团队新的测量数据揭示大气有机气溶胶中含氮分子的显著贡献
A Research Paper titled “New measurements reveal a large contribution of nitrogenous molecules to ambient organic aerosol” authored by Prof. Jian Zhen YU (Chair Professor, Division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and her postgraduate research students was recently published on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a journal focusing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mponents of the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