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創業, 創新
科大於第四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創歷史佳績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在第四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取得破紀錄的驕人成績,36支參展隊伍一共奪得36個獎項,包括中國代表團發明和創新優秀獎、四個評審團嘉許金獎、以及多個金、銀、銅獎,獲獎數目屬歷年之冠。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帶領的突破性研究,以血液中的可溶性ST2(sST2)蛋白為治療靶點開發阿爾茲海默症藥物的創新策略,榮獲中國代表團發明和創新優秀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兩個獎項。研究成果為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開發開拓了新方向。針對sST2的治療方法能夠降低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和改善患者的病理症狀,有望成為比傳統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方法更簡單、侵入性較低和安全的新型治療策略。 另外三項獲評審團嘉許金獎的項目,分別是由科大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及土木及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吳宏偉教授領導,以都市固體廢物製成的無水泥環保磚;由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向暢穎教授帶領,用於隔熱的先進光電智能窗口;以及由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團隊所開發的紮鐵機械人,該中心為科大牽頭成立的其中一間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研究中心。 是次寫下科大歷史佳績的36個參展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包括生物醫學與健康、資訊科技與人工智能、智能建造,以及可持續發展與新能源。除了紮鐵機械人,另外有五個項目亦由科大牽頭成立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研究中心,包括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及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與世界頂尖科研機構共同研發。這些項目涉及基因組編輯、細胞治療、智能塔式起重機、自動工具鏈、人工智能加速器等前沿技術。 是次參展的項目亦包括一些由科大與政府和行業領導者進行合作的研發項目,以期為社會帶來深遠的貢獻,例如與教育局合作、專為香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 (HKMOOC)而研發的虛擬課程。此外,科大亦與港鐵公司和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合作,分別開發多重交通彷真模型,以估算乘客量,以及結合人工智能、機械技術和物聯網的數位孿生平台,供物管行業使用。此外,當中24項參展的創新成果已在科大支持下成立初創企業,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對社會有貢獻的解決方案,在知識轉移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新聞
獎項, 教育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榮獲30年長期服務獎:科研如尋寶 致力傳承科學家精神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獲科大頒發30年「長期服務獎」,以表揚她服務大學多年的貢獻。她於1993年回流香港,一直服務科大至今,先後出任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及副校長(研究及發展)等重要崗位。除了是香港八間資助大學中首位女校長,亦是本地高教界中鮮有於原校一直升任至校長的學者。 與科大結緣 1990年,時任紐約再生元生物製藥公司高級科學家的葉教授,在巴黎一個學術會議晚宴上,巧遇當時為科大籌備委員會成員之一的蒲慕明教授。蒲教授對葉教授的研究領域相當感興趣,便決定招攬她加盟科大。葉教授指:「當時我希望將外國取得的經驗帶回香港這個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並培育年輕一代的科學家,貢獻社會。」 蒲慕明教授憶述:「當時科大並未開拓腦神經科學領域,全賴Nancy的勇氣、承擔及毅力,才能不斷獲取經費及研究突破,所以我一直覺得她會成為香港的大學校長。」   對科研保持熱情
新聞
獎項
156名功臣 見證科大發展
科大創校32年,多年來孕育多元人才,透過教學與研究,協助香港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除了前線教職員盡心盡力幫助學生發揮潛能外,後勤同事亦堅守崗位,支援大學的各項運作,讓教職員和學生在理想環境中安心工作和求學。 為表揚員工的貢獻,科大自2010年起設立「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嘉許資深員工。本年度的頒獎典禮已於2024年4月18日舉行,表揚141位服務科大30年及14位服務科大20年的員工,當中包括服務科大30年的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 。今年更是科大創校以來,嘉許首位服務35年的員工。 我們邀請了兩位得獎者,與大家分享他們服務科大的點滴,以及見證科大的發展。   編號00002的「元老級」員工 邱志明先生
新聞
科大拓展與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網絡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4月16日迎接利物浦大學副校長Tim JONES教授及管理學院院長Julia BALOGUN教授到訪科大校園。 代表團與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工商管理學院高級副院長許佳龍教授以及全球及大中華事務主任李琬雯深入探討了兩校在研究項目和學生交流計劃方面的合作。科大與利物浦大學都致力於將可持續發展和商業創業融入跨學科的課程和研究項目。 代表團隨後參觀了科大一流的校園設施,包括李兆基圖書館和逸夫演藝中心,了解科大為學生全人發展提供的先進設備。 作為一所開拓性的全球領先大學,科大不斷與全球各地的知名院校建立緊密合作,拓展國際網路,推動研究和學術發展。  
新聞
研究, 研究及科技, 人工智能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 於香港國際創科展2024展示嶄新人工智能項目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多所大學共同參與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於「香港國際創科展2024」中,首次向公眾展示一系列人工智能科研項目及開發成果。獲香港特區政府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下,HKGAI已開八個人工智能研究項目,為法律、醫療和創意等不同界別,度身訂造基礎模型,貢獻香港以及其他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HKGAI在「香港國際創科展2024」上首度展示了十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和應用,讓參觀者可親身體驗創新科技。這十項服務和應用均透過HKGAI自主開發的模型而製作,包括:「專家諮詢服務機器人」:能實時讓用戶獲得法律顧問、導遊等各行各業的的資訊;「跨越時空的相遇」:讓公眾上載一張照片後,即可自動生成動畫及合成照片;「AI火眼金睛,讓深度偽造無處遁形」:一個利用深度鑒偽技術,即時分辨圖片真偽的軟件;「芳華再現」:讓昔日傳奇巨星重生,演繹當代新曲;「人工智能將故事秒變視頻」:輸入句子即可轉化成高清影片的文字影片頻轉換技術;「三維圖像內容生成」:能將平面圖轉化成人工智能製作的高清3D圖像的三維模型生成技術;「未來寫作助手」:可輔助日常所有文書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的;人工智能繪製《未來千里大灣區》:由人工智能創作的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之貌;「我AI唱歌」應用程式:讓公眾上載聲音樣本後,即可以自己的聲線演繹不同歌曲;「智能照片日記」:由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日常照片,並根據影像內容及情緒,自動生成為日記本身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權威學者、科大首席副校長兼HKGAI中心主任郭毅可教授表示:「HKGAI首個自主訓練的基礎大模型已初步完成,該大模型支援中文和英語,是本地首個自主研發的基礎大模型,為香港開創人工智能創新的新里程。」
新聞
學生發展, 學生發展及聯繫, 學生創新, 大學盛事, 設計
「Timeout HKUST」載譽歸來 衛衣設計比賽激發師生無限創意
一場充滿時裝設計創意的盛宴今日卻在你意想不到的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園上演﹗作為備受矚目的科大衛衣(Hoodie)設計大賽決賽,六位科大模特兒身穿六項衛衣設計作品,青春活潑地登上時裝天橋展現科大社群獨特的創作意念。早前開展的科大衛衣(Hoodie)設計大賽獲學生及教職員熱烈參與,合共徵集逾百項參賽作品,而決賽天橋秀更為今日第二屆「Timeout HKUST」活動增添一道亮麗風景線。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最後由科大師生和評審團一同選出「最佳衛衣設計」及「最佳模特兒」,並由校長葉玉如教授、大學評議會主席兼校董會成員曾建中先生和協理副校長(環球事務及傳訊)陳佩珠女士頒獎。此外,工作時工作、學習時學習、行樂時行樂,再度貫徹今年的「Timeout HKUST」活動,一眾大學管理層在內的數百名師生和校友,一起停一停 、 玩一玩,體驗「古怪冰壺」、「一擊即中」、「節拍變奏」、「乒乓灌籃」等攤位遊戲,以及體驗由科大學生輔導中心和科大深度遊帶來的精彩活動。
新聞
科大校長葉玉如牽頭舉辦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與海内外教育領袖共話全球合作、教育與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院士聯盟)主辦的「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峰會)4月3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匯聚了區內及海外逾200位知名院校代表、政府官員以及業界專家,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與國際教育合作的未來前景,為打造香港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教育中心貢獻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理事會主席、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在峰會上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她表示很高興藉此次峰會邀得政府官員及各界學者集聚一堂進行深入交流,強調在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面前,國際合作和交流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期望各方能共同努力,攜手邁向卓越,為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峰會期間,葉玉如教授以「高等教育賦能未來」為題發表主題演講。她指出,當前世界面臨氣候變遷、公共衞生危機、資源緊缺等重大挑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從根本上重塑大家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高等教育機構應在引領社會適應新時代變化中扮演關鍵角色。葉教授在演講中介紹了科大在教育、科研以及知識轉移三大領域的創新舉措,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同時通過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和區域重大需求、全球重大挑戰提供解決方案,服務社會。科大已培養出超過1,700多家公司,包括9家獨角獸以及11家上市公司,合共為社會創造了逾4,00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 此次峰會設有兩個校長論壇。其中,葉玉如教授主持了以「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合作」為主題的校長論壇,邀請多所内地及海外知名大學校長分享其國際合作策略和經驗,共同展望未來教育的發展,包括藤田醫科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等。
新聞
企業管理, 金融科技, 綠色金融
科大夥金管局及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合辦國際會議 匯聚亞歐美多地專家獻策央行數碼貨幣發展
為探索央行數碼貨幣(CBDC)的發展潛力,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科大商學院)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以及金融學院轄下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今天聯合舉辦「央行數碼貨幣和支付系統國際會議」。 會議吸引了國際貨幣機構、亞洲、歐洲及北美洲地區的中央銀行及學界專家,以及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企業的從業者參與,一同探討包括政策影響、技術創新、營運挑戰及行業動態等CBDC關鍵議題。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於會上致主題演講,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副主任何東博士則就「CBDC與貨幣政策」發表主題演講,揭開會議序幕。透過專題討論及簡報,會議講者還就有關CBDC的廣泛議題,分享精闢見解。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表示:「CBDC作為一種創新形式的數字貨幣,具備提高金融生態系統及整體經濟交易效率的潛力,成就全球金融業變革。各地央行也正積極探索釋放其潛力的方法。要於批發和零售層面多方面推展CBDC,需要先解決技術、宏觀經濟及金融等不同領域帶來的挑戰。藉著促進跨學科討論、研究協作及知識交流,大學可於此發揮重要作用。我們衷心感謝金管局及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與我們聯手舉辦這次國際會議。」 憑藉其在金融科技的跨學科專長,科大商學院致力於推動CBDC的探討與項目研究,包括行業研究、公眾意見調查、研討會,以及數碼港元用例試驗,並積極連繫有關持份者。兩名科大商學院的教授亦為金管局CBDC專家小組成員,協助探究CBDC相關題目,推動香港成為主要金融科技樞紐。 本次會議共設兩場專題討論,其中一場聚焦各地探討及實施CBDC帶來的啟示,講者包括來自阿聯酋央行行長顧問李樹培先生、金管局助理總裁(金融基建)鮑克運先生,以及菲律賓中央銀行副行長Mamerto E. TANGONAN先生,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主管Bénédicte NOLENS女士主持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