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物理學, 發展
科大舉行首個新基石科學實驗室揭牌儀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學系講座教授戴希獲騰訊公司發起的新基石科學基金會,資助成立科大首個新基石科學實驗室,就拓撲材料等範疇進行為期五年的研究工作。實驗室今日舉行揭牌儀式。 出席揭牌儀式的主禮嘉賓包括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科大理學院院長王殷厚教授、科大物理學系系主任王建農教授、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嫵蓉女士、騰訊集團公共事務副總裁李子樹先生以及科大的新基石研究員物理學系戴希教授。 葉教授在歡迎辭中感謝騰訊公司和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對科大科研創新的鼎力支持,亦祝賀戴希教授成為新基石研究員。她說:「作為香港首間研究型大學,科大一直致力於推動創新和科研發展,同時積極通過多種管道,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貢獻社會。新基石科學實驗室在科大揭牌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不僅代表科大在科研發展方面的承諾,更是對科大在推動卓越創新研究的重大肯定。」 王嫵蓉女士表示:「騰訊公司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成立新基石科學基金會,透過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支持原始創新和自由探索,希望長期穩定地支持一批傑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作為一個創新、富有特色的民間科研人才資助項目,我們今年在初審階段採用了100%的海外同行評審。很高興今日出席科大首個新基石科學實驗室的揭牌儀式,同時祝賀戴希教授成為第二屆新基石研究員,我們會繼續和包括科大的世界一流大學合作,支持傑出科學家開拓知識前沿。」 戴希教授是科大首位新基石研究員,亦是第二屆入選新基石研究員的三位香港科學家之一,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拓撲材料及強關聯體系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有助開發新材料及解決新材料應用的問題。戴教授在物理學研究領域貢獻卓越,於2011年獲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18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並於翌年獲該會頒發詹姆斯·麥格羅蒂新材料獎(James C. McGroddy Prize for New Materials),2022年獲科大頒授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席。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由新基石科學基金會設立,涵蓋數學與物質科學及生物與醫學科學兩個領域,並鼓勵學科交叉研究。自2022年啟動以來,共選出104名卓越科學家成為新基石研究員。
新聞
多元
科大舉辦環球「日繽紛」 派發科大平安包展現太平清醮獨特文化
農曆新年剛過,長洲「搶包山」便提早上演?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本周舉辦了一連兩日的「理學院環球文化交流祭」,讓本地和非本地生聚首一堂,出盡自家法寶展現家鄉的獨特傳統、藝術、音樂和美食。其中,科大更設計了一座兩米高的小型「包山」,介紹太平清醮這項獨特的香港傳統文化和習俗,更免費派發由科大校友在長洲製作、印有「理」字的特製平安包,寓意「包理平安」,為同學送上祝福。 今年的文化交流祭設有36個各具特色的攤位,匯聚南韓、馬來西亞、土耳其、德國、奧地利、荷蘭、瑞典等13個國家及地區的同學,冀讓學生於期中考試前稍作放鬆之餘,亦可擴闊國際視野,感受科大校園的多元文化氛圍。活動吸引逾千名來自本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同學和教職員踴躍參與,其他精彩的特色活動包括品嘗土耳其傳統咖啡及瑞典家鄉甜點、試穿韓國傳統服飾及學習奧地利舞蹈等。 科大國際本科生比例一直名列本港大學之冠。過去數年,科大學士課程每年所錄取的非本地生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內地以外,包括美洲、東西歐、澳洲,非洲及亞洲等地區。校園不時舉辦活動,讓來自全球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的教員和超過70個國家及地區的學生互相交流,體驗多元文化的魅力。
新聞
科大獲浙江大學贈送「中國歷代繪畫大系」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獲浙江大學贈送「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贈書儀式於3月12日上午在科大鍾士元校董會議事廳舉行。在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承,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范慶瑜,浙江省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言人駱莉莉,科大署理校長郭毅可教授,科大人文及社會科學院署理院長康文林教授、科大圖書館館長黃家慧博士等嘉賓的共同見證下,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慧向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贈書。 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工程,自2005年啟動後的18年間於世界範圍內搜集並拍攝中國古代的繪畫成果,致力實現古代藝術圖像的永久性留存與保護。據統計,該工程共收錄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的紙、絹(含帛、綾)、麻等材質的中國繪畫藏品12405件(套)。其中國內藏品9155件(套)、國外藏品3250件(套),涵蓋了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橫跨先秦、唐、宋、元、明、清的中國古代繪畫史。 作為浙江與香港人文交流、高校合作的見證,此次「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贈書活動不僅讓科大師生與香港民眾進一步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歷史、中華文化與藝術,也進一步推動浙江大學與科大於藝術與科學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贈書儀式結束後,出席活動的嘉賓參觀了李兆基圖書館並參觀「地圖中國五百年的意象演化」展覽。
新聞
人工智能, 教與學
科大推亞洲首批課堂「AI講師」 開拓創新教學新模式
踏入AI世代,「AI歌手」及「AI天氣小姐」相繼面世,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亦以人工智能生成式工具設計出10位「AI講師」。 這些AI講師來自世界各地,屬於不同的民族及文化背景,從事各行各業,但科技使他們匯聚在科大課堂內「執起教鞭」。 科大希望透過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參與度,並且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結合學生的喜好和興趣,設計出個性化 (Personalized)的AI教室,帶領創新教學的新趨勢。是次研究由許彬教授領導。 許教授是科大(廣州)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講座教授及科大元宇宙與計算創意研究中心(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他帶領團隊利用AI生成工具製作10位AI導師。 當中,由團隊自行研發的3D動作生成系統 (variational 3D full-body generator) ,突破了目前類似工具的限制,令製作出來的人物動作更流暢自然,透過自然表情和動作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大大提高 「AI講師」的逼真程度。 其他採用的AI工具包括AI製圖工具Midjourney、聊天機械人程序ChatGPT和Bing、以圖片重建三維人臉的模型、用於生成逼真說話人臉動畫的SadTalker 及經團隊改良的開源3D表情生成軟件EmoTalk 等 。
新聞
科大與港大「DNA複製起始新機制研究」獲選為2023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聯同香港大學(港大)與其他研究所領導的「DNA複製起始新機制研究」,獲選為2023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唯一入選的香港研究團隊。 2023年度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和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共同承辦;《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及《科學通報》五家期刊編輯部協辦,並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等數千位專家精心挑選,旨在宣傳國內的前沿及創新研究進展,從而激勵更多科研人員進行基礎研究,並加深公眾對科學的理解、關心及支持,營造良好的國家科學氛圍。 是次入選的聯合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助理教授、科大生命科學部黨尚宇助理教授與科大高等研究院(IAS)資深成員戴楊碧瓘教授。團隊發現人體MCM2至MCM7蛋白複合體(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2-7,微小染色體維持蛋白2-7)調控DNA 複製起始的新機制,有望被應用於研發新型、高效及更具針對性的抗癌藥物,有望能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 港大翟元樑教授指:「是次獲選對研究團隊來說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也說明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科學界的高度認可。雖然科學家已經對DNA的複製有了一些了解,但我們對這個過程的認識還遠遠不夠。由於這個領域還有很多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因此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透過研究DNA的複製過程,我們不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基本過程,還可能為治療癌症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科學家們不斷努力,希望未來能揭開DNA複製的神秘面紗,為人類健康和醫學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新聞
科大與華南理工大學加強合作夥伴關係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華南理工大學於2月28日簽署首個本科生交換協定,旨在讓學生對粵港澳大灣區有更深入的認識及瞭解。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及校長葉玉如教授親自迎接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及代表團並進行了座談交流。作為領先的理工科大學,科大與華南理工大學在支持大灣區和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兩校未來將互學互鑒,共同探索辦學新模式,將大灣區打造成全球創新高地。 近年,科大和華南理工大學分別在廣州及南沙建立新校園及國際校區,兩校未來將攜手共進,加強人才培肓和科研合作,為大灣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等方面作貢獻。
新聞
科大迎接印尼駐港總領事首訪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於2月28日 迎接待印尼駐港總領事Yul EDISON先生首次光臨校園訪問。 是次訪問標誌著科大與印尼開啟合作新篇章,Edison總領事與科大的領導層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會晤,與會者包括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協理副校⻑(環球事務及傳訊)陳佩珠女士、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劉夢琳教授以及科大全球及大中華事務主任李婉雯女士。雙方就增加兩地學生交流、印尼學生在校的學習資源配套以及本地學生參與文化項目等議題交換意見。 代表團隨後參觀了李兆基圖書館,並與超過20位來自印尼的學生和教授互動交流。這些互動讓領事了解在校印尼學生的校園生活體驗,同時為學生提供了的未來職涯規劃的資訊。 是次訪問是加強科大與印尼聯繫的重要里程碑。在共同培育世界未來領袖的願景下,科大將持續加強與印尼交流及合作。
新聞
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歡迎《2024–2025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歡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二月二十八日)發表的《2024-2025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推出一系列有助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措施,當中包括加強發展創新科技及人工智能(AI)、推動生命健康科學及其他新興先進領域等,同時進一步鞏固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幫助香港抓緊發展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科大感謝特區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推出一系列具前瞻性的措施,有利凝聚更多海內外人才及資金落戶香港,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堅定信心。其中,我們特別欣見政府將重點發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微電子、綠色科技等多個領域,這與科大3.0遠景中提出的策略發展領域不謀而合。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深信科大將可發揮獨特優勢,進一步推動這些前沿領域的發展,助力香港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帶來的重大機遇,開發更具影響力的研究項目,貢獻香港及國家。」 在推動研究、知識轉移以及培育初創企業方面,科大歡迎政府推行30億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以配對形式支持八大資助院校購置科研設備並參與由海內外頂尖科研人員領軍的研究項目; 並每年向大學提供最多1,600萬元,加強並支援大學的技術轉移和市場拓展服務。 科大亦樂見政府增撥30億元推行「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等運用超算中心的算力,推動科研突破。事實上,科大一直為AI領域的領航者,去年設立了區內高教界最先進的人工智能運算中心,並開展了國際AI醫藥樞紐(International Hub of AI for Medicine)計劃,邀請全球大學合作,推動博士生參與前沿醫療科技的研發和應用,包括新型藥物與疫苗的開發與篩選等,目前已有不少大學對此表示歡迎。科大歡迎政府對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視,相信政府的支持將可帶動大學開拓更多世界領先的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