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ies
獎項及排名

恆心測未來:戴希教授問鼎未來科學大獎之巔

#獎項
#獎項及排名
#物理學
#研究
科大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榮獲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之物質科學獎。

科大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榮獲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之物質科學獎。

解鎖宇宙奧秘的鑰匙,往往掌握在鍥而不捨的科學家之手。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兼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正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專注於凝聚態物理及拓撲材料理論研究,為現代物理開闢了嶄新視野,並因此榮獲有「中國諾貝爾獎」美譽的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

恆志探寶藏

得獎消息傳來,戴希教授心懷感恩與謙卑。他說:「衷心感謝評選委員會的肯定。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鼓勵,更是對多年來與我並肩作戰的研究團隊的認可。這份榮譽見證了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和努力。」他強調,這項成就並非一人之功,而是前人與同儕所累積的智慧與成果。

科研之路,對他而言是一場尋寶之旅。「心如止水」是他的座右銘,也呼應了「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的格言——無論順境逆境,始終堅定不移。他形容:「科研好比尋寶,你可能挖掘了很久仍一無所獲,但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瑰寶。」

理論栽成果

正是這份默默的堅持,孕育出戴教授的突破性成果。戴教授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他與團隊採用「階梯式研究法」,從簡單到複雜,從理論到計算,先以高對稱度的模型理解拓撲材料的規律,再逐步攻克更艱深的難題。

早在採用此方法之前,戴教授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預測。2010年,他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方忠教授,共同以理論計算提出聞名國際的預測——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可以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僅僅三年後,該預測獲得科學界實驗證實,成為物理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十年前,他的另一項研究首次在固體材料中發現外爾費米子,並獲權威期刊《物理評論》評選為創刊125年來49項最具開創性的研究之一,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研究項目。這些發現為量子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必先利其器

《論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學家也深諳此道理。戴教授在處理量子材料的波函數時,面對龐大的數據量,如同大海撈針。為了克服這個棘手難題,他的團隊開發了Wilson Loop 方法,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取特徵,分類拓撲電子態。

他們建立拓撲能帶搜索方法,釐清了計算步驟、特徵提取要點及拓撲性判斷依據。研究人員向人工智能輸入完整資訊後,系統即可進行大規模搜索。戴教授與團隊成功完成高通量計算篩選,至今已識別出數千種拓撲材料。

談及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合作,他幽默地說:「我們不會被演算法取代,而是擔當人工智能的教練,為這位『運動員』提供高效訓練,讓它去參加奧運,甚至奪得獎牌。」在他看來,人機協作可謂珠聯璧合,必能促進科研重大發現。

欲窮千里目

儘管成就斐然,戴教授仍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並指出未來將聚焦的新方向:「拓撲超導材料將會是我們下一步發掘的重點。」

此外,他也着手探索電子流體力學領域,又巧妙地將其與大氣物理相聯繫,構思能否以操控流體的方法來操控電子,從而掀起量子「颱風」。

今年適逢聯合國的「國際量子科學技術年」,戴教授這位量子領域的領軍人物榮獲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更讓人期待他與團隊在量子世界中繼續發掘珍貴的知識寶藏。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了解香港科技大學的最新動態、活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