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迈向零碳:科大公布减碳蓝图 创本地大学先河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推出《净零排放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此为香港高等教育界中,首份采用多管齐下策略的综合行动纲领,旨在推动于2045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景。科大将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带来的发电收益,共投放3,000万港元资金,进一步推动减碳研究,并于校园应用各项创新减碳方案。
经过广泛咨询后,科大订立进取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包括在2035年减少50%温室气体排放,并于2045年实现全面净零排放1 。事实上,科大自2014年推出首份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以来,已成功减少34%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是次推出的《行动计划》奠下成功的基础。
科大《行动计划》最重要一环,乃推出《净零建筑标准》,为所有新建和翻新建筑订立严格设计和运营指引,相关规定更超越香港最高的绿色建筑认证要求。其中,预计于2025年落成的李家诚创科大楼将成为本港隐含碳最低的建筑之一,每平方米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低于500公斤,较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的非住宅建筑基准低30%。2
此外,科大承诺在未来八年投放3,000万港元,以「生活实验室」模式,于校园内应用崭新减碳意念与方案。这笔资金有部分来自大学参与「上网电价」计划所带来的收入,科大校园设有2.5兆瓦太阳能光伏系统,为本港大専院校最大规模的同类型发电系统。
科大副校长(行政)谭嘉因教授表示:「面对气候变化议题,各大学均需展现其领袖风范,为此重要议题贡献力量。科大的《净零排放行动计划》涵盖大学运作的不同层面,正正彰显了科大上下一心,致力以创新思维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期望,透过订立更具挑战性的减碳计划,不仅体现科大对推动创新落地方案的决心,还可激发合作伙伴、业界及政府对此议题作出更深入的讨论,携手应对此一挑战。」
科大可持续发展及零碳办公室处长梁启明博士补充说:「要推动实现净零排放,必须清晰的策略、目标及时间表。科大将会定期检讨各项措施的进度,不断完善《行动计划》的内容,回应最新的发展需要。市面上许多实现净零排放的相关技术仍属开发阶段,科大将会勇于尝试,于校园内试行不同的创新方案,推动《行动计划》成功落实。」

新闻
港科大研发人工智能辅助3D食品打印技术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突破性的人工智能(AI)辅助3D食品打印技术,将3D打印与红外烹饪相结合,为更安全、高效且美观的食品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传统的3D食品打印方法通常需要额外的后处理步骤,这不仅可能导致食品成分不理想、形状不完美,还可能带来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港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套AI增强系统,创新性地将挤压打印技术与同步红外加热功能相结合,实现复杂淀粉基食品的即时烹饪。通过采用石墨烯加热器,研究团队能够精确控制烹饪过程,确保淀粉基食品保持其预期的形状和质量。
系统还整合了AI辅助设计功能,通过生成算法和Python程序,能够轻松创建制作复杂的食品图案。借助AI技术,即使是计算机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参与设计过程。
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食品形状保持和微生物污染等技术难题,还为精准营养定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尤其为吞咽困难患者等有特殊饮食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优化养老院和中央厨房的餐食定制效率,到满足个性化营养需求,再到为餐饮行业打造创意烹饪体验,这项技术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潜力,为食品制造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领导该研究团队的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助理教授李桂君表示:“这项创新技术有望简化食品生产流程、提升食品品质,并精准满足个人偏好,从而彻底改变食品在多种场景中的制备与服务模式,为未来个性化且兼具视觉吸引力的食品创作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李桂君教授补充道:“我们对这项技术的潜力充满期待,它能够以高效且易于操作的方式提供定制化、安全且美味的食品。这标志着我们在食品创造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港科大博士生李港慧说:“我们通过技术与烹饪创意的有机结合,重新构想了3D食品打印的可能性。我们先进的集成3D食品打印技术有望彻底革新个性化食品的创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