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大学盛事, 国际, 国际化及环球伙伴
科大「城寨士多」开张 重塑香港集体回忆 促进师生文化交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昨日横空出现一所城寨士多,没有「龙卷风」也并非「三不管地带」,却云集了科大来自17个国家及地区同学的创意和热情,在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城寨布景下,交流各方家乡的独特文化与集体回忆。 这个为期两天的「环球文化祭」由科大理学院举办,旨在促进本地与国际生的文化交流。今年的活动共设有36个特色摊位,由105位来自 17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精心设计,当中更首度邀得来自非洲、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尼泊尔、法国、乌兹别克斯坦及英国等地的学生参与,推广各自家乡的独特文化; 包括品尝法国传统食品、演奏瑞典民俗乐器、试穿乌兹别克传统服饰及学习尼泊尔传统民俗舞蹈等,当然也少不了香港本土的传统怀旧玩具和小食如眼镜朱古力、珍宝珠、西瓜波及扭蛋扭卡机等。活动吸引逾千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参与,不仅于考试时期为同学带来放松的一刻,更让学生扩阔国际视野,认识不同文化。 科大国际本科生比例一直名列本港大学之冠。过去数年,科大学士课程每年所录取的非本地生中,近半来自中国内地以外。除欧、美、澳、非洲及亚洲等地,亦有同学来自「一带一路」及其它较少来港就读国家,包括乌兹别克、摩尔多瓦、委内瑞拉和也门等。大学会不时举办活动,让这些来自全球逾40个国家及80多个地区的教职员和学生互相交流,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
新闻
气候变化, 土木及环境工程, 生态与环境
科大学者开发崭新研究方法 揭示云层加剧全球暖化远超既知幅度
地球气候深受热带海洋低云影响,然而,这些云层究竟是在减缓还是加剧全球暖化,一直以来都是个未解之谜。最近,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研究方法,显著提高了气候预测的准确度,并由此达致一项重大发现——热带低云反馈不但正在扩大温室效应,其幅度更可能比科学家以往所知的高出71%。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量子电脑
科大工学院发表突破性低温存内计算方案 推进人工智能与量子运算结合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成功研发出一款能在极低温环境下运行的新型计算方案,克服了人工智能代理与量子处理器之间的延迟问题,并提升效能,推动了量子运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是项研究由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邵启明领导,其技术核心是由磁性拓扑绝缘体制作的霍尔器件实现。 量子电脑被视为高效丶快速运算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一日千里,两者的结合更成为了全球科技发展的新方向。然而,量子运算在操作环境及硬件上有一定需求,一直是个重大挑战。 邵教授介绍说:「量子电脑进行的运算非常复杂,因此需要运用数千个量子比特。为了进一步发掘它的潜力,学术界近期开始藉助机器学习技术,提升量子计算能力,尤其是在纠错方面。」 量子处理器一般需要在毫开尔文(相当于约摄氏零下273度)的超低温下运行,而图形处理器则在室温下操作。因此,两者的安装通常会相隔数米,并通过线路连接,让人工智能硬件调控量子处理器。这段距离往往对指令传输造成显着延迟(见图1a)。 因此,为解决装置之间距离所带来的延迟,由邵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低温存内计算方案,使人工智能加速器可在量子处理器的数十厘米范围内操作(见图1b)。随着两者距离缩短,运算延误大幅削减,而效能则得以提升。 研究团队认为,磁性拓扑绝缘体在这项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这类材料不仅具备绝缘体的体带隙,其表面或边缘还存在导电态。这些特性令它在低温下呈现出独特的现象,例如「自旋—动量锁定效应」(电子自旋方向垂直于动量方向),可以高效地生成自旋电流;又例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电子只沿边缘移动,并且没有电阻),可通过手性边缘态实现,无需磁场。 研究团队还特别选择了铬掺杂刨锑碲磁性拓扑绝缘体(Cr-BST)。该材料以其巨大的量子反常霍尔电阻和高效的电流诱导磁化翻转能力着称,可显着提升霍尔器件性能。 邵教授表示:「这项研究首度验证霍尔电流求和方案于低功耗存内计算的可行性,特别聚焦低温环境应用。经实验验证,该磁性拓扑绝缘体霍尔桥阵列即使置于量子处理器所需超低温环境周边,仍能有效执行强化学习演算法,成功完成量子态制备等任务。」
新闻
无人驾驶飞机, 机械人学
政府于科大启动「监管沙盒」试点项目
政府今日(三月二十日)公布低空经济「监管沙盒」首批试点项目名单,试点项目将陆续推展,令市民「看得见、摸得到」低空经济带来的实际效益,同时让政府及业界模拟多场景、多航线及低空空域管理布局,累积数据及经验,引领法规、基建、应用等不同层面的工作。 行政长官李家超、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民航处处长廖志勇、立法会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主席葛佩帆、立法会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副主席丘达根、立法会议员易志明及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担任低空经济「监管沙盒」启动礼主礼嘉宾,为推出试点项目揭开序幕,亦首次公开展示政府特意为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设计的标志(见附件)。 李家超说:「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范例。」他指出,低空经济不仅能够衍生一系列产业,其应用场景亦非常广阔,潜力巨大,既能提升城市管理和商业效率,也能为市民带来智慧生活的新体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李家超强调,香港正全力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政府将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和企业力量连接起来,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让香港在这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领域中引领未来,开创「智慧天空」的新时代。 科大是「监管沙盒」支持机构之一,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是次启动仪式标志着香港积极推动航空领域的创新及成果转化,科大深感荣幸能成为场地主办方。我衷心感谢特区政府高瞻远瞩,领导各界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亦十分欣喜科大能成为『监管沙盒』首批试点项目之一。科大将发挥跨学科的优势,助力香港建立一个蓬勃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并将继续与政府和持份者合作,携手打造兆元级的低空经济市场,『起飞』创历史。」
新闻
科大举行追思会 悼念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下午于逸夫演艺中心举行追思会,悼念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近500名包括驻港联络办代表、多家大学校长与高层管理人员,科大校董会及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现任与退休教职员、校友、学生及吴校长亲友出席仪式,另有众多海内外人士收看网上直播,共同缅怀吴校长对科大、以至香港高等教育的杰出贡献。中央有关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多位特区政府司局长 、香港及内地高等院校以至政商界别友好亦有致送花牌。 吴校长的太太和家人专诚回港出席追思会。吴校长儿子吴德恺教授,联同著名二胡演奏家、科大校友胡栢端及Cong 四重奏,特别以中西合壁的方式,演绎他儿时亲自为父亲创作的乐曲,以体现吴校长对中西共融的理念。吴校长一众孙女则献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以歌声送别挚爱的祖父。 其间,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代表科大仝人致悼词,校长叶玉如教授则致辞回顾吴校长的生平和贡献,并联同所有来宾一同默哀。科大团队更利用AI技术,重塑吴校长于四本回忆录中说过的话,让校长于虚拟世界中“重现”,向众人作最后道别。过去两周,科大在校园内设立纪念堂,回顾吴校长对科大的重大贡献,亦设有纪念网页 ,供公众表达敬意。 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致辞全文(只有英文版本) 校长叶玉如教授致辞全文(只有英文版本)
香港科大故事
可持续性, 智慧校园, 智慧城市, 可持续智慧校园
智胜风暴:气候专家冀身体力行 助城市应对极端天气
在香港,每逢盛夏的台风季节,可能会遇上山泥倾泻、内涝、塌树等状况,场面有时令人触目惊心。而过去10年间,极端降雨也更频繁袭港,其强度甚至超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的程度。这个趋势正好揭示全球暖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安全的影响日增,让我们不禁反思:在面对大自然的怒号时,应当如何做好准备? 气候专家陈飞教授为此积极寻求解决方案。2024年,他加入科大担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副主任。陈教授曾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工作逾28年,现时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身兼要职,开发可预测多重灾害的崭新天气预警系统,务求助大湾区及东南亚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冲击。 「香港对暴雨天气并不陌生,而且拥有健全的经济基建设施和密集人口,是针对极端天气试验不同创新方案的理想城市,从而助提升其他东南亚超大城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陈教授解释:「我们可先在这里建立预警机制,然后让曼谷、吉隆坡等城市借鉴。」   暴雨可引发山泥倾泻,堵塞车道和街道,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对公众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跨界协作    各司其职 陈教授现正构思将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预警系统,以提升其天气预测能力。然而,这个系统并不仅限于发放天气警报,更重要的是集合政府部门、研究人员及非牟利机构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促成跨界合作。
新闻
医学教育
科大提交建立香港第三间医学院建议书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向政府正式提交建议书,申请建立香港第三所医学院,此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所提出的重要举措。 这份150页的建议书乃科大根据政府订立的十项有关筹建新医学院主要考虑条件而撰写,当中详述包括在创新策略定位、课程设计、教职员人手、临床经验与学习资源、学生收生安排及可持续融资模式等多方面作出的建议。 而在有关课程方面,科大整合了其相关的各委员会及小组的专家意见,包括前医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鸿医生,以及四位来自本地与内地医学院的现任及前任院长:杨紫芝教授、霍泰辉教授、梁宪孙教授和黄天荫教授。 课程设计旨在与现有两所医学院错位发展,既符合国际标准,亦回应本地社会需求。  为实践政府对新医学院的期望,包括促进多元化与国际化,以及善用大湾区的临床资源优势等,科大自2024初宣布有意筹办第三所医学院以来,一直积极拓展合作网络,至今已与超过20所海内外领先医学院及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涵盖香港、大湾区、北京、长三角、华中地区、英国及美国等地。 这些合作伙伴将为新医学院提供短期临床课程、实习机会、师资交流和联合研究计划等,好让学生拥有多元临床经验,并推动跨境医疗创新。 为支持政府希望培育更多医疗专业人才以应对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医疗挑战的愿景,科大乃首家表明有意筹办第三间医学院的大学。 凭借在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的独特优势,科大致力建立一所结合卓越临床实力与科技创新的医学院,以塑造医学的未来发展。 科大期望能培育兼具临床实力与科研思维,并精通科技的新一代医生,以推动医学创新,改革医疗服务的模式。
新闻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会见香港科技大学代表团
3月13日,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京会见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校长叶玉如一行,就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高等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怀进鹏部长对香港科技大学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希望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国家发展,进一步发挥国际化优势,加强高端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优秀人才,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沈向洋主席、叶玉如校长感谢国家教育部对香港科技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将不断深化与内地高校的交流合作,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会晤中,教育部港澳台办、高教司、科技司等司局代表出席。参与会面还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行政)庞鼎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