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香港科大故事
跨学科, 创新, 教育
从科大迈向大湾区:扎铁机械人的知识转移之旅
今年四月,科大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有四个项目赢得了评审团嘉许金奖,其中之一是扎铁机械人项目。此发明品由哲学硕士生李昊臻带领团队,在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副主任梁浩博博士的指导下,共同研发而成。而科大亦在本届发明展中再创高峰,共有多达36个研发项目夺得不同殊荣,成绩彪炳。 单看外表,这部扎铁机械人的设计简洁利落,不似科幻巨作中所见的机械人一般引人注目。然而,它却是科大研究员与大湾区建造业界同心协作的成果。他们的抱负远大,期望实践建造工序自动化,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科大跨学科学院一向以其跨学科自选课程见称,现正修读此课程最后一年的昊臻也是从中获得灵感,继而带领扎铁机械人研究项目。他的专攻范畴为智能建造与机械人,透过灵活的课程结构,不但可以活用大学的丰富学习资源,更获得国际知名的机械人学学者、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李泽湘教授的指导。   创业梦想    萌芽结果
香港科大故事
非物质文化保育:老字号饼店继承人的致胜秘方
如果你曾亲临长洲庆祝太平清醮,那你必定品尝过郭锦记饼店出炉的平安包。今年,这家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老字号饼店在短短一周内便售出高达60,000个平安包,成绩斐然。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香港科技大学校友、郭锦记饼店第二代传人郭宇钿(Martin KWOK)的辛勤付出。他于七年前接手家族生意后,逆转了老字号品牌的命运。然而,Martin 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怀揣着更宏大的抱负——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拓新视野 科大理学院珍视长洲太平清醮的文化价值,因此今年三月,特地邀请 Martin 回来母校为学院举办的「环球文化交流祭」制作了一座两米高的微型包山。这次活动吸引了校内逾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职员参加,让他们有机会一「尝」平安包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自2011年起,长洲太平清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独具特色的平安包,以艳红的「平安」二字为标志,象征着对长洲岛「风调雨顺,合境平安」的美好祈愿。 Martin为科大理学院的「环球文化交流祭」特制印有「理」字的平安包,寓意「包理平安」,为科大多元化学生社群送上祝福。  
香港科大故事
国际, 创新
世界经济论坛「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 科大访问团以革新发明启迪全球
在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的「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科大首席副校长、享誉国际的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学者郭毅可教授分享,AI科技于艺术领域可望更趋人性化,而生成式AI技术更可与艺术发展相得益彰。此外,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邵敏华教授、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范智勇教授,亦随同郭教授出席此项全球盛事,并于场内展示了其创新发明品。而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讲座教授许彬教授,亦以「元宇宙全球未来委员会」成员身份,一同参与是次活动。 夏季达沃斯论坛又名为「新领军者年会」,今年活动于六月底在中国大连举行,云集了分别来自近80个国家和地区、约1,600名政府高官及不同界别的全球领袖。   在AI世代重塑艺术创作 今年的论坛主题为「未来增长的新前沿」,其中焦点落在创业与创新范畴。在「传媒无极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媒体行业」的专题讨论中,郭教授向观众阐述了有关生成式AI技术如何转化艺术创作的精辟见解。 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郭毅可教授获邀在「传媒无极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媒体行业」的专题讨论中发表演说。(相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香港科大故事
创新, 生物工程学, 校友
开拓细胞疗法的天使
曾靖婷博士 (Melody) 是科大一手培育的女性研究员兼企业家,由她参与创办的初创企业 Allegrow Biotech Ltd. (“Allegrow”) 致力研发创新技术,旨在让有需要的病人以可负担的价钱获得高质量的细胞治疗。
香港科大故事
科大音乐剧:课堂以外,共融共学
3月23日至24日,屡获殊荣的香港科技大学逸夫演艺中心化身为华丽的舞台,热烈的氛围笼罩着整个礼堂,全场观众都迫不及待地期待着科大音乐剧《The Music Man》的正式开演。这部家喻户晓的百老汇合家欢音乐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多元的科大社群汇聚一堂。 《The Music Man》音乐剧由逸夫演艺中心主办,由来自科大人文学部的敏迪贝蒂女士(Mandy PETTY)及艾乐册博士(Isaac DROSCHA)负责执导,一连两日的精彩演出吸引了逾1,200位观众到场欣赏。这次音乐剧的成功出演,引证科大致力于全人教育的承诺——科大积极为社群成员提供艺术培育的平台,让他们探索和参与艺术文化活动,滋养创造力及培养团结精神。随着温馨愉快的音乐剧故事在舞台上徐徐展开,多元丰富的歌声和才华交织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Prof. Tim Woo, Director of Center for Global & Community Engagement, fosters service learning, inclusion and STEAM education via robot competitions.
香港科大故事
工程学, 教与学, 校友, 环球社区参与,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STEM教育
专注体验式与服务学习的教育家
2020 年初第一波新冠疫情爆发时,胡锦添教授与他带领的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学生果敢地决定继续他们的工作。他们谨守防疫限制和规定,把团队细分成几个小组,全天24小时轮流在实验室工作。当「全港大专生机械人大赛2020」(Robocon 2020)由6月延期至9月举行时,团队成员已早着先机,比其他在疫情高峰时暂停备战的队伍走前了整整五个月。最终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先於香港赛事摘下冠军,再在ABU Robocon Festival 2020中获亚太区亚军,又一次展现了他们坚毅不屈丶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

2023

For former NASA researcher Prof. Su Hui,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 major goal of atmospheric scientists is to improve predictive accuracy and reduce uncertainty in weather and climate forecasting to enable wider society to better plan for climate change. Satellite data can be highly valuable in this endeavor.
香港科大故事
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 水力学, 气候变化, 女性工程学
A Fresh Look at Fathoming Global Warming(只供英文版本)
With the help of HKUST’s excit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data advances, School of Engineering faculty are seeking more accurate weather forecasts and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change to enable more effective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by policymakers,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s.
香港科大故事
科大与全球青年领袖共同发掘人工智能新机遇
香港科技大学 (科大) 的人工智能科研一直走在前沿,最近更迎来了一众青年领袖于校园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革新力量,以及它在应对全球挑战中所担当的关键角色。  近40位来自全球22个国家及地区的青年领袖云集科大,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论坛领导力发展课程」。科大是大中华区首间主办这个课程的大学,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及校长叶玉如教授以主办者身分欢迎各位全球青年领袖来临参与。这群年轻有为的领导者包括来自顶尖企业和国际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成员,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涵盖科技、媒体、公共行政、投资银行和人道援助等不同领域。 为期五天的沉浸式「全球青年领袖论坛领导力发展课程」于9月18日至22日期间举行,主题为「人工智能推动未来:机会与挑战」。课程内容覆盖艺术、Web3、医疗科技,以及大湾区和其他地区不断转变的经济环境等议题。十多位科大学者积极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与青年领袖们深入探讨以上各项前沿领域的发展。课程以沈向洋教授与主持人的对谈作结,他就人工智能在不同范畴的影响力分享了他的睿见。 艺术与 Web3相互交融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它也结合艺术,为文化滋养和创意表达开辟新天地。在「当艺术遇上人工智能」的精彩演讲中,首席副校长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郭毅可教授阐述了两者的有趣交融。他讲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如何制作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作品、策划专业表演,以及设计沉浸式艺术装置,足见人工智能可以在艺术领域带来划时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