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科大聘最受歡迎AI講師任主播 跳出課室報導大學成就
隨著AI技術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繼早前首創亞洲第一批「AI講師」後,再創新猷「聘請」獲學生票選為「最受歡迎AI講師」的Fiona出任科大首位AI主播,肩負報導大學發展、科研成就及重大活動的重任。
這位「AI主播」已於校園電視上亮相,為師生提供一種新穎的方式來了解大學的最新資訊,其他講師亦已陸續加盟主播行列,務求為師生締造新鮮感,並體驗AI科技的威力。
此項計劃由科大環球事務及傳訊處牽頭推動,自AI講師面世以來,團隊便與科大(廣州)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講座教授及科大新興跨領域講座教授許彬及其學生展開合作,了解「AI講師」的技術及學生反饋,並探索「招攬」他們出任校園主播的可行性。

新聞
科大牽頭嫦娥八號國際合作項目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公布,正式通過國家航天局遴選,獲委任領導「嫦娥八號」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暨可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科大將領軍海內外航天專家團隊,研製具靈巧操作及移動充電設備的多功能月面機械人,為國家探月任務作出貢獻。
嫦娥八號為國家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項目,計劃於2028年前後實施發射,是由中國牽頭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先行計劃之一,為未來在月球極區長期維持無人月球站建立基礎。作為是次「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操作機械人項目的主導機構,科大將聯同多個香港本地、內地以及國際單位,包括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香港大學(港大)、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大連理工大學、深圳大學以及南非國家航天局等,攜手實現從概念、研製、生產、測試到系統的前沿航天技術創新。項目已獲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透過InnoHK研發平台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負責此任務,進一步推進跨院校與地域間之合作。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科大衷心感謝國家航天局的信任以及特區政府的支持,對於能牽頭參與國家探月工程感到極為鼓舞。航空航天工程學是科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繼去年八月成功發射了香港高教界首顆高分辨光學衛星,科大專家團隊正研發的『高分辨率全球溫室氣體探測』項目,未來亦有望於中國空間站應用。我們對參與嫦娥八號國際合作項目亦引以為傲, 這個項目標誌著科大在航天深空探索領域踏上重要里程。我們將繼續發揮在航天領域的領先科研優勢,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港方領軍的機械人總重量達100公斤,能在月球極端環境下進行科學探測,儀器佈置和安裝等任務,並將配備移動無線充電功能,為不同月面設備充電,以提升月球探測和協同作業能力,推動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發展,助力未來月面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拓展科學研究。

香港科大故事
「我是科大人」系列:科大創新思考家 打造銀行業新常態
許多世紀以來,創新精神一直是推進人類文明和現代化的核心要素。在當今的人工智能(AI)世代,這種創新不息的精神孕育出一眾嶄新產品和服務,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如數字銀行的出現,就讓我們的日常理財模式愈趨便利和個人化。
科大校友李家達先生現為WeLab Bank行政總裁,對於開拓數字銀行業的發展舉足輕重。在科大人的12種特質之中,這位畢業自科大工學院的校友可謂「創新思考家」的典範。他一直勇於革新傳統,重塑現今銀行業的面貌。他在與科大深度對談中,分享自己從一位內向的學生,透過擔任學生宿舍樓主,逐漸建立自信,成為出色的領導者。在科大寶貴的學習旅程中,為他開拓了全新視野,並培養了他的領袖思維,助其事業平步青雲。
立即觀看影片,了解這位「創新思考家」的成長歷程。你也想知道自己的科大人特質嗎?按此或掃描以下二維碼,參與科大AI問卷測試,發掘你的科大人特質!

新聞
知識無邊界:大學領袖締造全球互聯新世代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化、疫情危機、地緣政治緊張,以及人工智能革命衍生的各種挑戰,大學作為知識與創新的殿堂,肩負起前所未有的重任。大學領袖明白沒有單一機構或學科能獨力解決這些難題,因此必須匯聚全球專業知識及資源,合力為人類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平等和璀璨的未來。
2024年12月2及3日,由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主辦、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九間本地大學支持的「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在香港舉行,體現大學之間的合作精神。今次論壇邀來全球逾50所知名大學的校長和領袖,提供對話交流平台,互相分享睿見,締結合作夥伴,共同為解決全球挑戰出謀獻策。
論壇期間舉行了多場會議,深入探討大學在促進知識全球化上擔當的重要角色。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主持首場會議,題為「知識全球化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此環節更包括五位嘉賓講者: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校長普拉德普‧科斯拉教授(Pradeep K. KHOSLA)、曼徹斯特大學前校長南希‧羅斯韋爾女爵士教授(Nancy ROTHWELL)、阿聯酋大學副校長艾哈邁德‧阿爾雷西教授(Ahmed Ali ALRAEESI)及東京大學副校長及全球教育中心主任矢口𧙗人教授。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左一)主持首場會議,與來自中國內地、美國、英國、阿聯酋及日本知名大學的領袖討論教育理念及知識全球化的深遠影響。

新聞
科大率先推出公營大學首個官方彈性工作地點政策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致力推行靈活及家庭友好政策,以建立包容及關愛僱員的工作環境。科大最近推出每週彈性遙距工作日和特別假期,旨在平衡員工的工作與生活,並促進以僱員為本文化。
自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以來,遙距工作逐漸普及化。科大認識到日新月異的科技對現代工作環境的影響,遂率先就彈性工作地點正式制定政策,並成為第一所建立彈性工作政策的政府資助大學,作為吸引和挽留傑出人才策略中的一環。自今年十月起,科大員工可依據其工作性質,選擇每週一天遙距工作。
與此同時,為鼓勵員工參與更多社區活動,科大亦提供每年四天的特別假期,讓他們參與跟健康、多元、平等機會或社會服務相關的活動,以促進個人身心健康並增強團隊凝聚力。教職員可自行組隊或參與大學認可的義務工作。自2022年11月實施以來,已有逾170名員工透過特別假期,參與各種志願活動,包括探訪長者、海灘清潔及惜食等。科大計劃推出更多舉措如植樹和廚餘回收等,以促進可持續發展,並推動大學的淨零排放計劃。
科大副校長(行政)譚嘉因教授表示:「人才乃大學興盛的基石。科大矢志吸引和培育世界頂尖人才,而挽留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實施彈性遙距工作政策展現了科大構建包容與友善工作環境的決心。我們相信這將有助員工持續進步,為科大追求卓越與創新的精神作出貢獻。大學亦期望政策能平衡同事們的工作與家庭崗位責任,最終實現提高生產力及留住頂尖人才的願景。」
科大人力資源處處長黃鶯女士表示:「在香港科技大學,我們相信遙距辦公是對員工的授權,可以培養信任和合作的文化。我們將員工的福祉放在首位,並創造以僱員為中心的環境。這項措施不僅能促進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還能推動生產力和創新,因為我們的團隊成員在工作中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被充分支持。」
作為一所鼓勵多元與創新的研究型大學,科大亦提供一系列旨在支持員工發展的家庭友善政策。例如,女教職員在懷孕及產後休學期間、以及剛為人父母的教員,可獲豁免或減少其教學職務;亦會為教職員提供學術休假,讓他們專注於學術研究和專業發展。大學每年亦會舉辦嘉許禮及長期服務獎典禮,以肯定優秀教員在教學、研究和知識轉移方面的傑出成就。

香港科大故事
新材料「設計師」:打造更先進的太陽能電池
不少人常會選擇逗留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內發展,即使已經取得顯著成就,也未必敢於衝出舒適圈。然而,周圓圓教授拒絕固步自封,為拓展他的研究領域永不停息,更不畏困難,積極推動新型太陽能技術走向商業化。
周教授透過「30周年策略招聘計劃」加入科大,現為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他在親自設計的新實驗室中,帶領研究團隊研發嶄新材料,期望可逐步將可持續能源融入日常生活。
在周教授實驗室內,研究人員正忙於操作不同精密儀器,全神貫注地研究和仔細分析一種名為「鈣鈦礦」的先進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於製造如紙般輕薄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其生產成本較現時市場常用的矽電池更低,更有潛質展現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
周教授解釋:「製造矽電池的實際工藝成本依然高昂且工序繁複,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薄膜光伏技術,能通過極低成本的溶液塗層技術製備,擁有龐大商機。」
現時可利用低成本的溶液塗層技術,製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為鈣鈦礦薄膜的溶液形成過程。